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止痢,截疟,腐蚀赘疣-鸦胆子_本草情缘的空间_百度空间

别名

老鸦胆、鸦胆、苦榛子、苦参子、鸦蛋子、鸭蛋子、鸭胆子、解苦楝、小苦楝。

        【药性】苦,寒。有小毒。归大肠、肝经。
        【功效】xxxx,止痢,截疟,腐蚀赘疣。
        【应用】
        1.热毒血痢,冷积久痢。本品苦寒,能xxxx,尤善清大肠蕴热,凉血止痢,故可用治热毒血痢,便下脓血,里急后重等症。如《
》单用本品去皮25~50粒,白糖水送服。本品又有燥湿杀虫止痢之功,可用治冷积久痢,采取口服与灌肠并用的方法,疗效较佳;若用治久痢久泻,迁延不愈者,可与诃子肉、乌梅肉、木香等同用。
        2.各型疟疾。本品苦寒,入肝经,能清肝胆湿热,有杀虫截疟之功,对各种类型的疟疾均可应用,尤以间日疟及三日疟效果较好,对恶性疟疾也有效。
        3.鸡眼赘疣。本品外用有腐蚀作用。用治鸡眼、寻常疣等,可取鸦胆子仁捣烂涂敷xx,或用鸦胆子油局部涂敷。如《经验方》至圣丹,即以鸦胆子仁20个,同烧酒捣烂敷xx,外用胶布固定,xx鸡眼;《
》亦用上法,治疣。
        【用法用量】内服,0.5~2g,以干龙眼肉包裹或装入胶囊包裹吞服,亦可压去油制成丸剂、片剂服,不宜入煎剂。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对胃肠道及肝肾均有损害,内服需严格控制剂量,不宜多用久服。外用注意用胶布保护好周围正常皮肤,以防止对正常皮肤的刺激。孕妇及小儿慎用。胃肠出血及肝肾病患者,应忌用或慎用。
        【古籍摘要】
        1.《本草纲目拾遗》:“治冷痢久泻……外无烦热燥扰,内无肚腹急痛,有赤白相兼,无里急后重,大便流利,小便清长。”
        2.《
》:“味极苦,性凉,为凉血xx之要药。善治热痢赤痢,二便因热下血,最能清血中之热及肠中之热,防腐xx,诚有奇效。”“捣烂醋调敷疔毒。善治疣。”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主要含苦木苦味素类,生物碱(鸦胆子碱、鸦胆宁等),苷类(鸦胆灵、鸦胆子苷等),酚性成分,黄酮类成分,香草酸,鸦胆子甲素以及鸦胆子油等。
        2.药理作用:鸦胆子仁及其有效成分对阿米巴原虫有杀灭作用;对其他寄生虫如鞭虫、蛔虫、绦虫及xx滴虫等也有驱杀作用;所含苦木苦味素有显著的抗疟作用;并具有抗肿瘤作用;本品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对赘疣细胞可使细胞核固缩,细胞坏死、脱落。
        3.临床研究:据报道,用本品连皮带仁共研细末,加入65%乙醇100ml内,浸泡10天,用治传染性软疣,在局部xx后,剥开软疣表皮,将鸦胆子酊点滴于软疣表面,每日1次,多数在4~9天软疣自行干枯脱落,共xx196例,总xx率{bfb},无全身毒性反应(中医外治杂志 2001, 3:56);另用鸦胆子复方煎剂保留灌肠,xx溃疡性结肠炎35例,疗效显著(四川中医1996,10:21);近年来用鸦胆子油乳制剂,口服或局部注射,可广泛用于xx肺癌、食管癌、胃癌、脑瘤、肝癌、宫颈癌、前列腺癌、大肠癌以及五官科肿瘤等多种癌症。根据患者情况选择给药途径,对中晚期癌可明显改善症状,延长生存期,且未见明显毒副作用。如鸦胆子油乳联合xx药顺铂胸腔内注射xx癌性腹水30例,较单纯用顺铂xx者,疗效明显提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取得良好的xx效果(中医杂志2001,9:569)。此外,尚有用鸦胆子油口服乳液xx银屑病,亦收到良好效果。
        4.不良反应:鸦胆子壳及种子均有毒,临床的毒性反应发生率较高。其毒性成分主要存在于水溶性的苦味成分中,为剧烈的细胞原浆毒,对xxxx有抑制作用,对肝肾实质有损害作用,并能使内脏动脉显著扩张,引起出血。其挥发油对皮肤和粘膜有强烈的刺激性。据临床报道,成人服12粒即有中毒危险。中毒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头昏,乏力,xx,便血,胃肠道充血,尿量减少,体温增高,眼结膜充血,四肢麻木或瘫痪,昏迷,抽搐等。局部应用对皮肤和粘膜有强烈的刺激性,个别人发生过敏反应。鸦胆子中毒的主要原因:一是用量过大;二是口服时直接吞服或嚼服。因此,应用鸦胆子必须严格掌握好用量,且按正确方法服用,以保证用药安全。中毒救治的一般疗法为:早期催吐、洗胃,口服牛奶或蛋清,酌用泻药;静脉点滴葡萄糖、盐水及注射维生素;在昏睡、呼吸困难时,酌情给予中枢兴奋剂,必要时可行人工呼吸。

各家论述


  1.《医学衷中参西录》:鸦胆子,性善凉血止血,兼能化瘀生新。凡痢之偏于热者用之皆有捷效,而以治下鲜血之痢,泻血水之痢,则尤效。又善清胃腑之热,胃脘有实热充塞,噤口不食者,服之即可进食。审斯,则鸦胆子不但善利下焦,即上焦有虚热者,用之亦妙,此所以治噤口痢而有捷效也。
  2.《生草药性备要》:凉血,去脾家疮,理跌打。
  3.《纲目拾遣》:治痢,痔。
  4.《岭南采药录》:治冷痢,久泻。又能杀虫。
  5.《医学衷中参西录》:凉血xx,善治热性赤痢,二便因热下血。治梅毒及花柳毒淋。捣烂醋调敷疔毒。善治疣。
  6.《科学的民间药草》:截疟和治阿米巴痢疾。制成油质,可治外耳道乳状瘤,乳头瘤,以及尖锐性湿疣。
  7.《广西中药志》:治疳NI。外用(油亦可)治皮肤瘤。

选方

①治里急后重:鸦胆去壳留肉,包龙眼肉,每岁一粒,白滚水下。(《吉云旅钞》)②治热性赤痢,及二便因热下血:鸦胆子去皮,每服二十五粒,极多至五十粒,白糖水送下。此物囫囵吞服,去皮时仁有破者,去之勿服,服之恐作呕吐。(《医学衷中参西录》)③治疟疾:鸦胆子果仁十粒,入桂圆肉内吞服,日三次,第三日后减半量,连服五日。(《广西xxx》)④治早期血吸虫病:鸦胆子果仁十粒,日二次,连服四、五天。(《广西xxx》)⑤治痔:鸦胆子七粒,包圆眼肉,吞下。(《纲目拾遗》)⑥治疣:鸦胆子去皮,取白仁之成实者,杵为末,以烧酒和涂少许,小作疮即愈。(《医学衷中参西录》)⑦治滴虫性xx炎:鸦胆子二十个,去皮,水一茶杯半,用砂壶煎至半茶杯,倒入xx碗内,用消过毒的大注射器将药注入xx,每次注二十至四十毫升。轻者一次,重者二至三次。(《河北中医药集锦》)

xx应用鉴别

白头翁,败酱草与鸦胆子皆具有xxxx凉血,而常用于热毒或湿热痢。所不同之处为:白头翁长于用治湿热痢,清热凉血xx力较强。败酱草用于痢疾而不爽之里急后重之症。鸦胆子xxxx杀虫作用较为突出。除治冷痢久泻外,尚xx疟疾。

临床运用


  1.xx阿米巴痢疾:据50例和65例的观察,近期xx率分别为72%和94%。其中50例组的复发率为6%。xx病例大都在2-7天内症状消失,大便镜检多数在3-5天转为阴性。从大便转阴时间的长短看,鸦胆子对滋养体作用似较包囊为佳。或认为鸦胆子对急、慢性病例均有效果。副作用有恶心、呕吐、头晕、xx、腹泻等,其中以腹泻较多见,但不影响xx。用法:大多采取口服法与灌肠法并用,7-10天为一疗程。口服每日3次,成人每次用鸦胆子仁10-20粒,也有少至4粒的;小儿每岁l-2粒。装胶囊吞服。灌肠用鸦胆子仁15-20粒,打碎后浸于1%碳酸氢钠溶液200ml中2小时,然后行保留灌肠每日1次,或隔日1次。 与口服法同时进行,或在口服4天后再单独使用。
  2.xx疟疾:对间日疟、三日疟、恶性疟均有效果,多数病例服药后可控制发作。用法:成人每次用鸦胆子仁10粒装入胶囊吞服,每日3-4次,连服至第4、5天剂量减半,全治程为5天。小儿10岁以下每次6粒,14岁以下每次8粒。副作用较大,主要为消化道反应,如上腹部不适,饱胀,食欲减退,大便次数增加,少数病人发生呕吐。
  3.xx滴虫性及阿米巴原虫性xx炎:用鸦胆子仁20粒加水100ml,煎成20ml,以注射器套导尿管注入xx内,每日1次。xx6例滴虫性xx炎,经2-3次用药即获痊愈,随访年余未见复发。另一报告用鸦胆子仁40粒打碎后加水400ml,煎成40ml,行xx灌洗,每日1次, xxl例阿米巴原虫性xx炎,经7天后亦获痊愈。
  4.xx赘瘤:用鸦胆子油涂搽患部,对于外耳道乳头状瘤、喉乳头状瘤,及寻常疣、扁平疣等均有xx效果。外耳道乳头状瘤用鸦胆子油滴入,每日l-2次,3-7天即可脱落。单发性的喉乳头状瘤,可先将瘤体摘除,然后用鸦胆子油在基底部擦拭;多发性的先将易摘除的瘤体摘除,再用鸦胆子油在瘤体表面涂拭。小儿在直接喉镜下涂拭,成人在间接喉镜下涂拭,每周l-3次。一般施用5-6次后肿物即可消失,但最多有用至30次的。鸦胆子油对喉部无不良副作用,涂后局部无xx或溃疡发现,乳头状瘤处形成瘢痕,对正常粘膜无破坏作用。经鸦胆子油xx的病例未见复发。对于寻常疣、扁平疣等,可先用小刀将疣体表皮轻轻刮破(不宜刮得过深及损伤周围皮肤),将鸦胆子劈开直接在患部摩擦,或蘸少量鸦胆子油滴于疣上,每4-7天1次,10次为一疗程。涂油后5-6小时内切勿用水或毛巾洗擦,以免拭去药油或波及周围皮肤;面部用药须防止进入眼内;再次用药如遇皮损结有痂膜时,须先将痂膜轻轻刮除再涂药油。用上法xx扁平疣47例,xx39例,大多在5次以内xx。多数病人用药后皮损及健康皮肤出现xx、瘙痒及灼热感等炎症现象,但对xx无效病例则此现象很少出现。炎症反应出现后,继续涂擦,原来发炎之处逐渐变为棕黑色,数日后痂膜脱落而疣即消失。用鸦胆子油较鸦胆子仁效果迅速,但局部发炎也较剧烈。也可将鸦胆子捣成细末,加水调成糊状,涂于疣上,每日早晚各1次,涂至结痂为止。一般2周左右即可结痂而愈。鸦胆子油对于软而作线状之乳头状瘤较寻常疣、扁平疣作用迅速,其xx作用可能是由于它的毒性作用使细胞发生退行性变,细胞核固缩,{zh1}坏死而脱落。
  5.治脚鸡跟:鸦胆子二十个,砸开取仁,用针尖戳住,放灯头以上少烤,烤至黄色,再放一小块胶布上,用刀将该药按成片,粘于xx(在粘前用开水将xx洗净,用刀将厚皮割去),每日换一次,二十天左右即痊愈。
  6.用鸦胆子仁内服,对于肛门裂和内痔等引起的出血。血吸虫病合并乙状结肠肉芽肿,均有一定的xx效果。此外,鸦胆子外敷曾引致过敏l例。患者于右足中趾上皮角化处敷药后20分钟突发呼吸困难,旋即进入半昏迷状态,经抢救后始恢复。恢复后以鸦胆子仁浸液作皮肤划痕试验,结果涂药后20秒钟局部发生红润,1分钟时出现直径1.2cm大的xx,并觉呼吸有紧迫感,持续12小时之久;同时以健康人用同法作对照,结果阴性。在此以前患者曾两次用鸦胆子仁外敷,亦均在用药后l-2小时左右发生不同程度的过敏症状,如荨麻疹、呼吸迫促、恶心呕吐等。



郑重声明:资讯 【xxxx\止痢,截疟,腐蚀赘疣-鸦胆子_本草情缘的空间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