济宁记忆之济宁红炉业

济宁记忆之 济宁红炉业

  作者:田继学

【导视】

你知道济宁的“xx匠”吗

 “xx匠”之首又是什么

本期济宁记忆带您走进济宁红炉业

揭示济宁“xx匠”之一红炉业的发展历程。

《济宁记忆》周日播出----------济宁红炉业

《济宁记忆》即将播出----------济宁红炉业

《济宁记忆》正在播出----------济宁红炉业

【主持人以铁塔寺为背景】咱济宁的xx匠你知道吗,我帮你数一数。(伸手指比划)这xx匠分别是铁、木、竹、金、银、铜、锡、石、瓦、窑;在这xx匠中,铁匠位列{dy}。还有一种说法是咱济宁素有“400名铜匠、500名竹匠、600名木匠、800名皮匠、1500名铁匠”之说,铁匠在济宁的“xx匠”中有{dy}匠之称。铁匠的雅称是红炉业,那么,济宁的红炉业最早追溯到什么时候,有什么历史的遗存吗。

【正文】红炉业是济宁手工业中较大的行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于隋朝。那时主要是制造百姓生产、生活用品,还能制造巨型铁塔和巨型铁钟。现存博物馆内的铁塔始建于北宋崇宁四年即是当时红炉业发展{zh0}的见证,当时为济宁人徐永安之妻常氏为丈夫还愿铸造。造七级时因战争而停。到明朝万历九年时即1581年追加为九级,并以铜制金章为顶,统高23.8米。

【同期】说铁塔故事  徐永安之妻常氏为丈夫还愿

【正文】铁塔寺是当时济宁铁业发展的{zh0}见证,其中还有一个历史的遗存,那就是声远楼内的铁钟,铁钟高2.3米,下唇周长4.5米,厚0.2米,重约7.5吨。在山东境内可算铁钟之首。明朝天顺四年,重新修建至今,从当时铁塔和铁钟的设计铸造以及塔级中刻画的佛像上,都可以看到当时济宁冶铁业的高超技艺。

【同期】专家谈铁塔和铁钟是当时铁业兴盛的代表,足以证明当时铁业发展历史悠久,并介绍铁塔铸造用铁情况

【导视】、、、、、、

【主持人在博物馆铁塔旁】我现在就站在咱们熟悉的铁塔寺旁,大家看,整座铁塔铸造严谨,浑然挺拔,壮观异常,而它的南方就是声远楼。一个是静静矗立的铁塔,一个是散发着历史韵味的铁钟,历经风雨而屹立运河岸边,他们遥相呼应,他们显示了济宁红炉业的冶炼技术,他们见证了济宁城市的发展,那么,当初济宁红炉业的最初发源何地,分布怎样,发展又如何呢。

【正文】济宁的红炉业最早发源于城南魏楼、胡楼、和张屯庄;及城北的杨李、店子集等。这些地方都有{zc}的红炉业,由于产品销量大,因此都纷纷进城开作坊搞生产。大闸口是济宁老运河中的一个闸口,也是水路码头,因此红炉业在这里聚集并逐渐发展起来形成规模。济宁的红炉业不仅在周围十几个县负有盛名,在山东省也是xxxx。尤其是济宁的钢货还驰名于苏、豫、冀、皖、四省之中。

【同期】专家谈济宁红炉业历史悠久 ,影响辐射周边

【正文】济宁的红炉产品之所以驰名省内外,主要是选料优良、工艺独特、讲究质量。如剃刀的制作,挑选45号碳素钢,要在1200度的焦炭高温中开坯、拉条、锻打三遍成型,经高温回火后再进行冷却加工刨平、锉齐、打眼,又在850度中淬火,而后在中温350度-----400度中调质回火处理,然后刨磨,再后细磨抛光制成成品。红炉业的发展传承主要是父教子、兄教弟、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如今,在竹竿巷南头有个铁匠铺,铁匠的主人叫孙运业,据他说,他的祖辈就是铁匠,发展到他这里已经是第六代传人了。

【同期】孙运业谈他是铁匠六代了,都在运河岸边打铁,及打铁讲究的工艺。

【正文】济宁红炉业作坊一百多家,在产品竞争中,出现了一些名优产品:张敬义的小花剪刀是xx,打剪子三代相传,所制剪刀锋利刮铁不卷刃,剪绒毛锋利齐茬。季光银的裁衣剪,也有三代相传的技术,剪百层布整齐如刀切。王洪敬等三兄弟的白铁剪刀久负盛名,有80

多年历史,剪白铁而轻松自如。路殿成的“双葫芦”民用菜刀,优点是夹钢均匀,淬火硬度适中,能前砍后剁中间切,素有路家“双葫芦”刀买时不用挑之说。同时,济宁大闸口附近也出现了些资金雄厚专门经销红炉产品的大铁货商号。如xx的“合盛公”、“万源号”、“瑞兴号”、“成兴号”等。这里,咱不得不介绍一家xx的铁工厂-------永顺铁厂。

【导视】、、、、、、

字幕:永顺铁工厂

【正文】永顺铁工厂创办于民国六年,由蔡芝峰和三位亲戚合办,坐落在济宁东南关柳巷口街路南。随着产品销路的扩大,生产规模也日益扩大,全厂分为铸造和技工两大部分,共有铸、车、钳、锻四个工种,生产工人达百余人,已初具小型铁工厂的规模。

1925年,永顺铁厂在保持原有产品外,增加了面条机生产。后又生产脚踏轧花机,随着产品销路扩大,除销售济宁本地区及周边县市外,还销售到江苏、安徽等,连陕西客商也来定货。一度成为永顺铁厂主要产品。

永顺铁厂工人分为三类:一是工头,二是高级技工,三是学徒。工资各有不同。学徒三年为期,除供应食宿外,{dy}年5元,第二年10元,第三年15元,出师后按技工待遇。

【同期】专家谈永顺铁厂的发展

【主持人出镜】当时的红炉业集聚在大闸口一带,我们可以想象。铁匠店铺林立,客商往来,济宁红炉业一派繁荣景象。而永顺铁厂只不过时其中之一。到了解放时期,济宁的红炉业遇到了发展的关键时期。换句话说,济宁的红炉业为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以永顺铁厂为背景上以下字幕:

1946,永顺铁厂为解放事业立下汗马功劳

19461月为八路军装配过机枪螺丝。

19462月为新四军一师制造枪榴弹筒600个。

19487月,济宁第二次解放后,兖州至藤县的一段铁路急需道钉、夹板。以永顺铁厂为主,大闸口一带红炉作坊都积极参与这项生产任务,打造道钉和夹板。

【正文】1947年夏天,国民党军放火把久负盛名的红炉业基地大闸口烧得一干二净,迫使80多家红炉业和十多家专营铁货的大商号xx倒闭了。

1948年7月,济宁第二次解放,红炉业恢复发展。

1956年,济宁红炉业发展达到了历史的{zg}峰。

1956年,公私合营后,济宁铁业全行业并入永顺,成为公司合营工厂。

1958,年迁移东郊吴泰闸,改为动力机械。

1980,年并入山东推土机总厂三分厂至今。

【主持人】今天咱向你介绍了济宁红炉业的发展历程,从隋朝发展到现在,济宁红炉业有过昔日的辉煌。如今,在老运河南岸竹竿巷上,还有仅存的铁匠铺,依旧生产经营着人民生产、生活的用品。依稀还可以想像的到当年济宁红炉业发展的辉煌。

 

已投稿到:
  • 评论加载中,请稍候...

验证码:

郑重声明:资讯 【济宁记忆之济宁红炉业】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