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海葬常态化进程路漫漫[康殷]__鲜橙互动南都网南方都市报新闻互动 ...

    本期xx

    深圳海葬的推行模式和难点

    蔚蓝的大海,无边深邃,深圳面海而立,波澜不惊的大鹏湾正是灵魂沉思的{zj0}归宿。当你在纷扰忙碌的尘世游走时,是否会念及死后的归宿之处,是否会记起那片蔚蓝的大海。海葬,或是一个{zj0}选择。

    上周六,地少人多的香港正式将海葬常态化,每周六准时从港岛西湾河码头出发,免费载着家属出海撒放骨灰。同样面海的深圳,早在1998年4月,已由市殡管所首次组织全市骨灰撒海活,直到去年,深圳已是第23次举行骨灰撒海活动,至今为止,全市累计将32173具骨灰撒向大海。

    在土地日益紧张、土地储量并不比香港宽裕多少的深圳,海葬是否有常态化的必要,是否需要免费推广,这值得政府思量。但更重要的,首先是市民的殡葬观有必要改变。

    1 香港:启动固定海葬轮渡首航

    1月23日,清晨9时,香港西湾河的海滨花园码头,邓女士手捧青花白瓷的骨灰盒,肃穆的神情在阴郁的早晨显得莫名的伤悲。

    邓女士身后,另外9个家庭,小心翼翼地捧着先人的骨灰盒,缓缓登上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预订的渡轮。随着低沉的汽笛声悠扬响起,轮船从香港岛的西湾河码头徐徐出发,驶往西贡的东龙洲。

    这一幕是香港海葬的首航,准确而言,是香港海葬正式启动固定服务的首航。从这一班轮渡开始,每逢周六上午,固定的海葬轮船将在西湾河码头出发,承载家属前往海葬骨灰撒放点。“家属只要提前拨打食环署热线电话预约,哪怕当日只有一个预约的家庭,海葬船仍会如期出发。”负责香港殡葬服务的食物环境卫生署署长卓永兴强调。

    香港地少人多,因政府新建坟场灵堂长期受阻,骨灰龛位供不应求。由于市民的强烈反对,过去几年香港政府已经搁置兴建多个骨灰龛堂,其中涉及20多万个骨灰龛位,加强推广海葬等新殡葬方式,成为港府除新建新骨灰堂外,{wy}可行的办法。

    食环署提供的海葬渡船,最多可搭载10个家庭,每个家庭人数不能多于8人。渡船到达撒灰地点后,家属可在礼仪师带领下,进行简单悼念仪式,撒骨灰的地点除东龙洲,家属亦可将骨灰撒在塔门以东,或西博寮海峡以南海域。

    其实早在2007年7月,香港就已经开始推出海上撒灰仪式,过去三年分别有160、234和273宗申请。这次则为进一步推广骨灰撒海,食环署直接将海葬固定化,提供免费渡轮,定时接载市民前往东龙洲以东海域进行撒骨灰仪式。

    “海葬轮渡固定逢周六出发,因此政府预计每年支出约18万元,每年估计有500宗海葬申请。而政府推广海葬,非要取代陆上安葬的方式,只是提供多一种安葬形式让市民选择。”食环署署长卓永兴重申。除却海葬之外,目前香港亦有八个纪念花园供市民撒放先人骨灰,公园分别位于葵涌、歌连臣角、钻石山、富山、和合石、长洲、南丫岛及坪洲。

    2 海葬:香港向深圳学习

    回顾以往,海葬的历史其实相当久远。海葬最早起源于北欧海盗,并成为海上最古老的殡葬仪式。海葬最初的仪式十分简单,海员以小船载尸,挂上风帆,乘着落日余晖,驱使船只西行,任其在大海中漂游。随着时间的演化,海葬成为所有海员,包括海军的殡葬传统,当舰上人员死亡时,若尸体无法运回陆地安葬,海员便会在海上举行海葬仪式。

    仪式演化到今日,海葬早已不是海员的专利。而香港受制于墓地和骨灰龛位不足,更先走一步,将海葬演进到每周均可免费举行,大有取代中国人陆上安葬的传统。

    甚至有声音认为海葬常态化的做法有点激进,中国人的传统是落叶归根,对土地的依恋,是如此强烈,海葬是否有必要如何加速推行。

    但事实的困境时,香港在过去10年的死亡数字在不断上升,由1995年的30894宗增至2005年的38683宗,预计到2015年,将增至47000宗。但与死亡人口上升相反,香港政府供应的灵灰龛数目增长速度却十分缓慢,政府辖下八个纪念花园的灵灰龛只由2001年的137939个增至2007年的146000个,增幅只有5.8%。

    早前在香港的立法会上,就有议员直言香港应该向毗邻的深圳学习,深圳推行海葬比香港更早,但费用却较香港低廉,因而获得市民接受,甚至已有香港居民参加深圳的海葬。

    议员举出的例子很实在,香港政府在2007年中简化撒放骨灰的申请程序,并将塔门以东、东龙洲以东、西博寮海峡以南划作撒骨灰范围。自从政府在2007年年中落实上述措施后,仅2007年中至2008年10月,便有286宗骨灰撒海申请获得处理。但在食环署推出免费海葬服务前,香港的海葬主要由慈善团体或殡仪机构代办,每位先人收费由2000元至8000元不等,昂贵的收费亦将不少市民挡在门外。

    3 深圳:去年已是第23次海葬

    在深圳,海葬也早已不是新鲜事,据市殡葬管理所介绍,去年清明的4月2日,深圳已经第23次举行骨灰免费撒海和第3次免费树葬活动。

    随着深圳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环保理念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市民已经选择环保、绿色的节地葬。市民政局局长刘润华介绍,深圳已是连续11年开展骨灰撒海活动,创下了一次性将1万多具骨灰撒向大海,创造全国之最。从2008年清明起,深圳更在吉田墓园设置了经营性墓园中{sg}树葬区域:绿荫园,并正式开始启用,至今已举办骨灰树葬活动2次,共树葬骨灰43具。

    自1998年4月24日由市殡管所首次组织全市骨灰撒海活动以来,至2009年4月,已是第23次骨灰撒海活动,也是在吉田墓园绿荫园举行的第3次树葬活动。至今为止,深圳市累计将32173具骨灰撒向大海,在吉田墓园绿荫园树葬骨灰共74具。

    仅去年的海葬和树葬活动中,深圳市殡管所刊登公告并开通骨灰海葬、树葬咨询热线后,共接受登记海葬骨灰62具、树葬骨灰31具,其中我市户籍逝者47名、市外户籍逝者44名、香港居民2名,参加活动的逝者家属共240名。

    海葬能够被深圳市民接受,其中一个原因是收费十分便宜。据市殡管所介绍,每次市政府组织海葬时,深圳民政局殡葬管理处会负责支付租车、租船及买花的费用,在2004年之前,参加海葬的家属只需每名支付100元的象征性收费。而自从2004年开始,家属更可免费参加海葬。

    除费用低廉外,深圳亦大力提倡节地殡葬的新模式。深圳市殡管所介绍,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环保的节地葬形式,按照过去一具骨灰占一平方米的墓地计算,骨灰撒海不用占地,而树葬主要用PVC塑料管将骨灰植入土壤中,以吉田墓园的大榕树计算,该榕树300多平方米可安葬超1万具骨灰,相当于一平方米可安葬30多具,是正常安葬土地的1/33。

    4 论调:深圳选择海葬多为低收入人群

    价格低廉,甚至免费,政府的全力提倡,都让海葬成为新殡葬模式的先驱。但无论政府再主动,但关键前提仍然是市民的认可和接受程度。当叶落归根已成中国人的传统共识,要扭转传统观念,移风易俗并非容易之事。

    “以后妈妈可以环游世界,平时去不到的地方都可以去。”参与香港海葬首航的刘女士支持把骨灰撒海,不过,刘女士亦承认,这并非母亲希望骨灰落地安葬的意愿,但碍于香港的公营骨灰龛轮候时间太长,私营骨灰龛价钱昂贵,经济负担不起的刘女士,只有把母亲骨灰撒往大海。

    在香港从事多年海葬服务的香港海葬服务中心负责人陈福志表示,自2006年起中心开始为市民提供海葬服务,但当时仅在清明节和重阳节才会出船,发展到现在已经增至每月海葬一次,2009年就有139名先人使用服务。陈福志表示,现在通过中心参与海葬服务,每个家庭至少要支付2000元。但随着今年1月起,香港食环署推出免费海葬服务,估计接受海葬的市民会越来越多。

    而香港圣雅各布福群会“后顾无忧”规划服务计划注册社工岑智荣介绍,半年前进行的一项调查,受访的400名长者中,约半数人表示愿意接受海葬或将骨灰撒在纪念花园,显示港人已逐渐接受新殡葬方式。但岑智荣强调,在香港,很多市民仍然希望死后有葬身之地,甚至有年轻人已预购私人骨灰龛,而政府推广海上撒灰,只能让市民多一个选择,适合经济有困难的市民。市殡管所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深圳海葬的人群,很大比例是低收入居民,或移民海外无法打理寄存的先人骨灰的家属。“深圳作为一座移民城市,年轻人居多,思维开放,不少市民亦已经改变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所以推行海葬、树葬较内地其他城市阻力更小。”

    5 展望:海葬回赠DNA纪念品

    相对香港从上周起已将海葬固定化,深圳的海葬服务虽然从2004年起已经免费,但每年只在清明期间举办一次,没有香港每周一次的海葬服务来得频密。

    深圳没有将海葬服务加密推行,成本是最重要的考虑。以去年4月举办的海葬和树葬活动为例,全程免费举行,海葬市殡管所租用了4艘轮船,处理了834具骨灰,但仅租船一项,费用就超过10万元。如果将海葬服务常态化,成本必将激增。此外,深圳并未出现类似香港的墓地紧缺情况,所以海葬仍作为殡葬改革的新风,更多体现的是宣传价值。

    如果短时间内,深圳没大范围推广海葬的需要,但海葬是获得世界共识的一种环保殡葬观,如何让市民更乐意接受,已有学者建议了未来海葬的方向:海葬后回赠DNA纪念品

    参与海葬或树葬的市民,将会永远失去绝大部分属于先人的骨灰,因而加深了参与市民的伤痛,而市民往往亦可能因为不能保留属于先人的骨灰而抗拒参与海葬或树葬。

    对此,有学者建议政府可以与医学机构合作,推出DNA纪念品服务,让参加骨灰撒海或树葬的市民,在失去骨灰后,可以获得含有先人DNA的纪念品作为留念,从而减轻他们的伤痛,并鼓励更多市民以海葬及树葬方式处理先人骨灰。

    DNA纪念品的方式并非新鲜事物。在国外不少的宠物善终机构,已经开始提供DNA纪念品服务。在香港就有类似的基因科技公司,从宠物唾液的细胞中抽出部分DNA组织,再让DNA凝结成一粒白色液体,并以不同颜色的保存液储存,镶嵌在纯银的链坠上,成为极具收藏价值的DNA颈链,收费不足500元。

    因此,有学者建议,政府可以为愿意以海葬或树葬的市民先从先人的遗体中检取DNA,并制成DNA颈链等纪念品,回赠给参与海葬或树葬的家属,令家属可以{yj}保存部分属于先人身体的物质,从而减轻他们的丧亲之痛,而海葬的方式亦可获得更多市民接受。

    下期预告

    深圳缺少真正的公益广告?

    深圳商业广告极为发达,几乎无孔不入,似乎暗示着商家迫不及待想从消费者的口袋里掏钱。然而,与隔岸相对的香港比较,深圳却少了一些xx民生、保护百姓权利、宣传政府的服务理念或引导市民健康行为习惯的公益广告。深圳刚刚又获得“文明城市”的称号,究竟我们需不需要公益广告?明天推出,敬请期待

    微观深圳记者 康殷 报道 微观深圳记者 吴俊松 摄影

    本网站所刊登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南方都市报"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法律顾问:梁香禄(020-87366226)、肖曼丽(020-87366691)、袁铮(020-87366099)
郑重声明:资讯 【深圳海葬常态化进程路漫漫[康殷]__鲜橙互动南都网南方都市报新闻互动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