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28 09:25:59 阅读20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秦克章研究员等人研究提出,西藏冈底斯沙让钼矿应归为独立的斑岩钼矿类型。该钼矿类型的确立将进一步丰富冈底斯斑岩成矿带的成矿谱系,对于区域寻找该类矿床具有重要的意义。
秦克章介绍,近10年来,特别是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开展以来,西藏冈底斯斑岩成矿带找矿取得重大突破,先后新发现及评价了驱龙、冲江、厅宫、白容、明则、朱诺和得明顶等一系列大型-超大型斑岩铜钼矿床和甲马为代表的特大型矽卡岩-斑岩复合型铅锌铜钼矿床,形成东西长近1000千米,南北宽近100千米的冈底斯斑岩铜钼矿带,受到国内外地学界的广泛关注。 “在冈底斯主带,斑岩侵位、蚀变及矿化年龄主要集中在18百万年~12百万年;在冈底斯东段南缘的山南地区则主要集中于30百万年~23百万年。明显不同于世界主要斑岩铜矿带经典的岛弧消减带与活动大陆边缘挤压环境,也不同于陆内古板块边缘环境,被认为其形成于印度与亚洲大陆后碰撞伸展环境或陆内后碰撞挤压造山向伸展走滑转换的过渡环境。西藏冈底斯构造成矿带是一个以斑岩铜矿为主的大型和超大型矿床成矿带,该区以往发现的钼矿一般为斑岩铜矿、斑岩铜钼矿床中的伴生组分。虽然在冈底斯西段发现了南木林县的吉如铜钼矿产于碰撞背景,但是迄今与碰撞背景有关的独立斑岩钼矿还未见报道。”秦克章说。 秦克章介绍,综合国内外的研究认识,斑岩钼矿的形成背景有5种:大陆裂谷或伸展环境;与走滑断裂有关的伸展;陆相破火山口;大陆碰撞环境的晚期阶段;地幔柱。现普遍认为:富金斑岩铜矿床通常发育在岛弧的背景下,而斑岩型铜钼矿床似乎与大陆边缘的岩浆弧关系更密切,斑岩型钼矿则产于地壳厚度较大的造山带。现普遍认为:富金斑岩铜矿床通常发育在岛弧的背景下,而斑岩型铜钼矿床似乎与大陆边缘的岩浆弧关系更密切,斑岩型钼矿则产于地壳厚度较大的造山带或克拉通边缘。 西藏工布江布县沙让斑岩钼矿区位于冈底斯山脉东段北麓,雅鲁藏布江支流尼洋河中上游地区。据秦克章介绍,20世纪70年代以来,该区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地质矿产工作,2007~2008年,他和李光明等人对沙让钼矿床进行了实地地质调查、岩心观察编录与研究,认为沙让钼矿应归为独立的斑岩钼矿,确认其具有大型以上规模矿床的成矿潜力。 “沙让钼矿主成矿岩体为花岗斑岩,强烈蚀变地段可达9平方千米。根据矿床的含矿斑岩(花岗斑岩)、热液蚀变类型及分带、脉系与矿化特征,我们研究认为沙让钼矿应归为独立的斑岩钼矿,产于碰撞环境的主碰撞阶段(55Ma)。多期次岩浆侵位分异演化热液成矿,热液叠加富集特征明显。矿体中与围岩渐变过渡的细脉浸染状矿石可能与斑岩体同期,脉状、小脉、中脉状富矿体则为后期热液叠加的结果。并基于与同类矿床蚀变矿化范围、强度的对比和TEM、激电探测,矿区剥蚀程度很浅,矿化延伸可达800米深度,成矿条件优越,具有很大的找矿潜力。”秦克章说。“在该地区,钼矿的直接找矿标志是地表可见的钼华矿物,呈淡黄色,由于地表部分地区有覆盖,在所揭示的露头中均有发现。” 秦克章认为,沙让斑岩钼矿床矿化类型的确认,证实西藏冈底斯斑岩成矿带不仅存在与后碰撞挤压向伸展转换的过渡环境相关的斑岩型铜钼矿床,而且存在与早期主碰撞环境相关的斑岩型钼矿床。 “这一发现将进一步丰富冈底斯这一巨型斑岩成矿带的成矿谱系,极大地丰富找矿视野与拓展找矿方向,对寻找古近纪与碰撞环境相关的斑岩型钼矿床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对追溯印—亚大陆碰撞的起始时间、应力变化与深部岩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为区域寻找该类矿床提供了范例。”秦克章说,“通过对沙让钼矿的解剖,将有助于回答冈底斯斑岩钼矿床的独特性,以及碰撞造山背景下大规模成矿为什么会发生?为什么会在那里发生?从而建立大陆碰撞造山带主碰撞期斑岩钼矿含矿斑岩体岩相、地球化学评价标志,回答如何预测大规模成矿的有利地段这一重大应用科学问题,将提高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碰撞背景斑岩钼矿认识程度,并有助于预测和发现矿化带。对指导冈底斯斑岩成矿带的成矿区划、勘查工作部署与进一步找矿突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