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疾病之产褥感染

产褥感染指产后42日的产褥期内,生殖道创面受感染所引起的局部或全身的炎症性变化。一般指子宫腔及其以上的感染,如急性子宫内膜炎、急性子宫周围结缔组织炎、急性盆腔腹膜炎及弥漫性腹膜炎、败血症、盆腔及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等,其中主要为急性子宫内膜炎。产褥感染是孕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

诊断标准:

(一)   临床表现

1.发热   凡分娩24小时后的10日内,4-6小时测量体温一次,连续或断续有2次达38度或以上者,除外生殖器以外的感染。产褥感染常于产后2-3日发病,有时体温可在38度至大于等于40度,重者可有寒战。

2.xx   常有下xx。盆腔或下肢血栓性静脉炎者有腿痛伴行走不便。

(二)   检查 子宫复旧较差,子宫底有压痛,恶露混浊伴有臭味;延及子宫周围结缔组织时则下腹一侧或双侧有压痛及反跳痛;有下肢血栓性静脉炎者则患肢xx、静脉压痛或呈红线状。深部静脉炎时患肢粗于对侧,俗称“股白肿”。

(三)   辅助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数可在20*109/L以上。

2.中段尿常规 必要时作尿培养,以除外尿路感染。

3.高热或寒战者,xx作血培养及药敏试验,有条件时加作xxx培养。

4.子宫底有压痛者,或恶露有腥臭味,取宫颈管分泌物作xx培养及药敏试验。

5.怀疑有脓肿形成者作B超检查。

鉴别诊

断应该排除产后常见的发热病变,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肾盂肾炎、乳腺炎、夏季应排除中暑。

xx原则

1.   取半卧式,以利宫腔引流。体温过高时给以物理降温。注意血压、脉率、慎防败血症及中毒性休克。

2.   xx 致病菌常为需氧菌与xxx的混合感染,需氧菌以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为主,xxx以脆弱类杆菌及消化链球菌居多,故常以2-3种xx的联合应用为宜。重症时更应根据xx的半衰期如4-8小时用药一次,待体温正常后继续用药48小时,如曾有脓肿形成者继续用药7日。

(1)       {sx}青霉素和氨基糖苷类药的联合。如:普鲁卡因青霉素80U;庆大霉素8U肌注,每日2次;青霉素160U,静滴,每小时一次,庆大霉素8U,静滴,每8小时一次;亦可用头孢拉定1-2G,肌注、静注或静滴,每6小时一次。在上述用药同时,可加用甲硝唑(灭滴灵)500MG静滴,每8小时一次。

(2)       青霉素过敏者,可改用林可霉素600MG,静滴,每8小时一次;或红霉素600MG静滴,每8小时一次。

(3)       重症或上述xx效果不明显时,可酌情选用下列xx,其中以克林霉素为{sx},因其xx活性较林可霉素强4-8倍,对革兰阳性菌及xxx中的脆弱类杆菌及消化链球菌有良好的xx作用,可与下列头孢菌素之一合用:克林霉素0.6G,静注,8小时一次;或头孢西汀2G,静注,6小时一次;或头孢替2G,静注,每日1.

(4)       xx培养或临床怀疑为xxx者,亦可用琥珀氯霉素1-2G,静注,每8小时1次。

(5)       怀疑为衣原体感染者,可加用多西环素0.1G或红霉素口服,每日2,连服2.

(6)       适当服用子宫收缩剂如益母草浸膏4-6ML,每日3,口服.

3.如xxxx无效,高热持续不退,疑有子宫肌壁间多发性脓肿形成者,必要时作全子宫切除.

4确诊为盆腔脓肿者,如局限在直肠陷凹,可经后穹窿作切开排脓;否则可在B超指引下,经腹或后穹窿作穿刺,置入硅橡胶管,吸净脓液后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并注入抗感染xx,以后每日从此外留置硅橡胶管中吸取脓液及冲洗,直至无脓液吸出至少2日为止。



郑重声明:资讯 【产后疾病之产褥感染】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