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马拉多纳看“尊严”_吕永岩_新浪博客

 



    南非世界杯四分之一决赛阿根廷队零比四惨败给德国队后,主帅马拉多纳的一句“我可能明天离开”吸引了众多眼球。后来老马又专门就“离开”解释说:“我得与我的队员和家人商量(之后才能作出决定)”。

本来胜败乃兵家常事。但是阿根廷队不敌德国,马拉多纳{dy}个反应是“感到非常失望和伤感”,几次流了泪;第二个反应是自己应该考虑辞职,甚至可以“明天离开”;过后第三个反应是“还得跟队员和家人”商量一下,毕竟辞职不是他一个人的事,他还有那么多的队员呢,队伍总得有人带,哪能拍拍屁股就走啊。

于是问题出来了,马拉多纳为什么落泪?为什么想到辞职?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尊严”。败军之将,如果没有相当的忏悔表示,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那就必然会引起人们的愤慨和蔑视,就不仅会失去作为足球主帅的尊严,而且会失去作为人的尊严。显然,马拉多纳是很看重自己的尊严的。他用忏悔的眼泪和打算辞职的举动,挽回了自己的面子和尊严。

由此想到,我们说要让人民活得有尊严。人民活得有尊严,首先领导要活得有尊严。领导活得有尊严,就得像马拉多纳这样,一旦失误、失手、失足,就要有起码的忏悔之心,有起码的悔过表示。譬如我们在银行股权转让上,曾经让高盛等国际投行赚了上万亿的大便宜,国内有学者提出批评,我们的官员不但不知悔过,还辩解称这样做是为了“引入国外的先进经营理念”。话音没落,美国那些我们要“学习”的银行便引发了世界金融危机,幸亏我们没来得及“引入”,要是引入了,我们也跟着陷进去了。花高价“引进理念”的说辞挨了一个响彻世界的耳光,即便如此,我们还是没有一个人出来表示一下忏悔。

最近媒体又爆出我们买美国“两房债”的近5000亿美元或将血本无归。这笔钱折算成人民币,落到每个中国人头上,该有多少?要是造航空母舰,又能造多少?怎么说也比阿根廷队输球的损失要大得多吧?可是我们看到有人为此忏悔吗?看到有人为此落泪吗?好像没有吧?

我们有的人真的是毫不顾及自己的尊严,仿佛他们用不着尊严,损失就损失吧,错就错吧,你们能把我咋样。的确,人民的小胳膊哪里比得上权贵的大腿。不过,人们心中有杆秤。功过是非,大家心里有数,历史也会有公论。xxx带领中国共产党人打下了红色江山,一xx国{lx},后来还在七千人大会上作过检讨。我们今天的人有了失误,凭啥连个检讨都不作?连个忏悔的表示都没有?你不作,错就不是错了吗?不可能吧?

尊严是指人和具有人性特征的事物。错了,承认错误,有忏悔表示,这样就能挽回作为人的尊严。没有忏悔表示,厚颜无耻地硬是要充当不怕开水烫的死猪,那还有“人性特征”吗?影片中,国民党败军之将有一句话至今人们还记忆犹新;“不是我们无能,实在是共军太狡猾了。”这叫什么?这就叫不知廉耻,尊严尽失的狡辩。

按“有的放矢”推论,我们今天的人活的是没有尊严的,不然就不会有让“人民活得有尊严”这个提法。人民活得没有尊严,根子怕是在于我们的个别领导经常置自己的尊严于不顾,明明公众看得很清楚的大错,特措,还硬挺着以厚颜替代起码的廉耻,起码的悔过之心。有时甚至还要一条道跑到黑,不想悬崖勒马。所以,我们在为马拉多纳遗憾的同时,还应该想一想,我们能从马拉多纳身上学到一些什么。学然后知不足,学然后知深浅,学然后知进取,学然后得尊严。(吕永岩)

 

与转基因大豆进口失控同步的是中国稀土出口失控。这是两个坏得不能再坏的消息。转基因大豆进口失控,威胁的是中国食用油产业链和黑土地宝贵的非转基因大豆;稀土出口失控,威胁的是中国国家眼下和未来的安全。并且这两个失控都将威胁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的长远生存和发展。两个失控任其发展下去,毫无疑问将是千古之罪。

年届九旬的徐光宪被国内稀土界称为“稀土之父”,56日,他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说,“中国的稀土事业没有搞好。”在他看来,稀土行业的问题是大量宝贵的资源长期低价流失。

稀土在现代工业中有“工业味精”之称,广泛应用于电子、IT、机械、能源、环境保护等重要领域,尤其是其在国防、军工、航天等领域具有巨大作用。xx作家吕永岩有两句话:“卫星因稀土而敏锐,导弹因稀土而精准”。美国媒体评论中国掌握着其“{jd0}武器的命门”,说的就是稀土。

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改革开放前,中国稀土由一位副总理亲自掌控。开放后,很长一段时间,全球的稀土供应几乎全部来自中国。同样拥有丰富稀土资源的美国、法国等早已主动封闭其稀土矿山,改为进口中国稀土,日本甚至已从中国进口了可供其多年使用的稀土储备。

对于战略物资稀土的储备,西方国家的做法既表明了其爱国情怀,又显示了其长远谋略。反观中国,长期以来不提爱国主义,稀土生产失控,稀土价格一直在低位运行。据徐光宪院士介绍,{zj1}代表的是2005年的稀土价格比1990年价格下降了55%以上。

早在2006年,徐光宪就曾联名十余位院士上书决策层,要求保护正在低价流失的稀土。此次上书虽然得到了批复,但问题并未得到解决。在徐光宪院士看来,这一轮稀土保护行动已宣告失败。2009年,中国的稀土产量又恢复到15万吨左右,远远超过市场10万吨的需求;外资企业纷纷在内蒙古等稀土产地设厂,购进原材料做简单加工后再出口,绕过中国政府出口配额的限制。2009年全球稀土市场的供应依然有90%来源于中国;而稀土的价格也已经回落到了2007年的低位水平,与徐光宪预想的价格水平相差5~10倍。

价格低估自然引发资源的大量外流。中国稀土学会副秘书长张安文表示,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其实都有丰富的稀土资源,但长期从中国低价进口,根本没有考虑中国开采稀土所付出的巨大环境、资源等成本。

张安文说,目前中国的实际稀土量已经不足世界的30%。照此下去,再有20年时间,中国的稀土将变为零。那时中国将不得不花天价从他国买回自己低价卖出的稀土。中国还将不得不承受用稀土造出的高技术武器的威胁。

稀土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虽然宏观上有工信部和国土资源部的限产计划,但企业和地方政府在利益驱动下缺乏执行力。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在国土资源部开始实施限产计划的2007年,中国稀土矿产量仍然达到12.08万吨,远远超过8万吨的计划指标。分析人士认为,实际产量或许更大,因为官方统计数据尚不包括大量的非法采矿。

据徐光宪院士回忆,上世纪70年代成立的稀土领导小组由原副总理方毅主抓,组长是原国家经委主任袁宝华,成员是几个相关部委的副部长。领导小组在后来的部委改制中被取消,只在国家发改委设有全国稀土办公室,“只是发改委下的一个小部门”。徐光宪说,大部制后稀土领导机构的级别更低了,仅在工信部原材料司之下。

稀土行业管理涉及国土资源部、发改委、工信部、商务部以及各大央企、各级地方政府、民企,甚至非法开采的矿主,其间关系错综复杂。有央企稀土从业者说,“(他们之间)利益难调”。

徐光宪认为,缺乏统一领导,主管部门级别不够,是导致虽有政策但无效果、采矿权长期分散、产量无法控制、稀土低价流失的关键所在。

{zx1}的坏消息说:韩国浦项制铁在中国又有动作,这次不是涉足钢铁项目,而是意在中国稀土资源。610日,有媒体报道称,韩国资源公司与浦项制铁组成的财团以5976万元人民币入股中国企业,并持有60%的股权。浦项制铁中国公司技术部的一位工作人员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被收购中国企业在包头经济开发区设有工厂进行稀土产品的生产,此次并购是“浦项中国”在运作。

记者查阅资料获悉,有一家名为“包头市永新稀土有限公司”的企业,注册于2002年、注册资本50万元,生产范围包括“稀土化合物、永磁材料”等。

事实上,浦项制铁早已进入中国,目前在华投资已超过24亿美元。天相证券分析师张方指出,近几年“韩国出了一些能源政策,鼓励风电行业的发展。风电行业发展需要铝铁硼等元素,韩国本土又没有稀土资源,只能从外国进口稀土。”

长城证券有色分析师耿诺也认为,浦项制铁注资国内稀土企业之后,可以从国内其他有配额的公司买出口配额。国家还是鼓励xx产品出口的,浦项制铁可以收购完初级产品之后将之加工成xx产品。

“事实上,不需要配额,这些企业依然可以拿到矿产。”赣州拓盛高新稀土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黄经理表示,在中国从事稀土矿产开采的100家企业中,只有20余家拥有出口配额。 

黄经理表示,因在我国购买稀土原料初级产品不受配额限制,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近年来大规模在我国投资设厂。以赣州为例,日资和赣州当地的民资合作办厂,把稀土加工成简单合金出口,所受限制比原材料出口小,这就是典型的变相出口。

据知情人士透露,部分外资企业在内蒙古大量买入稀土原料和金属,简单加工后便运到国外进行深加工或储备,成功地规避了我国出口配额限制。国外企业拿到初级产品,提纯后产品增值数倍。直到2009年,国外90%以上的稀土上中游产品都是从中国进口的。

中国一向称自己是“负责任的大国”。但在关乎国家兴衰甚至存亡的稀土领域,人们看到的是对外国的负责,并没有看到对中国自己和华夏子孙的负责。

挽回影响或许还有机会。在官员呼吁为外资圈钱的“国际板”刻不容缓的时候,凡是有良知的中国人都知道:改变稀土失控的现状才是中国真正的“刻不容缓”。“命脉”本来在中国手里,但稀土再如此失控下去,“命脉”就到了美国等发达国家手中。让人家掌控了“命脉”,中国不危险吗?

人们越来越怀念老一辈革命家,这是有原因的。我们有理由恳求:请给中国留点后路,请给子孙留点后路,也请给自己留点后路。天地之间有杆秤。历史不惧权势,历史是无情的。别让历史把自己到耻辱柱上。

好好想想吧,你们这些重权在握的人究竟该为这个国家和人民做些什么!(吕永岩)

  • (2010-01-26 17:12:05)
  • (2010-04-27 10:31:18)
  • (2010-04-30 10:04:16)
  • (2010-05-16 10:13:34)
  • (2010-05-21 12:16:31)
  • (2010-06-12 11:28:12)
  • (2010-06-28 10:30:51)
  • (2010-06-28 20:30:59)
  • (2010-06-29 11:16:53)
  • (2010-07-02 10:40:09)
已投稿到:
  • 评论加载中,请稍候...

验证码:

郑重声明:资讯 【由马拉多纳看“尊严”_吕永岩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