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非智力因素培养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

重视非智力因素培养 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

2010-07-02 15:43:09 阅读8 评论0 字号:

      为何高智商的人并不能都成功,而有些智力平庸者却可以{zy1}超群。专家们认为非智力因素决定了成功的另一半。“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人的心理品质的两个基本组成部分,“非智力因素”现在一般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它包括欲望、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气质等,具体表现这样一些特征:同情和关心他人,表达和理解感情,控制情绪,独立性、适应性,xxx与人之间关系的能力,坚持不懈、友爱、善解人意,尊重他人等。总之“非智力因素”是一个有机整体,具有明显的层次结构性,它从整体的互相渗透来影响个体的活动,它对认识活动有动力、定向、引导、维持、强化等调节作用。美国哈佛的一位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调节“非智力因素”对人的影响,可以大大增强人的能力的发挥。
  
  “非智力因素”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发展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从婴儿起就可以开始,但培养的{zj0}时期是幼儿期,因为这时孩子的大脑发育比较完善,理解力、接受力增强,好奇心重又善模仿。幼儿大部分活动空间在家庭和幼儿园,因此家庭和幼儿园要相互沟通,紧密联系,互相配合,系统一致地对幼儿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只有这样做才能为幼儿日后成材铺就一条通道,这也是培养新世纪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基本条件。经过实践摸索,我认为家园携手培养幼儿的非智力因素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 教师、家长能认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身教重于言教,试想作为孩子的“情绪教练”,如果您无法分辨自己的悲伤情绪,如何教孩子区别“失落的悲伤”、“看悲剧的悲伤”、“发生不幸事情的悲伤”等之间的细微差别?如果成人经常为一点鸡毛蒜皮的事动辄大发雷霆,闷闷不乐,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孩子又怎么学会控制情绪。作为幼儿的导师,家长和老师更应该学会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开心时愉快地笑;悲伤时,允许流泪;生气时,可以不说话;看到别人受苦,会同情,主动伸出援助的手;和他人相处会宽容,分享他人的欢乐,想方设法减轻他人的痛苦,为自己和他人增添欢乐;与欢乐相伴,做乐天派的人。在心理健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也一定会有健康的个性,健全的人格。
 
  二、设法保持幼儿愉快的情绪。
  
  乐观的情绪是高智商的表现之一,所以让幼儿保持愉快也是训练其情绪智力的有效手段。让幼儿愉快的方法多种多样: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微笑,一声赞扬都能让幼儿得到满足的愉悦。教师和家长要善于根据不同情况、条件因事而异、因人而异,尽量让孩子身心愉快。父母可以挤出时间每天和孩子玩一个亲子游戏;闲时陪孩子阅读图书;给孩子讲故事、讲笑话;和孩子一起玩体育游戏等。教师关爱每个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幼儿的各种活动;课余多与幼儿交流;当孩子遇到困难及时给予帮助;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改“满堂灌”的教学为“启发诱导”式教学。
  
  三、进行“赏识教育”。
  
  即经常用鼓励、赞美的方式教育孩子,对孩子的良好行为进行奖赏,对孩子的坏毛病进行xx。聋女周婷婷在“赏识教育”中成了大学生。南京一所聋哑学校进行“赏识教育”的尝试后,涌现出一批“周婷婷式”的聋童。“赏识教育”的发起者周弘说:“赏识意味着成功,抱怨导致失败。”赏识和鼓励是对孩子良好行为的加强,它帮助孩子积累成功的体验,加强自信心。赏识教育,说说容易,做起来却并不轻松。它要求老师、家长带上特殊的眼镜,将孩子的优点放大,对孩子的优点给予肯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放大优点的同时,抱着关爱的态度发现缺点,用恰当的方法及时给孩子指出缺点,帮助他们及时改正。如果每一位家长和老师都能真正赏识孩子,一定能培养出超越周婷婷的、智商及情商均出众的孩子。
  
  四、积极的地约束孩子。
  
  关心孩子,满足孩子的需要,这是每位家长都十分乐意并积极地作到的,而约束孩子却十分困难,有这样一个典型例子:龙龙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老人对孩子有求必应,养成了龙龙说一不二的性格,等龙龙会走路,龙龙只要看到别人的玩具,就不顾一切地枪过来,紧纂在手里不放,如果谁试图从他手里拿走玩具还给别人,他就死命地哭叫“这是我的”,老人无法,只能带龙龙去买个一模一样的。从此以后,龙龙只要看到新玩具就一定要爷爷、奶奶给他买。这位老人犯了非常严重的错误,龙龙的行为已经超越了社会允许的行为标准,家长不应该再给他机会,而是要严格地加以约束。约束孩子不是简单的打骂孩子,而是用语言、动作或表情给孩子指出错误,并给予明确的行动指标,比如当龙龙抢小朋友玩具的时候,爷爷应当说“龙龙如果喜欢,咱们借来玩一会再还给小朋友好吗?”龙龙不还,爷爷应当表现出生气或不高兴,采取适当的措施:拿出龙龙心爱的玩具和小朋友交换,或干脆强行拿下,让孩子哭一会也无妨。心理学家认为,要提高孩子的情商水平,必须要对孩子进行严格的纪律约束,使他们在有序的,有章可循的环境中获得发展。
  
  五、注重行为训练。
  
  幼儿是通过自己的行为去探索世界的,光说不练,空讲道理,对幼儿的教育效果并不理想。培养幼儿互助、忍耐、自信心等非智力因素,要通过一些具体的活动进行。比如:培养“分享”,在家里,凡是应该让家庭成员共享的,都要让孩子“分享”,否则就容易把孩子变成自私的“小皇帝”。在幼儿园,要用各种方法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会轮流和“分享”。培养幼儿的爱心,要让孩子参与为老人献爱心,为灾区献爱心,为残疾人献爱心,为生病的伙伴献爱心等活动。家庭是孩子的{dy}学校,在家里,孩子有充足的活动空间,孩子的行为更自由,家长朋友可以有意识地为孩子设置一些行为训练活动,如:游戏结束后自己收拾玩具;与大人分享美食;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照顾生病的家人等。幼儿园是培养幼儿社会性的好场所,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一日生活”及“游戏学习”中的各种机会,对幼儿进行一些行为训练,如:角色游戏时,游戏材料不够,幼儿玩的时候必须相互协调,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在幼儿园用餐结束后可以请幼儿帮忙一起擦桌子、收碗筷、搞卫生等等。
  
  广大教师和家长能重视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相信幼儿的心理活动水平一定能得到提高,心理健康能够得到保障。这样才能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成功的人,一个完整的人。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相关文章--> <#--历史上的今天-->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重视非智力因素培养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