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竞赛_商业价值_新浪博客


平板电脑要想走向大众市场,从目前的技术和成本上看其实还有很大距离。用山寨的心态跟风杀入将有很大风险,毕竟这不是另一个MP3和手机市场。
《商业价值》杂志 王伟|文
    就在2009年10月,《xxxx》还撰文称“在最近20年,平板电脑以各种形式出现,迄今为止除了令人难忘的失败之外没有带来什么。”然而几个月后,一切都变得不同。
    2010年1月27日,当乔布斯在旧金山芳草地艺术中心手捧iPad出现在苹果发布会现场时,除了苹果粉丝的万众欢呼,人们知道,一场变革就要到来。尽管最初只是在少数国家销售,iPad从上市到销量过百万仅用了短短28天。80天里,iPad为苹果公司带来了300万用户。
    目睹了苹果大肆吸金、风光无限的同时,形形色色的IT厂商早已磨刀霍霍,各自打起分食平板电脑市场一杯羹的小算盘。一场基于平板电脑的竞赛,拉开了帷幕。
    2010年4月,谷歌CEO埃里克·施密特在一次朋友聚会中透露了谷歌平板电脑的研发计划,利用iPad正式上市的当口,这位老谋深算的CEO不失时机地放出口风:谷歌正在用Android平台试验新的平板产品。
    同是在4月,全球PC巨头惠普通过博客和网络视频的方式透露了该公司研发平板电脑的{zx1}进展。4月底,惠普在以12亿美元收购Palm后获得了其梦寐以求的WebOS系统,惠普希望借此移动操作系统使自己在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上能够有所作为,今年10月将推出WebOS系统的平板电脑已被列上议事日程。
    而在大洋彼岸,对于平板的竞赛似乎更加火热。iPad上市后的短短两个月内,宏基、华硕、微星、汉王、长城、爱国者、三星、联想,甚至连非传统PC厂商的万利达、国美、比亚迪都先后宣布加入到这场平板竞赛中去。
    据市场研究机构In-Star预测,2010年平板电脑出货量将增长230%。另一家研究机构IMS Research更是估计2010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36亿美元。平板电脑的市场正随着iPad的流行而急剧升温。
    平板前传
    若以历史的眼光去看,眼前的这场竞赛更像是一场持续近20年长跑的继续,不过物是人非,当初的主角在今天却并非都意气风发。
    1993年,苹果公司推出了拥有宽阔屏幕以及手写笔的Newton MessagePad ,这个被寄希望成为纸张替代者的产品,却因为手写识别装置的明显缺陷而遭到嘲笑。于是,乔布斯在1997年回归苹果之后立即枪毙了这一项目。
    对平板电脑感兴趣的不仅是苹果。作为PC时代{jd1}{wz}的微软,一直希望能有用手写输入的电脑颠覆PC,打破传统的鼠标键盘操作,用笔控制整个Windows操作系统。
    2001年的Comdex工业贸易展上,微软推出了专为平板电脑设计的Windows操作系统。比尔·盖茨甚至预言5年之内,平板电脑将会成为美国最热卖的PC类型。
    遗憾的是盖茨的预言并未成真。高昂的价格,电池续航能力的不足以及寥寥无几的功能使运行Windows的平板电脑一年仅仅卖出几百万台,并且主要集中在医疗保健和金融服务等领域。
    在那个PC厂商普遍信奉硬件为王的年代里,厂商对平板电脑的开发都还是沿着将它作为一种更方便的PC产品的思路去研发,而移动互联网大环境的不成熟,应用程序的缺乏都成为当时制约平板电脑普及的瓶颈。
    数年之后,当苹果重拾平板战略推出iPad的时候,人们看到的是一个与当初做平板电脑xx不同的思路:内容丰富的应用程序商店为iPad提供了用之不尽的资源;长期在用户体验上的精益求精使得iPad中的芯片、主板、操作系统的兼容近乎xx;良好的散热,较低的能耗使苹果粉丝们将它看做一件艺术品去膜拜。
    不可复制的苹果         
    苹果用“十年磨一剑”的心态为平板电脑树立了一个近乎苛刻的标准,那些意欲在这个市场分得一杯羹的竞争者势必要重新考虑以何种方式拓展自己的疆土。
    今年5月份的汉王平板电脑TouchPad发布会上,汉王董事长刘迎建当众举起大锤砸碎了一个冰苹果,声称要开创平板电脑的新格局,直接挑战苹果iPad。
    刘迎建的举动可以解释为是做给渠道和合作伙伴一种姿态,但是摆在所有平板电脑厂商面前最迫切的问题是:现有的技术和成本条件下靠什么去和苹果一争高下?
    纵观市面上已经出现的多款平板电脑,无论汉王、长城还是LG都采用了Windows+Intel的组合。作为在传统PC领域被广泛应用的“Wintel”架构,无论是在用户熟悉性,软件兼容性以及稳定性上都可圈可点。但是,由于英特尔的CPU在研发时始终考虑的是尽可能去提高产品性能而不是想办法降低能耗,这个PC架构生搬到平板电脑上时,就难免显得过于笨重。
    以采用“Wintel”架构的汉王TouchPad为例,英特尔凌动处理器、Windows7操作系统、1G内存加独立显卡的配置看似豪华,但这样的配置造成的结果是实际使用时间不超过3个小时。没有了长时间续航带来的便携性,平板电脑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这种带着风扇噪音和烫手高温的平板电脑看起来更像是一个PC的异类,而非平板的血脉。
    事实上,苹果早已意识到这一问题,所以宁愿放弃成熟的合作伙伴英特尔,而选择花大价钱收购能耗更低的A4处理器厂商;同时在开发iPad时不断做减法──为了提高续航能力甚至最终放弃对Flash的支持。
    实际上,原本安装Windows系统的惠普和戴尔,也在面临传统PC架构与系统的臃肿,在不适合平板电脑使用的一片质疑声中移情别恋,选择了更加轻盈的谷歌Android系统。意识到该问题的微软已决定推出针对平板电脑设计的轻量级系统Windows Embedded 7,但等到其年底上市时,预装Android的平板电脑恐怕早已占据大片市场。
    当然,谷歌的Android系统对于平板电脑来说也并非xx。
    一方面,从厂家角度来说,选择Android系统确实意味着平板电脑的生产成本会更低,同时Android平台上诸多的开源应用,可以为平板电脑提供足够的内容资源;但另一方面,作为一个纯开放的平台,Android用户体验不可能做到足够细致,低成本造成的低门槛结果是牺牲产品的体验感。并且,以许多厂家采用的Android系统加ARM芯片的架构为例,二者之前并未经过成熟的磨合,如何将它们与产品的硬件更合理的组合,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都是平板电脑厂商必须面对的问题。
    正如虽手握优质版权资源,但对进军平板电脑市场仍十分谨慎的方正科技总裁蓝烨所言,虽然ARM架构+Android系统的平板电脑在功耗方面有着很好的表现,但目前这一技术并不xx成熟,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还不完善,推出平板电脑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事实上,时至今日,还没有一款电池能在运行Wintel架构时做到长时间的续航,苹果正是通过不断的做减法,力求在产品性能和续航能力之间达到平衡,而一味地以做PC的心态不断为平板电脑做加法,只会陷入死胡同而难以自拔。另外,Andriod+ARM架构固然轻盈,但平板电脑毕竟不等于手机,这对组合充其量只能算是平板电脑市场刚刚发育起来时的过渡性选择。
    当前,平板电脑领域还缺少类似PC市场中Wintel这样的成熟架构,那些想与苹果直接竞争的企业也缺少可利用的现成技术模式。单纯模仿苹果没有出路,平板电脑未来的发展势必会有更多不同的路径。
    各怀心事
    在IT业摸爬滚打多年的厂商们自然了解当前平板电脑面临的的技术瓶颈,事实上,各怀心事的他们踏上的是同一条起跑线,目标却奔着不同的方向。
    收购Palm使惠普获得了WebOS移动操作系统这个进军移动互联网的利器。推出基于WebOS操作系统的平板电脑,正是这家老牌PC厂商转型的难得机会。


    而在华硕看来,平板电脑不过是他们丰富自己产品线的一种方式。华硕希望趁着iPad风靡的热度,使自己在平板电脑市场的初始就占据有利的位置。然而,对于平板电脑背后的软件应用领域,华硕显得十分谨慎,“我们的优势在硬件,并不是所有厂商都具备优秀的硬件开发能力。”
    擅长消费电子生产的爱国者寄希望于其基于ARM+Android组合的平板电脑aigoPad能凭借娱乐功能,为自己占有尽可能多的终端用户,使爱国者能够完成从消费电子生产商向移动互联网领域的战略转变。而更实际的愿景则是,爱国者希望自己的平板电脑在2011年末之前能达到100万台的销量,帮助其实现在2012年上市的目标。
    刚刚凭借电子书业务实现上市的汉王依然有自己的小算盘。目前资金充裕的汉王本身拥有庞大的版权资源和电子书库,通过推出自己的平板电脑,这些优势都有可能被整合到TouchPad这一互联网终端中去,实现其内容效益的{zd0}化。今年5月,汉王就与中国移动合作推出移动电子书。而在平板电脑方面,据汉王科技总裁张学军透露,汉王TouchPad可支持通过USB接口的3G无线上网,未来还会推出内置3G模块的产品,并已经和中国电信等移动运营商洽谈合作。
    而山寨厂商希望平板电脑能复制当初MP3和山寨手机的成功,同时,部分实力强劲的山寨厂商甚至希望转型成为OEM厂商,为想要尽可能用廉价终端占据市场的移动运营商或内容应用厂商提供代工生产。据了解,目前已经有成本不超过500元的采用Android系统的“类平板”产品面世,平板类产品的成本下降,让很多应用和内容企业推出自己的定制终端成为了可能。
    比如端午小长假之前,国美电器就发布{sk}定制型FlyTouch平板电脑,会员价仅为999元,欲以xxx抢占市场。而希望在3G用户上有所斩获的中国电信,也推出了深度定制的自有品牌平板电脑——天翼LifePad,意欲为自己的终端布局占得先机。在各方势力都在为抢占市场份额绞尽脑汁的时候,通过生产更加廉价的平板终端来锁定用户,势必会成为一些移动运营商和厂商的选择,而平板电脑的代工生产市场中也存在诞生一个联发科的契机。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一股不容忽视的势力则是运营商。
    如果说抢在iPad刚刚发布就迅速进军平板电脑领域的厂商,是在为未来的布局跑马圈地的话,那么这个市场的大环境如何发展,很大程度上则要取决于移动运营商的参与。
    也许,对于希望占领尽可能多的移动互联网终端用户的运营商来说,昂贵的iPad其实更像少数人的xx品,与国内厂商合作定制价格低廉的平板电脑,将会成为电信运营商们更现实的选择。
    5月上旬,汉王与中移动宣布合作推出移动电子书,这也为双方未来在平板电脑领域继续合作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而爱国者电子总裁曲敬东在推出aigoPad时更是明确指出,平板电脑就是华旗未来10年移动互联网战略的一部分,将来还会在教育、xx,甚至医疗行业推出有针对性的定制产品。
    而在运营商方面,此前一直分管网络建设的副总裁李跃近期接任中移动总经理,外界预期其上任之后势必会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有所作为。从这些猜想出发,很难说国内企业纷纷推出平板电脑时没有xx移动运营商的企图。
    慎待平板
    尽管今天平板电脑竞赛的火热很容易让人想起几年前的上网本和更早些时候的MP3争夺战,但这一次注定与以前不同。
    无论是MP3、MP4还是风靡一时的上网本市场,都曾因为极低的技术门槛迅速云集了各方势力的参与,现成硬件平台“拿来即用”所造成的后果是市场被迅速做大的同时,也迅速被山寨化浪潮摧毁,这一次平板电脑似乎也难逃一劫。
    然而与前者不同的是,MP3、上网本都可以靠单纯的硬件打天下,卖出硬件之后就几乎不存在后续的增值服务。平板电脑的实质则是使硬件变得越来越薄,而软件越来越厚。优秀的用户体验和平板电脑丰富的应用,都需要厂商在技术上日积月累和对产业链有超强的的整合能力,这些并不是简单的山寨化就能做到的。
    中国企业更应该谨慎对待平板电脑的“潮流”。从产品角度来看,毕竟今天人们对iPad的追捧是建立在其{dywe}的用户体验之上的。而平板电脑要想走向大众市场,从目前的技术和成本上看,其实还有很大距离。用山寨的心态跟风杀入是有很大风险的,毕竟这不是另一个MP3和手机市场。
    而如果不准备真的好好做产品,而是要搭车、借势,那么也要想想当年蜂拥杀入MP3和手机市场的众多厂商如今存活下来的还剩多少;也要看看当年与运营商积极推进上网本企业的惨痛教训。平板电脑其实并不是那么诱人的机会,而更像是一场凶险的xx。那些无法找清自己的位置参与者,往往不会有什么好归宿。

    原文链接:

已投稿到:
  • 评论加载中,请稍候...

验证码:

郑重声明:资讯 【平板竞赛_商业价值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