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象棋》开发指南_星月梦缘_新浪博客

《中国象棋》开发指南 
 
 
{dy}部分  前言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们所创造的这个世界,是我们的思维产物,不改变我们的思维,不可能改变我们的世界。”思维是创新的前提。素质教育提倡培育具有创新思维的新一代人才,就必须从培养创新入手,从提高思维能力入手。

列宁说:“象棋是智慧的体操”。象棋,是中国千年流传的文化,可以启智,也可以修身;可于坊间流传,也可登堂入室。中国象棋是一种集较强的知识性、趣味性、逻辑性、竞技性于一体的智力运动,它不仅有陶冶情操,锻炼意志,提高素质,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中国象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瑰宝,传说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尧舜时期,舜为了教育弟弟而创造了象棋,最早有关象棋的文字记载出现在战国时期。通过棋史教学可以增进学生对我国古代文明的了解,触模到我国古人的智慧,感受到我国古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使学生形成 “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学习”的学习动机,从小立下远大志向和奋斗目标,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中国象棋》校本课程的提出:1、中国象棋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2、中国象棋有着较好的象棋普及推广基础,学生普遍对中国象棋有着浓厚的兴趣;3、象棋教学顺应了教育的普遍性原则,能做到人人参与,人手一盘棋,教学的实效性较强;4、中国象棋有一定的社会基础,有利于学校与社区之间的教学资源整合,学生无论在家庭、在社区都有得到指导和展示的机会。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1、广泛性

《中国象棋》具有独特的实用价值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它可以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是一项非常有意的智力活动,弈棋,双方对垒,不限场地,不分时间,不论对象,参与面广。有着一定的社会基础,有利于学校与社区之间的教学资源整合,学生无论在家庭、在社区都有得到指导和展示的机会。当学生面队棋盘时,他们往往要进行大量的脑力劳动,冥思苦想寻找妙招,思维能力长期处于活动状态,智力得到健康的开发,观棋者也同样在思维,学生还可通过棋盘上的棋局变化悟出许多人生智慧。

2、趣味性

情趣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心理现象,是个人爱好的主要方面,《中国象棋》的主要形式是对弈,这等于给学生提供了公正竞赛的平台,激发学生的上进意识、求胜欲望,同时也会无形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良好的棋风能培养学生脚踏实地、深思熟虑,正确地估计自己和对待他人的良好习惯,严格的棋规要求学生形成“落子无悔”、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遵守规则的棋风,重在培养学生对《中国象棋》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3、综合性

《中国象棋》不仅包括棋艺的教学,还包括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相互切磋是《中国象棋》活动形式之一,那么我们通过《中国象棋》的教学,教育学生要守纪、要明礼、要诚信,一盘棋无论输赢要下完,要有败中求和甚至败中求胜的毅力和耐心,更要有坚持到底的勇气,对弈后胜者不可骄,要谦虚谨慎,败不气馁,要善于积累经验和吸取教训,培养学生明礼诚信、团结友善的思想品德,培养学生xx风险的能力。

二、课程理念

1、教会学生明礼诚信,棋如其人,主要是指棋德,棋风,是棋手和道德作风的集中表现。在《中国象棋》课程中,突出棋德教育,能促使学生领悟到“人生如棋步步高”“世事如棋局局新”的道理,决心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以变应变,与时俱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行棋之德,主要是指学生或棋手要诚实守信,团结友善、文明礼貌、遵守规则、服从裁判等。诚信是做人之本,正确对待棋的胜负。观棋之得主要指观众要安静不语,不作暗示等,培养学生“观棋不语真君子”等传统美德。

2开发学生智力因素,《中国象棋》可以促使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它是一项益智活动,被称为“人类智慧的体操”,棋局形势千变万化,时起彼伏,时优时劣,培养学生对未来社会的适应能力和各种形势变化的应变能力。一局棋从开局到终局,自始自终伴随着弈棋者每一步都要考虑全局,看对方落子,就要考虑对策,制定战略战术,培养学生做事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促使学生善于独立思考,善于仔细观察,勤奋好学,充满自信的性格特征的形成。

3、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中国象棋》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两军”对垒,负棋方往往会对整个棋局进行回顾复盘,对一些劣招进行重新分析与评价,找出失败的原因和应汲取的教训,探求转败为胜的妙招,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胜棋一方也因此而找到了正确分析、判断的方法和谋略成功的途径,从而不断积累自己的经验,增长自己的才干,智力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弈棋还能让学生得到静心、细心、专心、耐心的行为习惯培养。

三、设计思路

1、课程目标按中、高年段整体设计。

2、课程目标根据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及两种课程筐架类型设计:即:普及型、提高型。

3、阶段目标分别从初入门,基本布局,基本攻杀等三个方面呈递进式提出要求,同时兼顾残局分析,评价及教学比赛中的实战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三至六年级普及型《中国象棋》课程,每周一节,达到认识棋盘,了解棋谱,棋子行进规则,基本攻杀等教学目标,逐步培养学生对《中国象棋》课程的兴趣。

1、激发学生对《中国象棋》课程的兴趣,注重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及意志品格的培养是首要任务。

2、具备《中国象棋》普及型的象棋技能。

3、具有初步的棋盘中进攻与防守的常规套路,进行复盘,分析棋局成败的原因,提高学生的棋艺水平。

二、分段目标

1、中年段(三、四年级)

培养学生的兴趣,初步认识棋盘,了解棋谱,棋子行进规则,初步了解和掌握普及型象棋的一般攻守套路和技能。

2、高年段(五、六年级)

学习棋谱和对局以后能够进行认真的“复盘”与“拆棋”、“记棋”及相关规则,能够准确对棋局的胜、负、和的判断。

第三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中国象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育学生认识棋盘在局中的结构发生千变万化。因此,注重加强对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锻炼,教育学生胜不骄败不馁,树立必胜信念,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毅力、提高心理素质。

2、要求应当严格,指导适当具体。教学中教育学生懂得棋子之间有机联系在一起,要相互协调,要顾全大局,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学生在弈棋过程中能够正确分析、准确判断、成功谋略的能力。

3、坚持实践性和综合性的教学原则,努力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全盘考虑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还可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电脑网络对弈以及连通课内外,充分利用家庭及社区的教学资源,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强学生学习《中国象棋》课程的实践机会。

二、评价建议

本课程的评价采用多元化、开放式的评价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评价方法。如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等。竞赛法是{zh0}的作为检验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也是针对性极强的实践学习,还可以培养锻炼学生的实践方面的技巧和独立比赛的作战能力,使学生学以致用。评价过程中,必须把握各学段的目标要求,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进行综合的评价。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建议

本课程应根植于现实,应充分体现学校、地方特色,应面向未来,应加强对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充分利用经典后局及案例进行分析,提高教师的自身素养,为《中国象棋》教学提供保障,聘请市内象棋协会的会员及中国象棋比赛高手来校讲课,培训辅导。

学生、教师、家长、社会人士等都是本课程的重要资源。

开放电脑网络,让学生在网上交流棋艺。

社会是个大课堂,通过“走出去”的办法,组织学生积极参加象棋协会或其它民间的棋类活动。这样,既能让学生参与实战演习中,又能扩大《中国象棋》在学校的影响力。
 

已投稿到:
  • 评论加载中,请稍候...

验证码:

郑重声明:资讯 【《中国象棋》开发指南_星月梦缘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