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保险的新进展与老问题- 魏延安- 职业日志- 价值中国网:中国 ...

 
  农业保险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柱。我国是世界上农业自然灾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年农作物受灾面积占播种面积的1/4,农业因灾损失约1200亿元。自2004年保监会批准黑龙江、吉林、上海、新疆、内蒙古、湖南、安徽、四川、浙江等9个省市试点以来,农业保险“新政”不断扩大实施,从而掀开了中国农业保险的新篇章。但与中国农业发展的现状看,农业保险的发展还是相对滞后的,其在政策制定、具体施行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与广大农民的期盼更是有不小的差距,推进中国农业保险事业发展依然任重道远。

  一、农业保险“新政”以来的主要进展

  一是试点明显加速。与2004年的起步相比,试点的步子不断加快,并由中央试点带动地方试点,形成了全国性的农业保险试点热潮。2009年中央保费补贴资金已达80亿元,补贴地区达到17个;还在福建、江西和湖南开展中央财政森林保险保费补贴试点。

  二是范围明显扩大。2008年全国累计承保农作物5.3亿亩,参保农户9000万户次,为农业提供了近2400亿元的风险保障,保险试点覆盖了全国绝大多数的省市区。2008年浙江83个县区全覆盖,农户参保率71%,保险品种20个,位居全国前列。广东的橡胶保险,山西的烟叶保险,陕西在8个县区试点了苹果保险,在陕北试点了红枣保险。北京市出台了15个大类的政策性险种,年财政补贴资金达1亿多元。贵州的能繁母羊补贴。江西的柑橘、油料、育肥猪补贴。吉林省2009年将玉米、水稻、大豆、花生、葵花5种作物的保险推到全省,参保面占5种作物播种面积的55%。

  三是保障作用初显。2007年全国保费收入53亿,赔付30亿元;2008年全国保费收入106亿元,赔付43亿元;越来越多的农民正在享受农业保险带来的益处。

  四是模式初现雏形。尽管试点推行了5大类不同形式的保险模式,但各地主要还是施行了以政府主导、企业实施的半市场化模式,这也与当初试点既不想设立专门的农业政策性保险公司又不想xx市场运作的设计思路相符合。

  二、依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法律体系依然空白。从十多年前的原则性表述到现在,我国目前依然没有出台农业保险方面的法律法规,只能在保险法及其他相关法律中找到一点农业保险的内容,这给农业保险实践带来较多困难。

  二是政府扶持还不到位。一方面多为临时性的安排,缺乏长期的制度性安排;除上海外等个别地方外,大多数地方补贴政策缺失。2008年全国还有10.48亿元的财政补贴资金未到位,占当年保费的约1/10。另一方面,又出现了政绩性安排的倾向,短期集中性的投入,有可能在大的风险之下难以兜底;保费补贴过高,引起农民的攀比。

  三是覆盖度依然有限。尽管2008年全国累计承保农作物5.3亿亩,但全国的农作物年播种面积为23亿亩,覆盖面只有1/4;全国还有1.6亿亩水果,数亿亩经济林,养殖马、牛、驴等大家畜1.2亿头,猪6.1亿头,羊2.8亿只,其保险尚处丰零星试点层面,覆盖面更是极低。

  四是群众期望还有落差。一个是保险责任落差,只保自然灾害,未保病虫害等;赔付起点也不合农民预期;二是费率农民的期望有落差,有的地方的农作物费率达到9%-10%;三是政府补贴与农民的希望还有落差,大宗农作物多数品种补贴在60%左右,而经济作物补贴仅不到30%。

  五是制度设计参差不齐。各地模式不一、范围不一、保障水平不一、补贴标准不一,一些试点面临风险。保险的范围、费率、责任等环节制度不细,操作困难,易起纠纷。

  三、主要建议

  一是进一步强化对农业政策性保险的认识。目前认识还不到位,由于缺乏系统的中央政策安排,一些地方视之为“额外负担”。在地位认识方面,应该认识到推行农业保险是科学发展的必然举措,是有效防范农业风险的必然举措,是保险事业城乡一体的必然举措。在性质认识方面,应该认识到农业保险是非赢利的,是政府职责所在,改革开放前20多年的实践已经证明了市场化农业保险的破产,必须由政府主导。在现状认识方面,必须看到,关键还是政府的缺位,必须出人、拿钱、监管,确保农业保险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是加快出台政策法律体系。出台法律体系,解决依据是什么的问题,规范农业保险的定位、性质、基本原则、组织形式、国家扶持、监督管理、风险基金建立等方面的内容。要明确主管部门,解决谁来负责的问题;要加大投入,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要加强监管,解决运行过程的监督问题;要优化政策,解决企业经营不好的问题。特别是在农业保险规模不断的情况下,要尤其注意大灾情况下的政策兜底问题和再保险问题。同时要积极推进保险细则的完善,在责任认定方面更加切合农业实际,减少因素造成的农民不满甚至是过激反应。

  三是努力从试点转向全国推广。核心是增容、扩面、强责。增容就是要增加品种,目前仅对水稻、小麦、能繁母猪等主要品种予以补贴,基本农作物还有不少品种没有覆盖,经济作物、养殖项目和高效特色农业覆盖极少。扩面,就是要扩大覆盖面,全国常年的农作物面积是23亿亩,目前仅覆盖5.4亿亩,还需要覆盖18亿亩;果树、林木、养殖的价值高、因灾损失重,农民最关切,其保险试点要逐步扩大。

  四是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农业政策性保险模式。可以从各地的实际出发,坚持一主多辅原则,因地制宜推进。就目前情况,政府支持下的商业保险公司经营的制度模式是现实选择,要在以“政府+企业”为主的同时,因地制宜探索多种模式。要充分发挥合作社的作用,目前的农业保险主要仍以政府行动推动为主,基层工作经费没有配套,基层干部积极性不高,而保险公司为降低成本又推行集体承保形式,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农民的强迫保险,在一些地方引起了农民的抵触情绪,合作社是良好的组织载体,应在此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同时,要推进制度创新,推进农村金融元素多元融合,将农业保险与农业xx、农业产业扶持政策结合起来,互相促进。

  四、一点探讨

  当前推进农业保险是不是农民必须出钱?有关专家一直在说,农业保险必须由农民出钱,有的甚至主张要农民全部买单,能不能如此,需要从实际出发,认真探讨。

  我国一直实行大灾政府直接救济制度,农民对政府依赖性较强,农业保险意识较弱,当前推进过程中的补贴程度已经不能让农民满意,而保险公司为降低成本又以集体承保为主,于是出现村上强迫收缴保费的问题,若要让农民在保费方面付出更多,只能引起农业保险事业的倒退。而且,依目前的国家实力,负担农业保险的费用是xx有能力的,可以作为基本的惠农政策,能不能考虑对基本农作物全部由国家补贴,而不要让农民再掏那象征性的每亩几元钱。

  至于,果树、林木、养殖的价值高、因灾损失重,农民最关切,可以考虑国家适当的补贴以引导这方面保险事业的推进。

郑重声明:资讯 【中国农业保险的新进展与老问题- 魏延安- 职业日志- 价值中国网:中国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