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中国经济刺激政策的负面影响可能被高估了等_穆淮生_新浪博客

国家再投巨资促力西部大开发带来更多投资机会
国家发改委于7月5日在其网站发布了《2010年西部大开发新开工23项重点工程》一文。文中表示,国家计划2010年在西部大开发上新开工23项重点工程,投资总规模为6822亿元。23项新开工重点工程分别是:(1)沪昆客运专线长沙至昆明段;(2)成都至贵阳铁路乐山至贵阳段;(3)西安至成都客运专线西安至江油段;(4)宝鸡至兰州客运专线;(5)成都至重庆客运专线;(6)云南大理至丽江公路;(7)新疆库车至阿克苏公路;(8)甘肃雷家角(陕甘界)至西峰公路;(9)贵州贵阳机场改扩建;(10)西部支线机场建设;(11)广西防城港核电一期工程;(12)四川大渡河猴子岩和雅砻江桐子林水电站;(13)西部光伏电站建设;(14)西部风电基地建设;(15)西部农网改造升级工程;(16)内蒙古胜利东二号露天煤矿二期工程;(17)新疆大井矿区南露天煤矿一期工程;(18)青藏直流联网工程;(19)新疆电网与西北电网联网工程;(20)贵州黔中水利枢纽一期工程;(21)西藏旁多水利枢纽;(22)内蒙古海勃湾水利枢纽;(23)新疆兵团肯斯瓦特水利枢纽。数据显示,2000-2009年,西部大开发累计新开工重点工程120项,投资总规模2.2万亿元。随着西部大开发力度不断加大,新上马重点项目不断增多,预计西部经济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期,同时也将给相关行业持续带来巨大的市场和产业投资机会。

 

珠三角小企业三重打击之下或面临大批倒闭

6月19日央行宣布重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随后几天又宣布取消406个税号的产品出口退税,再加上6月初始于珠三角的“加薪潮”,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令珠三角大部分企业备感焦虑。深圳加工贸易协会会长、在内地经营企业30余年的港商陈永汉表示,由于以上三项因素的影响,预计年底珠三角将有三成以上200人以下规模的小工厂将面临倒闭。“冲击很大、压力很大!”这是陈永汉对最近启动的汇改的直接反应。陈永汉表示,现在可以说珠三角几乎所有稍具规模的加工企业都在采取各种办法开源节流以求平安度过这次危机。东莞市外贸企业协会副秘书长黄新文也表示,汇改、退税同时动刀,令加工企业压力巨大。此前企业普遍预计,币值上升5个点,可通过退税维持,现在看来,原有营收模式再也无法维持。而年初至今,东莞劳动用工成本普遍上升了20%,利润点卡在3-5个百分点左右。企业不转型升级就只有倒闭。除了传统加工贸易企业在汇改的高压下艰难度日,新型的软件行业也备感压力。深圳万兴软件公司副总裁傅宇权表示,人民币升值均会直接影响到国内的软件产品出口企业,可能会较大地限制这些刚刚兴起的软件企业的发展速度。

 

中国经济刺激政策的负面影响可能被高估了
目前中国正在对地方债务进行摸底和清查,而地方债务的急剧膨胀是始自金融危机后的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在这一波信贷大潮中,最重要的目标是基建业,去年基建业吸引了一半以上的中长期xx。地方政府投资公司承担了大量新道路、地铁、水务和其他项目。政府有两个方案可以偿还这些xx。他们可以从养路费等费用中收取足够的使用费,或者他们可以依赖基建业来刺激其他方面的经济发展,以提升税收。有人担心,许多项目难以满足上述条件,但这种忧虑可能被夸大了。世界银行的研究显示,多数新兴市场中基建业的边际生产率超过了其他物资资本的边际生产率。尽管中国的基建业较多数相似发展水平国家的项目更先进,但在世界银行2010年对全球贸易物流的分析中,中国只占第27位,该贸易物流水平衡量基建项目的开发和关税效率。显然,中国具经济增长潜力的基建项目还有许多开发空间。批评家可能会指责,过去两年快速上马这么多项目,意味着政府没有花时间将有价值的项目与大而无当的项目分开来,但其实很难一概而论。例如扩张铁路网(包括16000公里高速铁路网)是国务院7年前就批准的15年计划的一部分。这意味着决策者在清理上次刺激政策时所要面临的问题比一些人想象得要少。

 

房租大幅飙升引起各方热议
直到现在,号称史上最严厉的房地产调控尚未让房价出现明显回落,而房屋租赁价格倒是以令人瞠目的速度飙升。在北京,仅四五月份房租价格就同比上涨超20%,部分地段好,交通方便的房源更是超过50%。有人认为,房产中介可能是部分城市房租高涨的助推黑手。由于住房买卖进入冰冻期,房产中介大部分的收入只能靠租赁业务。按规定,房产中介本来只能获取佣金收入,如今它们却试图以谋取差价的形式来增加收入。它们通过竞标的方式,再以租金年付的优惠,将这些出租房从房东手里聚拢到自己手里,再坐地抬价。另一方面,“房租上涨”的炒作通过各种渠道舆论的传播与放大后,一些房东也可能跟风上涨房租。而所谓租赁市场供求关系转变的说法其实是有待商榷的。从需求层面看,部分有意愿购房的人虽然因楼市调控暂时转入了观望,但他们本来就租住有房屋,而房屋租赁通常是一年期合同,从4月份才开始的楼市调控根本不可能在租赁市场上“逼”出那么多的增量需求。从供给层面看,多数炒房者根本就看不上那一年几万的租金,他们手中握有的许多房屋在楼市调控前就没有进入租赁市场,现在就算他们要抛售也不会减少租赁市场的供应。

 

德国工业强劲反弹预示全球经济有望走好
就在全球纷纷忧虑经济会“二次探底”的时候,从德国传出的消息却是一个喜讯。据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消息,德国工业产出正在强劲反弹。德国工业企业正竞相重新雇用工人和提高产能,它们目前的产量已接近2008年雷曼兄弟倒闭前的水平。正是雷曼的倒闭把全球经济拖入了衰退。一些商界{lx}表示,德国的机械、汽车和化工等关键产业正接到大量订单。德国是一个出口驱动型经济体。上周公布的数据显示,员工总数达91.5万人的德国工程业,5月份接到的订单数量同比增长61%。工程业是德国工业的核心。德国工程业协会VDMA主席曼弗雷德·维腾施泰因表示,该协会已把对2010年产量增幅的预期从零上调至3%。维腾施泰因说:“我们的产能利用率正接近正常水平。考虑到现在的订单流,我们很快就会面临技工短缺的问题。”许多工程和汽车企业此前曾较长时间雇佣短工,但短短几个月之后,它们就转为重新雇用合同工,而且各班次均满员运转,甚至加开了特别班次。6月份,德国的失业率降至7.5%,为2008年12月以来的{zd1}水平。德国传出的利好消息促使经济学家纷纷上调经济增长预期。上周,德国商业银行把其对今年德国经济增幅的预期从1.8%向上修正至2.5%。综合来看,德国数据的好转意味着全球工业产品订单的增加,也显示世界各国正在准备扩大生产投入,因为以机械设备为代表的生产资料是德国出口的主力军。

 

高温炎热天气呼唤加强“热灾”管理
气候真的是越来越糟糕,干旱、暴雨、高温……轮番上阵演练,只是苦了芸芸众生。近两日,中央和省、市媒体都报道了全国不少地方出现高温炎热天气,并发布了高温预警的信息。不过,干旱、暴雨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被认定为自然灾害,苦难民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政策纾解。而高温,仿佛只跟天气有关,即使过往出现的“高温xx”,也只能徒叹天地不仁。《深圳晚报》日前报道称:尽管政府相关部门出台了高温津贴相关规定,但在深圳执行的情况并不乐观,一些从事户外工作的工人甚至对于高温补贴并不知道,往往觉得公司能够按时发放工资就不错了。问题是,一部全国层面的法规《防暑降温措施暂行办法》,从1960年已经“暂行”到现在,经历了50年风云变换,早已风烛残年。即便如此,它也仅仅适用于工业、交通运输业、基本建设工地、小型厂矿和田间作业,于庞大的现代产业体系和服务业,更是鞭长莫及。这个暂行办法之下,就是凤毛麟角的部委或者地方红头文件,对高温气候作一些不疼不痒的应对预案。在这方面,可以看看国外的做法。1995年7月,热浪灼烧芝加哥城,造成700多人死亡。纽约大学社会学家肯林堡在研究惨痛教训后说:“必须将热浪作为芝加哥的社会灾难问题看待,因为热浪是一种主要针对穷人的特别的灾难。”受此影响,芝加哥城构建了一套城市热灾管理体系。故此,有人士认为,必须将一定程度以上的高温,视为自然灾害,才是我们应对日益频繁且日益漫长的高温气候的开始。

 

钟伟详解房价构成及应该采取的调控政策

5日,北师大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对中国的房地产现状发表了看法。他认为,房地产是政府{zh0}的提款机,以2009年为例,全国土地出让价大约每平米2200元,商品房售价大约每平米4500元,房价构成中,2200是地(这已是{zd0}限度克扣拆迁安置费的地价),700块是建安成本(这已是最粗制滥造的多层转混结构),300元为资金成本(这是假定开发商自有资金35%,向银行xx年利率7%的三年利息,也就是最公允的资金成本),550为税费(按售价的12%提取,尚未考虑土地增值税),100元企业运作成本(开发商已基本是皮包公司,无管理无设计无营销),这样加总是3850元,开发商销售毛利为每平650元,也就是销售利润率15%,可以明显看出,除了建安,资金成本之外,政府直接拿走了全部房价的60%,对地方政府而言,没有比土地和房产更直接高校简单的提款机了,此外,消费者还需要负担契税等费用,开发商还有各种商业贿赂。要使得房地产回到正确轨道,必须做见效慢但是却更本质更关键的工作,一是重启税改,通过公共财政,给省以下政府以更大的财权,充实基层财政;二是增强廉租房建设,类似经济适用房限价房要少建甚至停建,多建廉租房,并把非户籍的城市人口覆盖在内;三是调节收入分配,政府财政超快收入的势头必须缓解,使居民和企业能多分一块是关键,其次才是剥夺富人补贴穷人;四是增加财政领域的透明度,不做这些,通过限制禁止买房,只能带来房地产市场的全面萎缩,对价格的长期影响不显著。

 

制造业加薪潮已经波及东南亚

自从以“富士康事件”为导火索的罢工浪潮在中国掀起后,人们开始忧虑外资是否会撤离中国,转向成本更低的东南亚。但事实证明,由于基础设施、产业链等巨大的差异,再加上市场优势,中国仍然是外资的{sx}。不仅如此,近期东南亚也在复制中国的劳资纠纷,一些与中国竞争、供应低成本商品的工厂,正面临雇员停工。这些雇员要求得到更好的薪酬和福利。在柬埔寨,工人们正准备针对{zd1}工资问题上的纠纷,在本月举行为期三天的罢工。而在越南,一家台资鞋厂的数千名工人最近举行了罢工,要求加薪。尽管这些国家的政府竞相吸引海外制造商,但工会组织却热衷于保护自己的成员,因此该地区的劳工行动和{zd1}工资均呈上升趋势。柬埔寨的{zd1}工资可排在全球{zd1}的国家之列,该国一般的制衣工人每月可挣50美元,外加6美元的生活补贴。柬埔寨政府已提议加薪5美元,但代表8万余名劳工的自由工会(FREE TRADE UNION)仍有意举行罢工——除非{zd1}工资增至70美元。越南政府今年已将外资企业工人的{zd1}工资上调至100万越南盾(合52.50美元)。在老挝,{zd1}工资已在去年从29万基普(合35美元)上调至34.8万基普(合42美元)。国际劳工组织(ILO)的约翰·里乔特(JOHN RITCHOTTE)表示,柬埔寨有相对较多的活跃工会,多数制衣厂的工人都得到了工会的代表。但他指出,东南亚地区的劳资纠纷并不少见。由此可见,尽管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在上升,但问题的背后是通胀因素,而这一点在其他国家同样会成为加薪潮的推动力,中国制造业仍将具有足够的综合竞争力。

 

(本文内容来自安邦咨询评论,仅用于学习,任何人不得用于商业用途,违者责任自负)

郑重声明:资讯 【[转载]中国经济刺激政策的负面影响可能被高估了等_穆淮生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