逶迤百间楼 风韵自舒展_书虫_新浪博客

                            江南六大古镇  南浔风景(五)

    百间楼在江南是真正意义上临水而居的明代民居群落,几百年风雨的销蚀描画,虽使它步入沧桑之年,但风韵犹存。百间楼占据一湾河道,将“苔痕上阶绿,云天入窗来”的别类景致发挥到{jz}。那些“昨天、今天和明天”的故事,就是一坛醇香芬芳的老酒,窖藏愈久,其味愈浓,令人荡气回肠,弥久不散。
    百间楼的肇造诞生,是一段美好姻缘促成的,极具喜剧色彩。据传明代礼部尚书董份归隐南浔后,其孙子与南浔白华楼主嘉靖进士茅坤的孙女结亲。迎娶新娘之前,茅坤家嫌董尚书家里的房子不够宽敞,就遣媒人对董家人说,女方有一百个陪嫁的婢女,你家房屋局促,恐怕住不下这许多人。老尚书当然知道亲家翁的真意,胸有成竹地说不妨事,我马上造一百间楼,给你家婢女每人住一间。遂依河而兴建楼房百余间,于是就有了我们今天仍能看到的“百间楼”。
    百间楼仅用来“圈养”丫鬟婢女的确是暴殄天物,主贵仆尊,豪门大户的千金小姐,其仆自然是“遍身罗琦”者,楼房屋宇如果寒碜,就辱没了脸面,所以百间楼的规格和气派就非同小可了。环境得天独厚,坐落在一个大大的河湾上,清凌凌的河水在宽阔的河面舒缓流淌,沿河两岸一百多间楼房鳞次栉比,面河次第展开,顺着弯曲的河道、婉蜒逶迤,形成“绿波环绕映群楼,蓝天云影撞入怀”的秀美景象。各楼之间筑起一道道封火山墙,黛瓦粉墙重重叠叠,与蓝天白云一起映入河底,富有韵律和节奏感。
    百间楼的结构也是庭院式的,大宅三到四进,多数只是有一个天井的两进院落。小巧的天井,雕花的木窗,别致的砖雕,古朴的厢房,无不洋溢着江南水乡独特的神韵和灵气。石灰剥落的老墙上垂下几丝青藤,平添几分情趣。可以想象到,当年一大群花季少女,环佩叮当,陪侍主子在临河面水的房间里,琴棋书画,或用纤纤玉手描龙画凤,针织女红,或者躲在窗帘后面悄悄窥视河面上风流倜傥的公子阔少,思春怀想。春暖花开之时,莺歌燕舞,一扇扇花窗打开,佳人美景,相映成趣。
    今日的百间楼已经入住了平民百姓,没有了往日粉黛佳人的粉妆胭脂气息,倒是平添许多生活气息。人面不知何处去,楼宇风韵自舒展。百间楼面河的一面都设计廊檐雨棚,楼宇间隔处都有圆形的门洞相通,连成一道蜿蜒的河边长廊,行人往来可以免受风雨日晒之苦。每家每户门外都有石阶通向河边,洗米洗菜,浣洗杂物,汲水浇花等方便得很。这里是远离文明喧嚣的世外桃源,幽静得几乎可以听见自己的心跳。在太阳底下休憩的老人,静静的守望着波澜不惊的岁月,来来往往的行人,脚步轻盈,似乎也不愿打破这片宁静。百间楼的一带没有工厂机器的轰鸣,没有机动车辆引擎的热流和令人心烦的喇叭声,远离尘世的喧嚣,脱凡超俗。
    富有诗意的是百间楼的黄昏,慵懒温和的金色光线将木栅栏的影子拖得老长,飞檐翘角的屋脊顶,三叠式的烽火墙,拱形的过街卷洞门,水柱廊檐,都在平静得像一张玻璃纸般的河面留下了清晰的倒影。两岸人家,隔河相望,鸡犬之声相闻,喜怒哀乐之情通达,自然景观资源共享,相看两不厌。
    百间楼中“留荫庐”的主人李先生,是家喻户晓的名人,他八十年代斥资购下百间楼”里的“留荫庐”,并进行精心构思布局。入院的天井内,花叶山石,斑斑驳驳地散落着;假山玲珑剔透,山色霏霏;池中荷花点缀,泉水淙淙;楼台、回廊的橱窗内张贴着中央电视台在该院拍摄“中国式家庭”的资料图片及影星郭晓东、名嘴白岩松与主人的合影照片,特别是浙江省{dy}家“绿色家庭”的奖匾与主人李绿化的名字相得益彰。整个宅院里,晴云阁、舫芝屋、耘水屋、跳水楼尽展风流;各种古玩、古董、书画、古琴、铜壶等古韵悠长,彰显着主人不俗的文化底蕴。特别是主人供奉着一把“辑里湖丝”,昭示着南浔富商以丝、织业起家的辉煌历史,吟颂着江南古镇悠悠岁月的华章。

 








已投稿到:
  • 评论加载中,请稍候...

验证码:

郑重声明:资讯 【逶迤百间楼 风韵自舒展_书虫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