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历史,是可以通过建筑来诠释的.作为当年民国政府的首都,南京的民国建筑一枝独秀,无与伦比。在近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席位。中山陵、美龄宫、音乐台、原中央大学大礼堂以及散布在今中山东路、中山北路两旁星罗棋布的民国建筑群,构成南京独有的风景线。这些建筑尽显南京文化中的王家气度。民国建筑不仅单纯是南京重要的建筑遗产,更奠定了南京的城市形态。 在南京的近现代建筑中,1912-1949年期间建设的建筑统称为民国建筑。在民国30年左右的时间内,在南京建设了大约700万平方米的建筑,三分之一左右的建筑保留到现在。 由于每栋民国优秀建筑都与发生的历史事件、名人相关,犹如一部民国兴衰历史。这些民国建筑中有相当一部分已被列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gjj}的就有5项19处。在现有的民国建筑中,位于东郊风景区的纪念性建筑群、官邸及体育建筑保存完好,老城内民国建筑基本保持完整。 1912年至1949年的民国时期,正是西学东渐的时期,表现在建筑上也是中西合璧,非常有价值,南京民国建筑参酌古今、兼容中外、融汇南北,堪称西风东渐特定历史时期中外建筑艺术的缩影。既可以看到中国宫殿式与传统建筑形式的继承与发展,也可以看到西方古典建筑形式与殖民时期风格的移植,更可看到20世纪20、30 年代,南京的近代建筑师在提倡“国粹文化”的思想的指导下,对中国传统建筑继承与革新所做的大胆尝试。南京民国建筑,系统全面地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向现代建筑的演变,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向现代建筑艺术转化、创造民族建筑新风格的实物研究资料和重要的历史见证。
南京最早出现的一批西式近代建筑的大约是在19世纪中期,那时正值欧美流行折衷主义思潮,一些西方传教士和商人也就通过本国建筑师把当时流行的建筑形式移植过来。例如石鼓楼天主堂(1870)就是采用罗马风式建筑的形制,内部做成典型的四分拱顶,两侧墙上开着彩色玻璃的拱券窗,室内空间开阔而昏暗,使人感到一种天国的神秘色彩。汇文书院的钟楼、东教学楼采用了美国殖民期建筑风格。这些建筑一般为青砖外墙,结构为木屋架与木楼板。 19世纪下半叶由洋务派创建的金陵机器制造局内的一些厂房,皆沿用当时欧洲折衷主义时期厂房形制,均为二层,并在内部采用钢木结构,{wy}不同之处是墙用中国传统的青砖砌筑。 真正的西方古典建筑形式开始出现于20年代初期,其中较早的一座是当时国立中央大学的孟芳图书馆,造型十分严谨,酷似欧洲学院派的手法。1930年由英国公和洋行设计的中央大学礼堂的建成,则为校园内的这组西方建筑群确立了中心。大礼堂造型宏伟,属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形式。从基座、线脚、柱式到穹顶都表现出建筑师具有西方古典建筑手法的高度素养,是南京近代建筑中非常可贵的杰作。此外,在新街口于1936年建造的交通银行亦是采用标准西方古典柱式的典型建筑实例。
南京最早应用西方现代建筑结构技术建造中国传统式样房屋的是一批教会大学建筑。 1917年建造的金陵大学北大楼,1925年建造的西大楼以及1921-1923年美国xx建筑师茂菲(Murphy)在南京主持设计的金陵女子大学等一批教学楼。教会大学的校园基本上采用中国传统建筑形式并煞费苦心地采用了现代钢筋混凝土的结构技术,力图建造既符合现代功能的需要又能表现中国传统外貌的建筑。这是应用现代建筑技术来发展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的一种有益尝试。 在1929年制定的《首都计划》中明确指出“中国固有之形式为最宜,而公署及公共建筑尤当尽量采用”,从客观上促使了对中国民族形式建筑的追求,因此相继出现了一批应用传统宫殿式造型的大型纪念性建筑、行政性建筑与公共建筑。比较有代表性的如中山陵、铁道部大楼、励志社、国民党中央党史史料陈列馆、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谭延恺墓、美龄宫、中央博物院、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等。
20世纪30年代初期,中国近代建筑师中的一些有识之士看到传统建筑形式与现代技术、现代功能结合的矛盾,并且也考虑到宫殿式建筑造价的昂贵,于是大胆探索了新民族形式的建筑。这类建筑一般采用现代建筑的平面组合与体形构图,多半用钢筋混凝土平屋顶,或用现代屋架的坡屋顶,在檐口、墙面、门窗及入口部分则重点施以中国传统构件装饰和花纹图案。在室内亦采用传统装饰,有时还应用传统的平天花做法和彩画等等。当时也有人称之为“现代化民族形式建筑”。 南京在20世纪30年代对这类建筑的探索在全国范围内处于{lx1}地位,它已突破了单纯对传统形式的模仿而进入了创造的领域,其中有不少建筑至今仍不失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重要范例。比较有代表性的如赵深、童隽、陈植合作设计的国民政府外交部大楼,奚福泉建筑师设计的国民大会堂、国立美术馆、新街口的中国国货银行,由基泰建筑工程司杨廷宝设计的中央医院主楼、中央体育场一组建筑、中山陵音乐台、紫金山天文台等。 此外,也有个别例子采用中西合璧手法来尝试对新民族形式建筑的创造。比较典型的如由华盖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金城银行别墅,就是采用江南园林建筑的卷棚歇山式屋顶,而墙面与门窗则采用现代构图形式,室内设计亦相当现代化,整个设计别开生面,造型活泼,是探索西方现代建筑手法与中国传统风格相结合的一种积极尝试。
20世纪30年代中期,有不少从国外留学回来的中国建筑师,他们受到西方现代建筑的影响,也开始在南京尝试设计建造现代风格的建筑。如原{zg}法院大楼就具有早期现代派建筑风格,其外观还保留有新艺术运动的特点,立面上运用了许多粉刷的坚线条装饰,中部还有意地做成搭状,这种立面处理手法在南京近代建筑中也能见于其他实例。1935年建造的地质矿产博物馆,是xx用混凝土建造的早期现代建筑。其立面仍保持对称布置,红砖外墙,不加粉刷,但砖工精细,并在入口两侧墙上做有几排凸出的砖块装饰。整座建筑既简洁大方,又有丰富的细部点缀,耐人寻味。 在30年代建造西方现代建筑风格的典型实例还有大华大戏院、福昌饭店等。由于这种形式的建筑能够容易符合现代建筑功能的需要,又便于应用新的材料与结构,而且工程造价经济,建筑造型新颖,在商业性与公共性建筑中很快得到发展,并逐步形成一种潮流。 在居住建筑方面,传统的院落式住宅与多进的天井式住宅,逐渐朝着里弄式住宅、公寓式住宅和花园式住宅方向发展。在里弄式住宅中表现手法较新的为刘福泰设计的板桥村住宅,整个新村的住宅设计成二层联排式和双联式相结合的布局,总平面相对集中,{zd1}层高密度住宅区设计的典型实例。在花园别墅方面,可以山西路、颐和路、北京西路一带新住宅区的各式小住宅为代表。 1945年抗战胜利,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在建设中除个别房屋为了适应原有环境而仍采用中国传统建筑样式之外,主要建筑思潮已趋向西方现代建筑风格。在1945-1949年期间,应用西方现代建筑风格的代表性作品有美军顾问团公寓(A、B大楼)、宋子文公馆、廷晖馆等。这些建筑不仅平面布置能适应现代功能需要,而且结构、材料与造型均已采用西方现代手法。 民国建筑游览线路 1:中山陵园及其附属建筑 原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建筑群(灵谷公园)、谭延闿陵园(灵谷寺东)、邓演达墓(灵谷寺东)、美龄宫、流徽榭、音乐台、光华亭、藏经楼等以及紫金山天文台。 公交线路:公交5路、9路、游1线可抵达。 2:中山东路沿线 原中央博物院(中山东路321号南京博物院)-原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中山东路313号今军事档案馆)-原国民党中央党史史料陈列馆(中山东路309号今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原励志社(中山东路307号今钟山宾馆)-原中央医院(中山东路303号今南京xx总院老楼)-原中央饭店(中山东路237号今xx联勤招待所)-原交通银行(今中山东路1号新街口工行)。 公交线路:公交5路、9路、游1沿线。 3:颐和路一带 颐和路、宁海路适合在下午独自漫步,感受沉淀后的纷繁历史留给南京的宁静与美丽。 公交路线:3路、8路、67路、303路到江苏路或者宁海路下。 4:中山北路沿线 原国民政府外交部(中山北路32号今江苏省人大)-原国民政府{zg}法院(中山北路101号今省粮食厅)-原国际联欢社(中山北路259号今军人俱乐部)-原国民政府铁道部(中山北路252号、254号)、交通部(中山北路303号、305号今南京政治学院)-原江南水师学堂、国民政府海军司令部(中山北路346号)。 公交线路:16路、31路、34路、特1路。 5:长江路一线 由东往西:总统府(今长江路292号南京中国近代史博物馆)-原国民美术馆(长江路266号今江苏省美术馆)-原国民大会堂(长江路264号今人民大会堂)。 公交路线:2路、游1、29路。 6:大学校园内民国建筑群 南京大学(原金陵大学建筑群)、东南大学(原中央大学建筑群)、南京师范大学(原金陵女子大学)内,都有大量民国时期留下的建筑。 南京大学——汉口路22号,公交16路、25路、34路、特1路等公交车珠江路下。 南京师范大学——宁海路122号,公交3路车; 东南大学——四牌楼2号公交2路、31路、52路等四牌楼下。
(转载,文字有更改和补充) 2006年9月2日发表在《麓瑜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