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相寿,浙江建德人,山东工业大学教授。195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系,同年分配至苏南工专任教。1956年调入山东工学院(后改名为山东工业大学)。 1988获国家发明二等奖,同年被授予{gjj}专家称号。杨相寿重视推广,尤其看好网络技术推广,连续三年加入技术通会员。
在杨相寿看来,不管是自己的人生改变还是技术的推广转化,个人的实力和不懈的努力是基础,但抓住机遇才是最重要的。所以,虽然现在中国的技术转让市场还处于发展初期阶段,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但这个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因此我们需要的不是怨天尤人,而是需要选择一种适合的方式、一个好的技术推广平台,抓住所处环境给我们带来的那些机遇。
发明改变我的后半生
1951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中国{zh0}的大学之一--清华大学。这个时期对于我来说,{jd1}也是遇上了好时机:不用愁学费、因为读书费用国家全包;避开了xx时期、不用面对因成份不好而无法上大学得问题。如果不是抓住了这个时机,我的一生就可能xx改变了。
清华大学里人才济济,同学们都充满了自信,这对塑造我的人格有很大影响。毕业分配时,我本可能进入清华、浙大一类的重点大学,却鬼使神差被分到苏南工专、后又分到山东工业大学。其实后来明白,这其实是我的机遇。因为我自身有实力、到小单位反而更受重视,出差参观、科研都有份。
我最不喜欢将精力放在拉关系、勾心斗角上,虽然这让我失去了很多机会,但我自己是一个相信实力的人,我相信依靠自身得实力和创新精神也一定能够获得成功。改革开放初期,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有三个得奖项目中我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我所做的工作却被全部抹杀。至此之后,我改变了我的研发模式:一个人独自承担一个项目的研发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1988年我研发的"球化白口铁及其(钾.钠)变质剂"项目获得国家二等发明奖,这个项目也改变了我的后半生。
"球化白口铁及其(钾.钠)变质剂"项目的成功,不仅弥补了我在全国科技大会中的遗憾,也改善了我的生活水平(升两级工资、得国务院津贴),获得了荣誉({gjj}专家)。更重要的是,我原来研发的目标只是提高高铬铸铁的韧性,但实践证明,钾.钠可用于所有的钢铁,不仅提高机械性能,而且提高物理、工艺性能--如锻造性、焊接性、均匀性、导热性、加工性……过去国内钢材比国外差的指标,差不多都可追上并超过,而且还省去LF、VOD、ESR等耗能过程,脱硫脱磷可到0.000x-0.0000x%,简直神奇!这样,我的自信心得到进一步的加强,我抛弃了一切已到眼前的为官机会,因为我已经找到了值得我为之终身追求的事业,将整个身心都投入到我的事业中去!
网络推广改变技术的命运
"(钾.钠)变质剂"的数据,大部来自企业的应用实践,这就牵涉到技术中介的应用。在技术的研发推广过程中,没有中介的服务是不行的。在各种技术服务中介中,我认为只有网络{zpy}。
通过网络的宣传推广,就有人了解到你的技术、用你的技术,而你的技术又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发展--实践改进、改进再实践,这个过程大多不赚钱,但对于完善技术是必须的,经历了市场的考验。
我在不同的网站上发布过好几个技术信息,但我认为的效率{zh0}(点击查看杨相寿在石家庄技术交易网上发布的技术)。通过的推广,一年总有5-6个单位和我联系,要用我技术。这其中各色各样的人都有,这是无法避免的,只要找有诚意的就行了。虽然我在校时,经常有单位直接来校找技术,但92年退休到小县城后,媒体中介的作用显得更重要了,更多的需要靠网络、杂志等媒介查找科研资料、推广技术。
对于技术发明人常常谈及的转化难,我有以下的几点看法:主观方面,技术未经市场考验,主观要求过高又不会联系社会。客观方面,我国未进入靠技术赚钱的环境,企业不太看重技术的力量。其次,我国还缺少一批有能力的能直接面对技术用户的中介。
在之前的采访中,杨相寿曾对表示:技术的转化不能只看局部,要全方位的了解技术,如技术本身的现状,技术行业发展形势、市场需求情况,国家的政策等等,根据这些外界条件,调整完善自己的技术,才有可能实现技术的成功转化。此外,自己能获得今天的成功,技巧、专业的推广平台,也一样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