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培训》:模糊语言在交际中的妙用_清华晓梦_新浪博客

 

模糊语言在交际中的妙用

图文/陈华清

模糊语言也叫模糊词语,是自然语言(人们作为母语或{dy}语言来学习和使用的语言)的重要属性之一。其语义内涵一般是明确的,但外延界限却不太明确。模糊语言具有不确定性、不xx性、相对性的特点。如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就用模糊语言来描述邻居姑娘的美丽:“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这里,“长、短、白、赤”等都是模糊语言。到底多长才叫长?多短才叫短?没有xx的界限,其外延是不明确的。其语言变量的模糊限制是无法用传统的xx数字计算出来。尽管如此,却丝毫不影响表达效果。所描绘的那个高矮、肥瘦、红白恰到好处,美得恰如其分的漂亮姑娘给人无限的遐想,强烈的美感。可见,恰当的使用模糊语言有助于提高表达效果。

在社会交际活动中,人们往往要借助语言作为载体,传递信息、交流思想。为顺利完成交际任务,一方面语言的表达要xx、明白;另一方面,由于客观世界的无限和人的认识的有限决定了语言具有模糊的属性。从交际需要的角度看,使用模糊语言是必要的,而且是一种不可缺少的艺术。实践证明,在交际活动中,使用模糊语言能满足交际需要,且能收到很好的交际效果。

一、 运用模糊语言能摆脱困境,化被动为主动

在我们生活的客观世界中存在许多模糊的事物、未知领域,加上客观事物连续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对某些事物无法认识、把握,或者认识还处于模糊状态中,用xx语言难以传情达意,这时只能用模糊语言去表达、交际。

北宋名臣王安石的儿子王雱少年时就聪明过人,被人称为“神童”。一次,客人送来两只小动物给其父亲作礼物,它们同放在一个笼子里。王雱知道后,很高兴地跑来观看。客人早就听说他是个“神童”,就想借此机会考考他:“这个笼子里,一只是獐,一只是鹿,你能辨认出来吗?”他仔细看了好半天也辨不出哪个是獐,哪个是鹿。想说不知道又怕被别人笑话,但不说不行。于是他灵机一动,说:“獐旁边的那只是鹿,鹿旁边那只是獐。”围观的人无不为他的妙答而叹服。王雱能摆脱困境得益于他的机智,得益于他巧妙地应用模糊语言。“旁边”就是“左右两边”“靠近的地方”之意。獐和鹿互为参照物,不管獐是在鹿的左边还是在右边,都可称是在“旁边”,反之亦然。“旁边”一词外延是不明确的,具有模糊性。王雯正是用其模糊性,把话题中的某些概念转换成与它相近的另一个概念,模糊人们的注意指向,从而摆脱困境,获得主动权。如果一定要他用xx语言表达的话,那他只能老老实实承认不知道,陷于被动的局面。

二、 运用模糊语言有助于提高交际的效率

交际效率的高低往往与所指示的语言信息密切相关。一般地,运用xx语言能又快又好地完成交际任务,如“叫某某老师今天下午三点正到一号会议室开会”。但是某些时候,用模糊语言比xx语言能更快地完成交际任务。比如有人叫你到学校找一位你不认识的年轻女教师,提供的语言信息分别是:

(一)   高高瘦瘦,白白净净,披肩长发,眼睛大大,穿着白色的套裙。

(二)   年龄25岁,高1.65米,头发90厘米,穿着厦门产20%80%聚酯纤维的乳白色套裙。

不难看出,(一)用模糊语言提供了一系列的模糊信息,而(二)提供的则是非常xx详细的信息。如果用(二)的指示信息去找人的话,那就要对条件相似的女教师问年龄,量身高、头发,考察套裙的质地等,操作起来非常麻烦,而且不容易全部办到,这就大大影响交际效率。美国加州大学教授戈冈说过:“模糊地描述有利于记忆,也就是说,不确定性有助于提高效率。”信息(二)描述过于xx,定性定量反而成为一种累赘,影响交际效率。信息(一)虽然描述得比较模糊,但由于人的思维具有处理模糊信息的能力,能从所指示的模糊信息中综合出较为xx的信息,故而不难从人群中找到那位女教师,较快地完成指定的交际任务。

三、 运用模糊语言可以达到某种预定的交际目的

 模糊语言往往包含众多的义项。由于人的个性差异,人的认识水平、心理及所处环境都有所不同,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理解不尽相同,因而,做出的选择也不xx相同。在交际中,利用模糊语言这个特点可以达到预定目的。

古时候,有一个姑娘和一个小伙子,他们一个嘴巴歪,一个没有鼻子,这样的条件找对象是很难的,所以他们都成了剩男剩女。一个媒婆想撮合他们,但是照直说了,这事肯定会泡汤的。这媒婆眼珠子一转,想到办法了。她跑到小伙子家,这样说:“唉,这姑娘什么都好,就是嘴不太好。” 小伙子以为嘴不太好是指嘴巴长得不美,便不在乎,答应了。媒婆跑到姑娘家,这样说:唉,这小伙子什么都好,就是眼下没什么。姑娘以为眼下没什么是说他目前没有什么家业,也不计较,同意了。在这个故事里,嘴不太好” “眼下没什么都是模糊语言。其语义基本清楚,但理解上有不确定性,可作多作理解。如小伙子把“嘴不太好”理解成“嘴巴长得不美”,姑娘把“眼下没有什么”理解成“没有什么家业”。由于理解错误,他们才同意见面。媒婆作为信息的发出者,其目的就是让信息接受者(小伙子、姑娘)见面。如果用xx语言表达的话,就是“姑娘嘴巴歪,小伙子没有鼻子”,那么双方很可能不同意见面,这就达不到媒婆预定的目的。

运用模糊语言还可以达到不伤害双方感情而婉拒对方的目的。威廉·雷利博士在谈到怎样处理下属希望晋职而他本身的条件又不够的情况时,建议这样说:“是的,乔治,我理解你希望得到提升的心情,可是,要得到提升,你必须先使自己变得对公司更重要。现在,我们就来看一下,为此我们还要干点什么。”怎么样才算重要?界限不清,很模糊。但已使乔治意识到,自己不能晋职是因为对公司还不是很重要,xx了其他消极的猜测。“还要干点什么”使失落的乔治看到希望,从而把负性情绪自然转到良性情绪。

 

四、 运用模糊语言可使交际更有人情味

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国人历来热情好客。在交际中,我们常常听到、看到这样礼节性的邀请:“某某,有空请到我家做客”“欢迎随时光临寒舍”,“欢迎总统先生及夫人在您认为适当的时候访问我国”等等。“有空”“随时”“适当的时候”这些都是模糊语言。以上邀请语言都没有给被邀请者指定具体、准确的时间,来与不来、什么时候来,均由对方决定、选择,十分灵活、得体,使人感到邀请者非常尊重人、善解人意、人情味十足。如果把以上邀请语换成xx语言,如“某某,某事某刻准时到我家做客”“欢迎总统先生及夫人某月某日访问我国”等,这样的邀请似乎带有命令的口气,显得不容商量,不够礼貌。由此可见,在一般礼节性的邀请中,用模糊语言比xx语言显得礼貌、亲切多了。

五、 运用模糊语言可以回避某些麻烦

在交际中,人们还可以运用模糊语言的不确定性来表达难以表达的事物,或者用于回避某些麻烦、矛盾冲突。比如说,有人叫你评价一个对你有偏见的上司,你十分讨厌他,这时你该怎么回答?如果你说:这个人很特别。”“这个人很有性格。这就可以避免别有用心的人打小报告带来的麻烦。这就是模糊语言的妙处,xx语言做不到这点。在外交场合上,模糊语言更是屡见不鲜。如1972年,周总理在欢迎尼克松总统宴会上的祝酒词中这样说: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两国人民之间来往中断了二十多年。现在,经过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友好往来的大门终于打开了。” “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是一种模糊的表达,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涵,用之可以回避观点分歧,求同存异。如果把这些原因一一罗列出来,不但麻烦,恐怕还会引起双方不愉快的回忆,使刚刚和好的中美关系又紧张起来。周总理巧妙使用这一模糊语言,既有坚定的原则性又有策略上的灵活性,充分表现出一个{ldz}杰出的外交才能。
    
上面我谈了模糊语言的妙处,但是要注意,模糊语言虽然广泛地运用于社会交际活动中,且能收到良好的交际效果,但并不是任何场合、任何时候、任何情景都可以使用,有些场合只能用xx语言,如下达作战时间,那就非用xx语言不可,如果用拂晓”“黄昏之类的模糊词语,那就可能殆误战机,误国误民。医生给病人开xx,用药的份量也一定要用xx语言,因为有些药,量少了,达不到xx效果;量大了,则可能危及生命。总之,在交际中,是用xx语言还是模糊语言一定要根据当时的语境、交际目的,从使交际更有效的角度作出选择。

(本文写于2002年。图片为广东湛江海湾大桥。清华晓梦拍于2010年4月)

  • (2010-03-05 01:07:29)
  • (2010-03-12 20:21:07)
  • (2010-04-19 13:22:05)
  • (2010-04-25 17:33:48)
  • (2010-04-30 14:45:20)
  • (2010-05-07 08:54:58)
  • (2010-06-09 19:06:50)
  • (2010-06-30 08:35:30)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师资培训》:模糊语言在交际中的妙用_清华晓梦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