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老传统 改变康复观_宇宇_新浪博客

  “伤筋动骨一百天”,从这句俗语中不难看出中国人的康复观。“很多百姓生了病就要捂着、盖着、躺着,一动不敢动,认为这样身体才能好得快,其实这是一种很大的误区。一味地静养,有时候不但养不好病,反而会造成身体机能的退化,甚至“养出其他的病”。

 

  李女士在2008年得了腰椎间盘突出,在经过多次牵引xx度过急性期后,她开始了长达1个月的卧床休养。当时医生确实叮嘱我,要多练练腰椎周围的肌肉,给腰椎穿上‘小皮袄’,以后才不会再伤着。可家里人觉得伤了腰就不能下床,就这么在床上躺了一个月,不但手脚没劲了,走路、拿东西都轻飘飘的,腰的问题也好像更严重了,天天得戴着护腰,平时也基本不敢弯腰。这样的病例,我们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很多时候因为病人或家属缺乏相关知识,加之对疾病本身过于恐惧,导致错过了康复的好时机。

 

  在中国,且不说心脑血管、癌症等大病手术后会长期静养,即使感冒发烧、生个孩子等日常病症,人们也倾向躺在床上养病,认为这样恢复起来更快。比如,很多人感冒发烧后觉得身上没劲,干脆卧床休息。其实身体越不动抵抗力可能越弱,不妨在傍晚时出门走走,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反而更有利于病情恢复。而对于一些小手术的患者,或是生完孩子的产妇,在国外一般只要麻药劲退去,就可以做一些简单的运动了,身体状态好的,尽早下床走走。

 

    尤其是脑血管病、心血管病、骨伤患者最愿意静养,而他们恰恰是最不该养着的病人。有一名52岁的高血压患者,怀疑得了脑血栓,现在“一动都不敢动”,用家属的话来说就是“平时死都不怕的人,现在连病房门都不敢出”。这就是一种非常大的误区,拿脑血管病来说,发病伊始,就是进行康复的{zh0}时机。以脑卒中为例,存活的脑卒中患者有3/4患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如果能让这些患者都进行正规康复xx,那些后遗症的、拄着拐棍的人,就会少得多。

 

  在国外,不论医生还是患者,康复的意识都非常强。在美国,急性心梗、心衰等患者一旦病情稳定了,都会在医院的康复中心进行3个月的运动康复,有些患者下了手术台,第二天就开始运动康复了,有些病情较重的患者,甚至背着小氧气瓶运动。在德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如果患者在xx后,不能返回原来的工作岗位,就必须接受康复xx。

 

                   康复可以还原患者的社会属性  让他们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已投稿到:
  • 评论加载中,请稍候...

验证码:

郑重声明:资讯 【打破老传统 改变康复观_宇宇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