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访中国·丽水摄影博物馆

深访中国·丽水摄影博物馆

2010-06-29 21:22:42 阅读215 评论1 字号:

深访中国·丽水摄影博物馆 - 国税文化·创作室 - 点燃心灵深处的激情,尽情地舒展才华
  

文·图 小军

去年在我市举行了中国第十三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暨中国·丽水国际摄影文化节活动,借机好好欣赏了五个展区的摄影作品,受益匪浅。随后接触了几位摄影家协会的高管,对丽水摄影的历史有了一些认知。今天,再次走进中国·丽水摄影博物院深度了解丽水摄影,拍摄150多幅中国第十三届国际摄影获奖作品,也就有了这篇深访的文稿。虽在摄影技术层面上我是一窍不通,只从鉴赏面上说说这个让世界认识丽水的摄影。

“红砖房”,一个城市的记忆

丽水市区,括苍路583号,绿树掩映中,一幢“红砖房”静静地矗立在万象山脚。这里是古老丽水的一个城市记忆,这里已成为“艺术之乡”的一道新兴景观,这里曾经是我1980年9月参加革命工作的起步地,也注定我与摄影有着前世不解之缘。

“红砖房”原为丽水文艺会堂,是xx期间由财政拨款为军分区建造,后归还地委行署取“地区会堂”之名,随被丽水“四人帮”立为指挥部,再后成为地委行署开会、动员和文艺活动的重要场所。在电视普及和市场经济冲击下,1998年“红砖房”因经营陷入困境而被市广播电视总台兼并重组,仅靠场租和微簿的票房收入维系生存。网络时代的到来,更让电影院行业面临破产和转型。

深访中国·丽水摄影博物馆 - 国税文化·创作室 - 点燃心灵深处的激情,尽情地舒展才华

 丽水是中国摄影家协会最早命名的“中国摄影之乡”,多次成功举办了国际、国内大型的摄影活动。

2006年,丽水市委、市政府决定,将文艺会堂作为“城市记忆”保留下来改建成为中国·丽水摄影博物馆。同年5月15日,摄影博物馆工程正式开工,按照“经济、适用、美观、安全”的原则进行改造修缮,“红砖房”在建筑外观上“修旧如旧”,保持了红砖的特殊机理和色调效果;内部改造按摄影艺术博物馆各项功能的使用要求,在功能上“满足需要”,把摄影艺术的文化气息,尽可能地在内部装修上表现出来。工程建筑面积2650平方米,改建后为二层结构。11月18日,中国丽水摄影博物馆正式对外揭开她的“红盖头”,成为我国{dy}家专门的摄影博物馆。

作为中国{dy}个专业的摄影博物馆,中国丽水摄影博物馆设有展览厅、陈列室及多功能厅等。其中,馆内一层为展览厅,主要用于大型影展及其他文艺作品展览,乃至各行各业的成就展。二楼为陈列室和多功能厅,以不同的主题进行布展,直观、生动地展示出了百年中国摄影发展史及丽水摄影发展的历程,并可举办各类学术交流会及讲座。2006年8月起,博物馆筹建方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摄影实物和资料,社会各界纷纷响应。博物馆筹建办专门抽调了市文联副主席赵志伟、市博物馆副馆长吴志标和工作人员孙小伟、市人民医院王建平、市百货大楼余媛等人,通过捐献、购买、复制、代藏、借展等形式。目前,博物馆已征集到各种摄影实物和资料1000多件。

走进中国丽水摄影博物馆,我们不仅可以品味到百年中国摄影进程中的浓厚历史,更能体会到丽水摄影在短短几十年间创造的辉煌。

深访中国·丽水摄影博物馆 - 国税文化·创作室 - 点燃心灵深处的激情,尽情地舒展才华

 照片,浓缩历史的记忆

一张照片,就是一段浓缩的历史!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中国是什么样子的?霍元甲长得威武吗?慈禧漂亮吗?清代的贵族夫人们各是怎样的容颜?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会是怎样的境况……

从1840年至1919年,在中国·丽水摄影博物馆内展出的中国早期摄影作品,可以将我们心中的这些疑问一一解答。

1872年中国{dy}批送往美国留学的幼童合影,1879年李鸿章与美国前总统格仑的合影,1900年被义和团烧毁的洋人住宅场景,1903年拍摄的慈禧照片,约拍摄于1905年的木制自行车,以及紫禁城前的八国联军,清代贵族夫人与各国驻华大使夫人的合影,霍元甲的照片,北京永定门外的场景,当时的小商人一家……

一张张照片,跨越时空,让历史在我们眼前重现,这是一个内忧外患的中国。

深访中国·丽水摄影博物馆 - 国税文化·创作室 - 点燃心灵深处的激情,尽情地舒展才华

 而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一些纪实摄影作品,却将我们带入了一个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岁月。1940年百团大战中,涞灵战役获得胜利时,战士们在一座城堡上欢呼雀跃的场景,仿佛让我们看到了胜利的喜悦。

中国·丽水摄影博物馆展出的1949年开国大典、1958年欢送志愿军归国等照片,都见证了新中国的崛起。

对于中国·丽水摄影博物馆来说,市民捐赠的丽水老照片显得尤为珍贵。

有一组老照片,是原丽水地区文化局局长陈如菊捐赠的,见证了丽水摄影创作队伍早期的发展历程:1981年,十几位年轻的丽水摄影爱好者手里拿着老式海鸥牌照相机,在冒雨创作;1982年,人像摄影讲座(现场拍摄比赛)在丽水举行;1983年5月15日,《丽水风貌》首次在首都北京王府井展出,许多首都市民在认真欣赏;{dy}届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徐肖冰、xx女摄影家侯波来丽水,与丽水摄影家进行现场交流……

此外,由莲都区林森龙捐献的他的父母摄于1937年的婚纱照,庆元老干部毛昌尧捐赠的摄于1932年的原龙泉县城济川桥全景照,也都非常珍贵。吴志标介绍说:“这两张照片都是原件,保存了这么多年,价值可想而知。其中龙泉的济川桥跨越瓯江,可能是当时丽水最长的廊桥,可惜后来毁损,我们只能从这张照片中才能一睹它的风采了。”

深访中国·丽水摄影博物馆 - 国税文化·创作室 - 点燃心灵深处的激情,尽情地舒展才华

 相机,穿越时空的经典

在中国·丽水摄影博物馆里,除了照片,另一位重要“主角”自然就是摄影器材了。

从1937年国内最早出产的木质座机,到上世纪40年代由美国传教士携带至松阳的“盟军相机”,1957年出产的上海牌平视取景相机,1960年的上海牌折叠式相机,1966年的海鸥相机,1967年的珠江牌双镜头反光相机,1976年的长城相机等汇集摄影博物馆。据赵志伟介绍,目前博物馆收藏的相机已有上百部,包括上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国产相机每一时期的精品,展现出了一部中国摄影器材的发展史。

每一部相机,都曾是一个时代的经典。而在这些经典背后,还隐藏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当年2006年8月下旬,时任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虞红鸣亲自带队,到北京与中国摄影家协会等方面洽谈借展事宜,搜集摄影文物。8月28日,首批27件珍贵的摄影器材从北京运抵丽水。其中一台生产于1937年的老式木制座机,是国内目前现存最早的摄影器材,入选日本xx学者陆田三郎编纂的《中国古典相机概述》,目前仅存两台,堪称博物馆“镇馆之宝”。另外一台已被中国摄影家协会{yj}收藏。

一组由庆元的周善道三兄弟捐赠的“流动照相担”,如今安放在了摄影博物馆的橱窗里。这是他们的父亲周知忠遗留下来的。1961年,周知忠从上海旧货店买回整套照相器材,有老式伸缩暗箱、组拼旧式进口镜头的照相机、上光板、暗房袋,以及部分冲洗药品、工具等,并添置了油画布景。随后的几十年间,他肩挑起这套摄影器材,翻山越岭,走街串巷,为浙西南及闽北偏远山区的农民开展拍照服务。每到一处,村民们都奔走相告,“流动照相担”给无数农民的生活带去了喜气。

一台二战中盟军xx曾广泛使用的格拉菲相机,也已在摄影博物馆里安下了家。上世纪40年代末,一位美国传教士带着这台相机来到松阳,后来松阳县委宣传部接受了这架相机,并交由当时在文化馆工作的叶祖青保管。1956年,叶祖青调入松阳报社工作,这台相机便成为了他拍摄新闻图片的工具,并一直使用到1966年,拍摄了许许多多反映当时历史风貌和乡土人情的图片。得知中国丽水摄影博物馆建设的消息后,叶祖青毫不犹豫地把这台保管了50多年的“盟军相机”捐了出来。

深访中国·丽水摄影博物馆 - 国税文化·创作室 - 点燃心灵深处的激情,尽情地舒展才华

 史料,百年摄影的见证

走进中国·丽水摄影博物馆,同时也就走进了摄影艺术发展史的海洋。丰富而珍贵的摄影史料,给我们细细诠释了摄影技艺千百年来的探索xx。

早在公元前四百多年,我国的《墨经》一书就详细记载了光的直线前进、光的反射,以及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的成像现象。到了宋代,在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一书中,还详细叙述了“小孔成像匣”的原理。1839年8月19日,法国政府公布达盖尔发明的银版摄影术。从此,人类实现了记录影像的千年梦想。

1844年,摄影术传入中国。当年,广东南海县邹伯奇写成《摄影之器记》,介绍绘画暗箱,并首次在中国提出了“摄影”一词。

深访中国·丽水摄影博物馆 - 国税文化·创作室 - 点燃心灵深处的激情,尽情地舒展才华

 1903年,天津创办“直隶工艺总局”,下设实习工场传习照相技术。

1907年,广东周耀光编著的《实用映相学》出版,这是中国最早出版的摄影专著。随后,《摄影化学初步》、《实用摄影术》等一些摄影著作也相继出版发行。摄影技术在中国大地上逐渐推广流传,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认识并接触摄影。

“五四运动”之后,经过新文化运动洗礼的一批文人学者加入到摄影队伍中来,融诗境和画境为一体的“美术摄影”应运而生,摄影从复制的时代走向艺术创造的时代。

而在民族危亡的关头,摄影家们感受到了时代的召唤。经过摄影为艺术还是为人生的论争,摄影家们从“美术摄影”的象牙塔中走出,站在时代的前列,通过纪实摄影,揭露日本侵略者的罪行,宣传前方将士的浴血奋战,同情人民群众的苦痛生活。许多进步摄影家奔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开创了解放区摄影事业,促进了解放区新闻摄影和画报事业的发展,为革命战争留下了珍贵的形象资料。

新中国成立后,摄影艺术日渐繁荣。《人民画报》、《解放军画报》、《大众摄影》等相继创刊,中国摄影开始呈现出“百家xx、百花齐放”的良好态势。中国摄影艺术以令世人瞩目的身姿,跻身于世界摄影艺术之林。

深访中国·丽水摄影博物馆 - 国税文化·创作室 - 点燃心灵深处的激情,尽情地舒展才华

 丽水,中国摄影的热土

摄影,将世界引入了丽水;摄影,也把丽水推向了世界。

 八百里瓯江,浙江第二大河,是丽水人民的母亲河。古有“鱼仓”之称,更是水中“大熊猫”――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鼋”的故乡,{gjj}自然保护区。瓯江历史上是沿海与内陆的重要水上运输要道,留下了洪府前、宋高宗游瓯江、朱元璋夜宿瓯江等几十个传说,形成瓯江特色帆船风俗,积淀了丰厚的文化。

瓯江之畔的丽水,是{dy}个“中国摄影之乡”。在中国·丽水摄影博物馆内,自然也记录并展现出了这片中国摄影热土上的荣耀与辉煌。

1979年,吴品禾、初小青、高金龙、项文俊等一批对摄影艺术执着追求的年轻人,自发成立了“闪光影会”(人称“八大金钢”)。自此,摄影艺术在这片秀山丽水的土地上开始生根开花。

在1981年第9期的《大众摄影》上,刊登了丽水摄影家初小青的作品。1983年《大众摄影》第8期上,又用多个版面刊登了吴品禾、高金龙、马伟华等创作的“丽水风貌”摄影作品。

上世纪80年代初,丽水的摄影群体开始壮大。1982年在全省首届青年影展中,丽水的入选作品占了四分之一,轰动了整个浙江摄影界。1983年,经过丽水人不懈的努力,以《丽水风貌》为主题的影展在北京展出。1986年丽水举办了《春》全国彩色摄影大奖赛。1989年吴品禾荣获首届中国摄影艺术{zg}奖——金像奖。10年间,丽水的摄影实现了从空白向摘取桂冠的跨越,一批年轻的摄影骨干从普通的爱好者成长为知名的摄影家。

深访中国·丽水摄影博物馆 - 国税文化·创作室 - 点燃心灵深处的激情,尽情地舒展才华

 在其后的近20年时间里,摄影创作者用手中的镜头捕捉着丽水土地上每一个闪光的瞬间,一代代摄影人在中国乃至世界的摄影艺术殿堂上摘取了一顶顶桂冠。金像奖、开拓杯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洲文化中心奖、全国影展金奖……一个个沉甸甸的奖杯与奖牌,见证了丽水摄影的荣耀与辉煌。至今,丽水摄影群体已有上万幅摄影作品在全国性的影展影赛中入选,上千幅作品获奖,三人四次摘取中国摄影界{zg}荣誉——金像奖,一人荣获中国文联“德艺双馨”奖。

历经岁月的积淀和洗礼,丽水摄影队伍也迅速扩大。丽水现有一定规模的基层摄影组织20多个,拥有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80余人(其中丽水国税有2人),浙江省摄影家协会会员300余人(其中丽水国税有4人)。1999年,丽水市成为中国摄影家协会命名的{dy}个“中国摄影之乡”。

影像随丽水同行。利用摄影这个平台,丽水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多次成功举办国际、国内大型摄影活动和赛事。从1999年至2007年,中国摄影艺术节、中国国际摄影艺术展览、中国·丽水国际摄影文化节、“瓯江行”丽水摄影大赛等大型摄影活动相继在丽水成功举办。

聚焦丽水、品味丽水。摄影,为丽水这片神奇的土地插上了生态文明腾飞的翅膀。

深访中国·丽水摄影博物馆 - 国税文化·创作室 - 点燃心灵深处的激情,尽情地舒展才华
 
深访中国·丽水摄影博物馆 - 国税文化·创作室 - 点燃心灵深处的激情,尽情地舒展才华
 
深访中国·丽水摄影博物馆 - 国税文化·创作室 - 点燃心灵深处的激情,尽情地舒展才华
 
深访中国·丽水摄影博物馆 - 国税文化·创作室 - 点燃心灵深处的激情,尽情地舒展才华
 
深访中国·丽水摄影博物馆 - 国税文化·创作室 - 点燃心灵深处的激情,尽情地舒展才华
 
深访中国·丽水摄影博物馆 - 国税文化·创作室 - 点燃心灵深处的激情,尽情地舒展才华
 
深访中国·丽水摄影博物馆 - 国税文化·创作室 - 点燃心灵深处的激情,尽情地舒展才华
 
深访中国·丽水摄影博物馆 - 国税文化·创作室 - 点燃心灵深处的激情,尽情地舒展才华
 
深访中国·丽水摄影博物馆 - 国税文化·创作室 - 点燃心灵深处的激情,尽情地舒展才华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相关文章--> <#--历史上的今天-->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深访中国·丽水摄影博物馆】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