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金融危机打断两年之后,中国的出口政策终于回归到正常轨道,标志着保增长的压力开始悄然让位于调结构。
经过历时两年、连续七次的上调之后,中国外贸最重要的政策之一——出口退税迎来了{dy}次反转。
6月22日,财政部通知,自7月15日起,将取消钢铁等406种商品的出口退税。出口退税曾帮助外贸企业渡过难关,许多出口公司利润的一大半都来自退税。
这是自金融危机后中国上调出口退税政策以来,这一政策首次向下调整。中信证券对此给出的评价是“出口政策回归正常化迈出标志性的一步”。
这些商品集中在“两高一资”(高消耗、高污染和资源性)领域。两天后,商务部财务司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本次取消退税,主要是为了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
外贸政策不再维稳
2004年以来,中国对出口退税的调整方向一直是向下,直到上一次调整。
那是2008年6月。当时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对出口带来的严重挑战,中国连续七次上调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将综合退税率从9.8%提高到逾13.5%。纺织、家具、轻工等劳动密集型产品成重点支持对象,部分商品实行{zg}达17%出口退税率,基本实现零税收。
这意味着,每出口一件商品,中国纳税人就要替国外的消费者掏更多的钱。
随着经济的复苏,让出口退税政策退出的声音开始出现。特别是今年前5个月,出口值达5677.4亿美元,同比增长33.2%的情况下,这种声音越来越强烈。
这样的背景下,这一政策推出。尽管半个多月前,商务部还在新闻例会上强调,“外贸政策需要维稳”。
根据官方公布的商品清单,此次调整大多涉及钢铁、银粉、酒精、玉米淀粉等产业,纺织、机电等劳动密集型出口大户并不在调整之列。
而且,与历次微调不同的是,此次几乎是一步到位地取消了“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退税,力度可谓空前。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在接受南方xx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对此次出口退税的取消力度“比较吃惊”,说明“政府下了很大的决心”。
“xx而谨慎的结构微调”
据报道,最初酝酿此项政策时,相关部委对出口政策的调整力度存在分歧,商务部担心出口退税调整力度过大,会对出口企业产生较大杀伤力,而这也必将殃及中国最担心的问题——就业。
但在出口回暖,就业危机大大缓解的背景下,另一个危机带来的压力胜过了对就业的担心。那就是节能减排。
“十一五”开局之时,中国曾经设定两个指标:2010年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
今年是这一计划的{zh1}一年。过去四年,中国单位GDP能耗已累计下降14.38%,但这离“20%左右”的目标相差甚远,河北、辽宁等地在今年甚至不减反增。
形势之严峻,以至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华对全国各省区的节能主管官员说,“如果各地按恰好完成地区节能目标,可能造成全国节能目标完成不了。”
这个目标能否完成,关系到中国能否实现在国际社会上的承诺。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二氧化碳第二大排放国,并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09年底哥本哈根会议前夕,中国承诺,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碳强度)要在2005年的基础上下降40%-45%。
然而,在地方强大的GDP发展逻辑之下,各地高耗能项目借着金融危机之际“大反转”。
中央政府为此忧心忡忡。5月下旬,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六部门组织上万人奔赴全国,要求各地停止执行高耗能企业和各种产业园区的优惠电价。
取消与这些产业有关的产品的出口退税,被看成是中央政府的一个新工具。
以节能减排潜力{zd0}的钢铁工业为例,在取消退税的406种商品中,钢铁产品的数量占比{zg},共有48个;而退税率,则从9%一下子降为零。
中信证券{zx1}报告指出,按照今年前4月累计出口计算,此次关税调整涉及品种数量约590万吨、金额约37亿美元,分别占钢材出口总量的37%和总金额的46%。
而对出口总额来说,受到这一政策的影响并不大。本次取消退税的406个税号,仅占海关税号总数的3%左右;这些产品去年实现出口仅占当年出口总额的1%左右。
显然,这是一次“xx而谨慎的结构微调”。
大手术中的一小针
“出口退税本是各国都会用来调节贸易公平的一种手段,但在中国却成了宏观调控的一项政策。”中国社科院财贸所税收研究室主任张斌说。
1985年4月1日,中国开始实行对出口产品退税政策。自此之后,中国的外贸出口额随着这一政策的指挥而开始猛增。
拉动出口迅速增长的同时,这一政策对中国却并没有带来其他好处:
一份近日由财政部科研所所做的主题为《涉外财税政策体系改革路径》的课题报告指出,即使有退税带来的额外收入,高附加值产业通常并不会因此降低出口价格,而那些廉价的“中国制造”却恰恰相反——不管退多少税,他们的利润总是只剩下5%左右的一点“面包屑”。
而巨额的退税带来了巨大的财政压力:2009年全国共办理出口退税6487亿元,这意味着财政收入相应的减收6487亿元。这个数字已超过当年税收新增收入。
这相当于全体中国纳税人集体补贴了国外消费者。但这样的补贴反而惹来了一片骂声,和大量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统计显示,目前全球反倾销案的30%、反补贴贸易案的70%,针对的都是中国。
更糟糕的是,在退税的“滋润”下,“中国制造”始终停留于价值链{zd1}端。
2004年,中国对出口退税进行了结构性调整,将其下调为5%、8%、11%、13%和17%五档。出口退税的政策目标从最初的“支持企业出口创汇,增加外汇储备和推动出口增长”转变为“改善和提高出口退税的使用效率、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推进外贸出口增长方式转变”。
作为一种政策杠杆,出口退税开始为中国呼喊了27年的转型目标助力。在度过了金融危机的艰难时刻之后,在外贸稳定回暖——尤其是5月份出口额增长48.5%——的背景下,中国决定让这一政策回归到正常的轨道。
但是,本身并非宏观调控工具的出口退税政策能帮助中国经济转型吗?白明的回答是“调整增长方式是大手术,出口退税只是其中的一小针”。
【南方xx】本文网址:
已投稿到: |
|
---|
- 评论加载中,请稍候...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