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得好,才能说得好[黄河方]__鲜橙互动南都网南方都市报新闻互动网站 ...

    指导老师:宋鹏,南方电视台少儿节目主持人、少儿语言培训班老师。

    本期内容适合:一至六年级小朋友。

    爱说话、说话说得多并不等于语言表达能力强。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有说服力的,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有支持观点的理由以及事例。对孩子来说,完整地表述一件事情,是训练语言表达能力的一个有效方法。

    但不少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很难做到这一点。怎么办?专家表示,多给孩子创造一个“听”的环境至关重要,而让孩子讲故事则能训练思维,活用词汇。

    案例

    孩子不能完整表述一件事,怎么办?

    月月今年上一年级了,她的兴趣很广,喜欢听家长跟她读书,也喜欢看书,只要是她感兴趣的,如童话、历史、动物类等,都不会拒绝。但让爸妈xx的是,要她跟大人讲故事,或者是讲身边发生的一些事情,她就不愿意了。“我不会讲,没有什么好讲的……”这是月月在爸妈的要求下常说的一句话。有时在爸妈的一再鼓励,讲一些,但总是断断续续,讲得很零碎。

    月月妈非常担心,觉得女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差,连一件完整的事都表述不清楚,更担心这样的情况继续发展下去,到了小学三年级要求写作文时,女儿的表现会一塌糊涂。

    点评:

    宋鹏表示,孩子不愿说,或不能完整地表述一件事,一是可能他听的东西少,二则可能跟家长之间缺乏交流,孩子不愿跟家长说,或者不知道怎么跟你说发生的事情。再有,则可能是他自己就没有听大人完整地讲述过一件事,也就是说,因为他没听过,所以他不知道该怎么讲才算是把一件事情讲清楚。对孩子来说,这是很正常的,父母自己都没有跟他完整地讲过一件事情,怎么能要求孩子跟父母讲时就要是完完整整的呢?

    好办法

    套用主持人的训练方法

    宋鹏介绍,一个训练主持人的方法,也可以套用过来。这个方法有这四个步骤,即:观点、理由、事例、观点。

    就是说,在说一件事时,先说自己的观点,再说出支持观点的理由,接着还要举个具体的事例来证明观点,{zh1}再重申一下自己的观点。完成了这四个步骤,其实也就是把一个故事讲完了,孩子也可以做这样的训练。

    比如,说一件事时,先说自己的观点,再说自己的理由,接着举例子证明自己的理由或观点,{zh1}再强调一下自己的观点。当然,刚开始时,父母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把这四个部分串起来。

    和孩子玩故事接龙

    成语接龙很多人都玩过,对上了小学的孩子来说,则可以来一个故事接龙。有的爸妈觉得自己水平有限,编不出好故事。其实根本不必担心,因为只要尝试几次之后,你就会惊讶地发现,孩子们编出的故事情节往往会超乎爸妈的想像。

    例如,有一次有一位妈妈和孩子说故事,开头首句是“从前呀,有一只小兔子……”原以为儿子编出的不外乎大灰狼、胡萝卜之类,没想到他接的下句却是“小兔子呀,它有一条游泳裤,可是它又不会游泳……”于是整个大方向xx变了,故事便围绕着如何让游泳裤物尽其用而展开,成了一个xx超越传统框架的好故事。

    老师提议

    创造一个好的“听”的环境

    宋鹏表示,小孩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一个“听”的环境。对孩子来说,他们“听”到什么,就是什么。而孩子的“听”,主要通过父母、老师和媒体这三种媒介。但现在的情况是,孩子听到规范语言的机会是不多的。不少父母、老师都低估了孩子的接受能力,自以为这样讲孩子会听不懂,从而力求总是简单地、三言两语地表达。这样一来,对孩子来说,就缺乏一个很好的“听”的环境。

    事实上,家长如果想让孩子说话时词汇丰富,完整地表述一件事,{zh0}就是给他创造一个这样的表述的“听”的环境。

    家长讲话多用修饰词

    家长、老师对孩子说话,语言应该简单、精炼、生动。宋鹏表示,很多父母做到了“简单”,但却忽略掉了“精炼”和“生动”。

    在日常的讲话中,可以加上修饰、生动的句子。比如:今天我们出去吃饭了,就可以说成:今天我们出去吃了一餐美味的晚餐。但平时交流中,大人很少用词汇去修饰句子。

    给孩子读优秀的儿童读物

    宋鹏建议,家长可多给孩子读一些优秀的儿童读物,里面的句子都很优美。也可给孩子讲故事,但不能是自己随意编的故事,那样的效果不好。好的故事,家长可先读给孩子听,并且反复读,孩子是不怕重复的。有的家长觉得孩子大了,可以自己去看,不用大人读给他听了,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语言表达能力最重要的是“听”,家长读,孩子听着,他会积累下优美、生动的词汇及语言。

    有的家长放录音给孩子听,这也是一种“听”的环境,不过宋鹏表示,那跟家长讲给孩子听又是xx不一样的。家长讲时,不明白的地方,会解释,放录音则是机械的,没有随时的那种互动性。同时,家长讲给孩子听,也是一种很好的亲子活动。

    撰文:本报记者 黄河方

    本网站所刊登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南方都市报"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法律顾问:梁香禄(020-87366226)、肖曼丽(020-87366691)、袁铮(020-87366099)
郑重声明:资讯 【“听”得好,才能说得好[黄河方]__鲜橙互动南都网南方都市报新闻互动网站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