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假民办”敛财令教育蒙羞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作为公共产品的教育,本是公益的、公平的,但现在却沦为相关部门牟取私利的工具,实在是教育的耻辱。
四川遂宁中学外国语实验学校和遂宁二中实验学校打着“假民办”的招牌、行高收费之实,受到了当地市民的质疑。然而,更蹊跷的是,两所“民办学校”均被一家由遂宁市教育局局长任董事长的公司收购。
拥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两所公办学校是如何一步步变身为“公有民办”学校,进而光明正大地按民办学校收费标准实行高收费?看得出来,当地有关部门为此还是费了不少心思。先是按照教育部相关规定,以“公办民助”、“民办公助”的名义进行办学体制的改革,从而貌似合法地为两所实验学校披上民校的外衣。接着收费就可以与民校接轨,本可免费享受的义务教育,现在则要一次交上近两万元的学费;而当国家要清理这种改制学校的乱收费现象时,则干脆成立一家公司,收购两所学校,试图将其变身为名副其实的民办学校。
抛开这种收购是否存在国有资产的流失不谈,在整个过程中,其违规操作的痕迹还是有踪可循的。教育部的“公办民助”、“民办公助”改制是针对“基础薄弱学校”的,而遂宁中学和遂宁二中在当地是老牌中学,基础一点也不薄弱。之所以选择这两所中学进行改制,无非是看中了它们的优质教育资源。说白了,就是能更好地为有关部门创造更多利益。
而且,两所实验学校的“假民办”身份也不言自明。不但其资金来源难觅民间资本的踪影,就连其老师也大多是遂宁中学和遂宁二中的公办老师,吃的还都是财政饭。很显然,这不符合民办学校的“待遇”。
想方设法地将公共教育资源民间化,一个直接的后果就是加重了普通百姓的教育负担。想要接受好的教育,就要付出不菲的代价。而在这背后则凸显了公共资源部门化、公权部门利益化的不良倾向。作为公共产品的教育,本是公益的、公平的,但现在却沦为相关部门牟取私利的工具,实在是教育的耻辱。可笑的是,在把两所实验中学变成所谓的民办学校、继而高收费时,当地教育部门有关人士居然还说:一次性收取一万多元的学费是结合办学成本核算出来的,“实际学费成本其实比现在收取的标准还要高,但考虑到家长的收入水平和承受能力,现在是按比成本价还低的标准收的”。一面牟取暴利,一面得了便宜还卖乖,如此办教育,实在让人痛心。
更值得警惕的是,遂宁这种假民办、真敛财现象并不是其独有,而是相当普遍的一种办学模式。虽然清理整顿行动经常有所耳闻,但效果如何,恐怕众人心知肚明。原因何在?由遂宁教育局局长担任公司董事长、遂宁二中校长担任总经理的公司,无须进行公开竞拍,即可收购两所实验中学,这样的事实多少可以窥见些许端倪——因为“收购是多个部门联合研究决定的”,法不责众、利益均摊的心理,让不少部门在对待公共资源上,想的都是部门私利或个人利益,唯独没有想到公众利益。
附录:
不可把教育局变成教育公司 来源:新京报 四川遂宁中学外国语实验学校和遂宁二中实验学校,硬件设施和教学质量在全市数一数二,没想到近来却成了“民办学校”———因为民办的帽子,他们可以向学生收“三年一次性缴13000元”的高价学费。媒体调查显示,这两所学校“从公办转为民办”的过程疑云重重,收购学校的公司的董事长,竟是当地的教育局长张永福。(7月2日《中国青年报》) 既当掌控教育资源的教育局长,又当收购公办学校的公司的董事长,当看到教育局长若隐若现的双重身份时,你就能看出“伪民办”的猫腻了。这样的双重身份,可以一方面利用权力将教育资源向这两所学校倾斜,配备{zh0}的设施和{zh0}的教师,享受到{zh0}的政策;另一方面则通过掌控的公司将其收购,以改制之名从公办转为民办。有“教育局董事长”罩着,这样的“伪民办”仍可享受公办资源,却能以民办之名大肆收费。 这个生意经,做得真好。通过这种改头换面、偷梁换柱的“假民办”操作,教育局长当公司董事长,教育部门岂不成了当地{zd0}的教育公司?其治下的教育也自然变成了赚钱的产业———难怪当地家长抱怨,学费本就高昂,可今秋开学的学费还将进一步上涨,上涨幅度将翻一番。 从师资到设施,明明是公办国有的,怎么变成民办呢?这对一般人是天大的难题,可对掌握着权力的某些官员却不是什么难事,他们甚至没有费多大力,没有出什么钱,通过“公有民办”、“公办民助”、“民办公助”、“参照民办学校运行”一系列文字游戏,神不知鬼不觉,教师都蒙在鼓里,一夜之间就实现了公转民,从政府限价变成市场定价。 “名校办民校”还背负着侵吞国有资产、化公为私的骂名,可遂宁的“伪民校”做得很狡猾———收购公立学校的、教育局长任董事长的公司,也是一家当地国资委控股的国有公司,国有收购国有,资产还属于国家,在名义上算不上是国资流失。可是,国有收购国有,用国家的钱收购公立学校,用左手倒腾到右手,学校仍是国家的,怎么能叫“民办学校”呢? 肩负教育公益责任的教育局长,怎能担任一家以营利为目的的公司的董事长,这不是公然将教育当做产业去经营、将教育当成牟利工具了?而且,这么好的公立学校,这么优质的国有资产,为什么要卖掉,为什么要转为民校身份———目的只有一个,赚钱,借民校身份收更多钱。 审视遂宁这场权力操盘的闹剧,可以看到制度出了许多漏洞:学校产权的混乱被钻了空子,而改制的不民主、不透明也让权力肆无忌惮,政企不分、亦官亦商的混乱更让操作畅行无阻。民办学校制度,本是为了与公办竞争,或者补充公办的不足,可在教育垄断之下,真民办很难获得生存空间,假民办却大行其道,成为权力创收的工具和牟利的手段。 作者: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