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乳品公司被查处三聚氰胺再现中国乳业(转)_梦竖临厉风云起...
上海市食品安全联席会议办公室在去年{zh1}一个工作日发布信息称,上海熊猫乳品有限公司因涉嫌生产、销售三聚氰胺超过国家标准的乳制品被查处,产品召回涉及7个省(区、市)。


  据了解,上海熊猫乳品违法将三聚氰胺超标的回收炼乳用于回炉生产。目前其食品卫生许可证、食品生产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已被吊销,公司法人代表、总经理及副总经理三位高管已被警方拘留,提供生产原料的熊猫宁夏分公司也在接受调查。


  此次熊猫乳品共有4批次奶粉和4批次含乳调味品“炼奶酱”三聚氰胺超标。这已是熊猫乳品第二次查出三聚氰胺超标。2008年公布的全国婴幼儿奶粉紧急专项检查结果中,熊猫乳品生产的“熊猫可宝牌”婴幼儿配方奶粉三聚氰胺的{zg}含量达到619.00毫克/公斤,仅次于三鹿集团。


  去年11月初,广西越前公司从陕西金桥乳业供货中检出200袋全脂淡奶粉含有三聚氰胺,12月金桥三名高管被批准逮捕。据查,2008年10月,陕西省质检所检出金桥乳业5.25吨全脂淡奶粉含有三聚氰胺,泾阳县质监局予以封存,11月金桥乳业提出复检申请,并将自认为合格的产品放在易抽检部位,随后经西安市质检所检验,结论为合格产品。2009年9月初,因供货库存不足,金桥将问题奶粉重新包装销往广西壮族自治区。


  2009年11月24日,“三聚氰胺事件”中的刑事犯罪案犯张玉军、耿金平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生产、销售有毒食品罪”执行死刑。11月20日,“三聚氰胺事件”的主角三鹿集团破产终结。此前3月,三鹿原董事长田文华终审判决无期徒刑,并处罚金2468.7411万元。


  是什么让熊猫乳品和金桥乳品在严刑峻罚面前依然铤而走险?


  河北省奶业协会秘书长袁运生认为,原奶收购价格有涨有跌属正常市场现象,但忽高忽低这就是机制的问题。奶源一紧张,企业马上抬价,抬价的情况下市场仍有缺口,添假、xx就有可能发生。


  在xx尚存的2009年,中国乳品市场的恢复速度超出业界预期。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国规模以上乳品企业去年11月份乳制品产量(含液体乳和干乳制品)165.50万吨,同比增长31.80%,其中液体乳140.94万吨,同比增长35.73%;干乳制品24.56万吨,同比增长13.02%。在816家规模以上乳品企业中,1—11月份有179家亏损,占总企业数的21.94%,与1—8月份相比,进入统计范围的企业增加了4家,而亏损企业少了17家,而且亏损企业的亏损总额大幅下降38.31%。


  东方戴瑞咨询就此分析认为,这说明整个行业经营大幅好转。


  但市场的红火并不意味着“三聚氰胺事件”的阴霾已经散尽。去年11月,由北京、河北、山东3省(市)消费者协会联合部分媒体共同开展的乳制品消费需求及消费知识掌握状况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仍有67.13%的消费者对乳制品的安全状况表示“不放心”,八成多的消费者认为提高食品安全水平最需要做的是政府执法部门加强对经营者的监督抽查。


  “三聚氰胺事件”之后不久,《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即告出台,2009年6月《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2009年底《乳品质量安全标准目录》开始征求意见。国家质监部门也不时公布阶段性乳品质量抽查结果,均未发现三聚氰胺超标。


  本报记者了解,在上海熊猫乳品“二进宫”事件中,截至目前,上海市政府部门仍未就此发布声明解释事态进展,或向消费者和零售商提供建议。

相关新闻:上海熊猫乳品被曝8个月前已查出三聚氰胺  

  另据东北网1月5日报道 2009年的{zh1}{yt},来自上海市食品安全联席会议办公室的消息,让“三聚氰胺”的字眼再次拨动了公众的神经:一家位于上海的乳品有限公司因涉嫌生产、销售三聚氰胺超过国家标准的乳制品,被监管部门依法查处。


  此时已经距离发生在2008年9月的全国性的三聚氰胺事件一年有余,中国乳业已经全面复苏。由中经产业景气指数研究中心和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联合发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前三季度,国内乳品产量累计高达1423万吨,同比增长3.42%,乳业产品销售率整体超过95%,行业景气指数为95.5点,距离{zg}点仅差4.5点。


  然而,这家名为上海熊猫乳品有限公司(下称“上海熊猫”)的企业却让外界再次感受到三聚氰胺幽灵飘荡的丝丝寒意。就在20多天前,位于陕西的金桥乳业有限公司也被查出5.25吨问题奶粉,其中11袋275公斤奶粉三聚氰胺超标。


  记者了解到,此次问题依然出现在奶源上,而且可能是使用了当年的遗留有毒奶源。业内专家王丁棉介绍,一批当时处于生产与终端之间的中间领域的问题奶粉并没有被给予足够的监管,这令人对此次事态的范围是否会进一步扩大抱有疑虑。


  据本报记者了解,对于上海熊猫乳品问题的查处,早在2009年4月已经进行,但在之后长达8个月的时间内,一直处于对公众“保密”状态。


  对于,此前负责调查此事的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宣传部人士表示,一切情况说明,均要以此前政府的新闻稿为参考。但记者在新闻稿中也并未看到对于延迟通知的任何解释。


  在熊猫乳品被曝光的第二天,也是2010年新年的{dy}天,全国许多手机用户都收到了一条来自三鹿等22家奶制品责任企业对问题奶粉事件的道歉短信。短信中写道:“决心以此为戒,杜绝不合格产品,诚恳接受社会监督。”


  行业乱局重新抬头无论是上海熊猫还是陕西金桥,被查出的问题产品,均是使用了此前被查出含有三聚氰胺的奶源所致。


  根据陕西方面公布的信息,金桥乳业的问题奶源来自在2008年10月复检时,将不合格样品偷梁换柱后,一直存放在库房中,并在去年再度拿出使用。而上海熊猫也是使用回收炼乳,但来源不明。


  “这说明在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对于一大批流通在市场上的问题产品的监控仍存在空白。”王丁棉告诉记者,早在去年6月,曾有一饲料商向他透露,自己从一奶粉经销商手中购买了六七万吨三聚氰胺严重超标的奶粉,准备用作饲料。当时,王丁棉给他的警告是,“小心坐牢”。


  在王丁棉看来,政府有关部门对于一批当时处于生产与终端之间的中间领域的问题奶粉并没有给予足够的监管,包括问题产品从企业售出后,卖给了谁,并没有真正跟进落实下去。而这一空白,也直接导致了金桥和上海熊猫事件的发生。


  事实上,在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中,曾被公众所质疑的一个地方在于,回收的近万吨的三鹿奶粉如何销毁、销毁途径,大部分没有xx公开的信息。也有多位网友发帖询问,三鹿之外的涉嫌三聚氰胺的乳品企业,为何听到的是召回信息,却惟独没有销毁公告。


  此前,包括王丁棉在内的业内人士的另一个担忧是,目前紧俏的奶源问题不得到解决,也势必影响未来乳业的安全。


  乳业的复苏、企业的扩建,正带动对于奶源新一轮的争夺。



郑重声明:资讯 【上海一乳品公司被查处三聚氰胺再现中国乳业(转)_梦竖临厉风云起...】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