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于今年3月召开的广东省“两会”,让国人看到了粤省强力推动产业升级的决心,在广东省省长黄华华、省发改委及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等关键部门接受采访时,对珠三角产业升级的未来显然都充满信心。在他们的描绘中,珠三角提升产业结构的努力已在五个产业领域同时展开:
其一就是传统制造业。这是人们在评论珠三角竞争力时最为诟病的一个产业集群,“血汗工厂”则是海外媒体常用的一个字眼。然而迄今为止,包括家电、纺织、服装、制鞋、皮具、玩具、工艺礼品、陶瓷、家具家饰、小五金等诸多行业,这个产业集群又是“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上攻城掠地最为凌厉的团队,也是欧美等国对中国进行反倾销措施的主要领域。沃尔玛每年在中国采购150亿美元以上,其中七成是在珠三角完成,大多属于这个范围。
如果说这个产业集群过去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主要依赖于低成本的优势的话,现在已不仅仅如此。出于竞争的需要,这些制造工厂越来越重视销售额中品牌和技术开发的贡献,规模化、品牌化和信息化是这些产业升级的主要方向,他们的目标则是占领这些行业的高、中低端所有市场。无论是服装,还是陶瓷,欧洲制造商越来越感受到中国产品的竞争压力,他们的中国竞争对手正在从低端向中端和xx爬升。
其二,电子信息产业,也就是所谓的“资讯电子产业”,可能包括电脑及零部件、手机及零部件、电话机、电子元器件、通信设备、互联网设备等等产业。这是近几年来广东的{dy}大支柱产业,2005年总产值达9586亿元,几乎占了广东工业的半壁江山,虽然这个产业集群在国内亦面临着长三角地区的巨大挑战,并且在产业链的完整性方面,也就是在IC制造业、TFT-LCD等控制性产业,被长三角抢去先机,但是广东省已在近两年奋起直追,尤其是LCD产业,2006年接连传出敲定重大项目的消息。至于通信设备产业,以华为和中兴通讯为代表,珠三角在国内有{lx1}优势,一旦国家相关政策确定,就有可能成为珠三角一个主要的增长点,并奠定珠三角在全球产业竞争中的地位。
其三,重化工业,包括汽车、钢铁、石化、造船、机械装备等产业。由于改革开放之前国家的{dy}轮重工业化并未把广东作为投资重点,因而广东省只有一些不具有全国地位的项目,诸如广钢、韶钢、广石化、广船等。但是本届广东省政府已把重化工业当作产业转型的重中之重的任务来抓,除了上述老厂的迁建扩建之外,更把招商引资的重点放在了这些领域。仅石化产业,十一五就确定了大亚湾、茂湛、广州南沙、崖门口、汕潮、五大石化产业基地,预计投资超过1100亿元;汽车则以广州为中心,以日资三大整车厂为牵引,力图在珠三角建立一个庞大的汽车产业链。广东寄望用5到10年时间,成为全球重要的重化工业产业基地,这样广东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就不再是“轻重重轻”的失衡局面,全球工厂的地位将更加稳固。
其四,服务业,包括金融业、物流业、房地产业、产业服务业、社会服务业、文化产业等。虽然提升服务业等第三产业一直是粤省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方向,2004年的全国经济普查显然更加刺激了广东省领导人发展服务业的决心,在这次经济普查后,广东省2004年的GDP由原来公布的16039亿元修正为18864亿元,增加2825亿元,其中仅服务业核算从间接计算改为直接计算,就使广东比原来多出950亿元,这让粤省领导人看到了服务业作为广东经济发展的后劲所在。
服务业显然为广东及珠三角的产业升级寄予希望的重点所在。早在2005年初,粤省就出台了《关于加快广东省服务业发展和改革的意见》,提出“力争在2020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0%,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发展水平,形成立足广东、服务全国、粤港澳东盟互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该《意见》根据广东服务业发展现状,提出了“5-3-3-2”服务业发展重点行业选择:壮大五个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的服务业,包括交通运输业、旅游业、房地产业、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鼓励发展三个生产服务业,即商务服务业、物流业、会展业;推进三大新兴服务业的快速成长,包括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和文化产业;巩固提升两个生活服务业,即居民服务业和餐饮旅馆业。
四箭齐发,勾勒了广东尤其是珠三角产业转型的基本出击方向,广东希望通过十一五期间高达11000亿的投资,为四个方向的提升和转型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