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好国新36条带来的机会
“蘑菇王”欲“转身”
看似技术专家的“蘑菇王”,并非只是一味地埋头钻研技术,他的市场嗅觉也十分灵敏。
在国务院发布《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蘑菇王”看到了农业领域的新天地。“我手头就有成熟的灵芝孢子破壁粉和灵芝孢子油项目,现在我的产品都研制出来了,试用效果很理想。”为了证明产品的安全,“蘑菇王”现场试吃试用,他拿出随身携带的灵子孢子油,咬破一颗,然后将一半涂到脸上,一半吃下。据“蘑菇王”介绍,这种带有美容和保健效果的产品,xx能以保健药品的身份进入市场。在那个时候,它就不再是一种农产品的衍生品了,而是工业品,附加值会随之增加。
要实现这个目标,“蘑菇王”还需要有人将他的技术新发明转化成新产品,他觉得“国新36条”就是机会,对于投资农产业和制药行业的投资者,他的灵芝孢子破壁粉和孢子油就是一个恰当的载体。
龙泉一家医药公司的负责人得知“蘑菇王”的新产品后,当即流露出强烈的合作意向。由于药品的临床试验需要漫长的过程和大量的资金支持,这位负责人也和“蘑菇王”一样,希望能借“国新36条”的东风吹来一笔民间资金。
事实上,资本对农产业的关注从未停歇。除了最近盛传的游资炒作大蒜、绿豆事件外,国际资本的触角已遍布中国农业的每个角落,水稻、玉米、肉类加工、饲料无一幸免被渗透。五年前,“ABCD”(国际粮商:ADM、邦吉、嘉吉、路易达孚)用大豆撬开了中国油脂行业的大门,五年后的今天,市场再度盛传,高盛为首的国际投行或将大举在中国养猪。
“国新36条将推动民资对农产业的关注,这将给国际资本进入农产业造成竞争态势,从而更好地促进农产业的发展。”浙江大学赵伟教授认为,最近一年以来,时常听到关于某品牌食用油囤积不出货或是提价的消息,虽然价格的涨涨跌跌实属正常的市场现象,但谁注入资本谁就拥有市场的价格话语权的事实可见一斑。
赵教授的意思是,引导民资进入农产业可以优化产业格局,并将直接影响消费者的终端市场。
“我预计,不久就会有大量的民间资本涌入农业项目,而生物制药类的新兴产业也会因为民资注入而迅猛发展。”韩省华认为,新兴产业的发展势必给农业项目带来更大的运作空间。
种地就是种钱
21世纪的浙江农业更工厂化
农民种地,就是种钱。
“蘑菇王”从种灵芝到对于灵芝孢子破壁粉和孢子油的研制,就是在将农产品加工成更值钱的生物产品或是工业品、医药产品,即为农产品开拓一条进一步转化和深加工的新出路。浙江省农科院专家认为,这就是21世纪农产业发展的新主流,即农业产业工厂化的生产方式,能有效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浙江的农业企业,有些本身就有着丰富的工业经验。华立集团是一家以医药为核心主业、多元投资发展的企业集团。该单位旗下有三家上市公司。而无论是“华野”还是“华凯”,很多人都会觉得陌生。确实,早在三年前,当华立集团正式成立华凯新农业开发公司时就正式对外宣告了他们进军农业的决心——3000万元起步资金。在这3年间,“华凯新农业”共流转3万亩土地,建设15个新型农场,累计实现9亿元营业收入、3000万元净利,业务涉足13个省区,结盟近1000个农民苗木和水果基地、合作社及带动18000位农民,服务800个下游商业伙伴,2009年资本收益率超过40%,被农业部、科技部、商务部、国家发改委等联合评定为“2009中国{zj1}成长性的xx现代新型农业xxxx”。
“不像农民那样做传统种植,不像农科院那样做农产品基础研发,必须走出一条既推广应用农业科研成果,又能大规模带动农民致富,而且企业自身必须有良好xxxx的新农业路子。”浙江华凯新农业开发公司总经理帅新武的经营思路,就是靠着不同农产品的组合模式和产业链的延伸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韩省华也在试着拓展公司的产业链。眼下他决心改变经营思路,6月30日,韩省华在辽宁鞍山岫岩开完蘑菇大会后前往大连旅顺的盖世食品集团进行交流。“盖世食品”是一家以食用菌、山野菜及其他农产品的加工、生产、出口和贸易为主营业务的企业,“蘑菇王”在这家单位打包了大量的样品,准备在杭州代理销售,并尝试着向农业流通服务业进军。
国外的现代农业很发达。美国、加拿大等地农产业的大规模经营、大机械作业模式已十分成熟。日本、韩国依靠高补贴来维持小规模农户高收入和农产品高价格的做法也令人鼓舞。而浙江眼下也在探索一条符合浙江实际、富有浙江特色和活力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除了像华凯新农业、“蘑菇王”这样在产业链上下工夫外,浙江农企还可以通过选择改良品种向土地要效益。6月29日,浙江省种子总站和品种育成单位——浙江省农科院蔬菜所联合举办了鲜食加工兼用型菜用大豆新品种“浙农6号”的现场考察会,现场来了24家菜用大豆主栽区的种子管理和推广部门。
“仅有品种的改良是不够的,种植技术和规模都要跟上,那才能真正实现‘种地就是种钱’的效果。”省农科院专家透露,浙江农业的转型升级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规格化、工厂化生产渐成主流,日前我省首批25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创建点正式公布,园区分布在萧山、慈溪、磐安等25个县(市、区),计划在3年内建成。这些创建点核心区建设面积都在2万亩以上,辐射面积5万亩以上。各园区将在发展种植业的同时,合理配套畜牧业和食用菌等产业,形成农牧结合、农林结合、种养结合的高效生态循环农业。
更专业、更现代
21世纪谁来当农民?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发展现代农业更离不开人的主导作用。但走进浙南的一些小山村不难发现,村里留守的都是老人和小孩,青壮劳力外出打工了。这也是全国大部分农村的真实现状。
帅新武认为,需要通过新农村的新产业规划,尽{zd0}努力让农民就地就业。
“我们搞集约化种植,需要减少劳动力消耗。”帅新武于2007年办起了华凯新农民学校,目前已培训2000名农业员工,他们因为拥有了新技术,掌握了新的生产方式而成为新农民,不仅可以就地就业,而且收入比原来翻了3-8倍。
杭州余杭仁和镇普宁村的王续根大伯今年60多岁,已经是华凯新农业的老员工了。几年前,普宁村以及附近几个村的部分土地流转给了华凯下属的苗场,统一用于种植苗木。于是,没地可种的王续根就和村民们一起在苗场种苗,华凯公司每月以计件或计时的方式月底付酬。6月30日是发放上月工资的日子,王续根大伯高兴地领了钱。他说,一样是干农活,现在还有工资好拿,钱也比以前多,不用再向儿女们要钱了。
事实上,在华凯新农业目前开发的15个新型连锁农场里,每家都有很多像王续根这样的农民员工。帅新武认为,新型农业一样离不开农民,但新型农业又需要标准化、规范化的员工,那么只有自己动手培训农业员工了,培训的重点就是生产技术和先进的生产管理方式。这样一来,农民就能转型成农业员工。
“蘑菇王”韩省华四处传授“蘑菇经”,这跟帅新武开办农民学校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只是他传授的东西以专项的技术为主,可以说是流动的农民学校,而帅新武办的学校,则是用现代化的农业知识来为企业打造新型员工。
对于这一点,各地农业大学的专家教授们已有共识。
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副教授于海涛提出要培养创业型精英农民。创业型精英农民,一不是官,或者说至少在起点上不是官,二不是下乡大学生,三不是农村管理和社会公共服务工作者,他们是在农村从事广义农业、非农加工业、农业产前产后产中商业化服务的农村村民。创业型精英农民,就是农民企业家或后备的农民企业家。这些精英农民,也许后来兼职村民管理、社会公共服务工作,但从培养目的来说,他们是民不是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