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税务报》2010年6月30日 某税务局在实施企业所得税专项评估时,发现某生产企业所得税贡献率明显偏低,遂列为评估对象,通知企业财务负责人进行约谈。 该企业主营服装的生产与销售,有自主出口经营权。2009年内、外销收入增幅比例基本一致,但申报缴纳的企业所得税明显下降,仅是上年度的三分之一。2008年7月至2009年4月,国家先后四次调整纺织品出口退税率,由11%调整到16%。出口退税率提高,征税率与退税率之差变小,企业的生产成本会降低,为什么企业的所得税不升反降呢?面为评估人员的质疑,企业财务部长郑某给予四个方面的解释。 一是出口退税“蛋糕”并非由生产企业一家独享。按理说,出口退税率上调几个点,也即意味着企业的成本将相应降低几个点,赢利的空间将相应提升。乐观派以纺织产品为例分析,退税率每上调一个点,将影响国内整个行业40亿元人民币的利润;加上取消加工贸易台账保证金“实转”每年占用纺织行业流动资金80亿元人民币,行业的利润空间将多出120亿元。但事实并非xx如此。出口退税这块政府送出的”蛋糕”,抢吃的人并不只是生产企业。对于自营进出口的企业而言,上调后的退税额可以直接进入企业的账,但对于那些依靠贸易公司代理进出口的中小型制造企业而言,这部分退税基本上成了贸易公司的利润。 二是外商得知退税率调整后竞相压价。全球性的金融风暴引发经济萧条,市场疲软。为减轻对国内出口的冲击,国家近年连续几次调整了出口退税率。纺织品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国际市场一般由买方控制。得到退税率上调的政策信息后,国外客商都会采取压价措施。为了保证业务正常运转,纺织企业不得不一次次让出退税增长带来的部分利润,将出口价格调低,以保证订单的需求量。 三是国内生产成本增加使利润缩水。纺织品生产企业需求的棉纱、辅料价格近年来一直居高不下,并逐年攀升;成品油价格不稳,致使运输费用增加。以棉纱为例,同一款同型号棉纱2008年每吨折购进价格为23500元, 2009年为25800元,今年已上升到29200元/吨。棉纱运费一般立方计,2008年每立方65元,09年上升到75元。以上都促使企业生产成本提高。 四是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将出口效益吞噬。自2008年4月,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破7”进入“6时代”,2009年底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为1:6.8左右。同样是1美元的订单,2009年与2008年初相比,出口企业直接亏损掉人民币0.5元。对于英磅订单,亏损更大。 虽然出口退税率调整能提高企业的利润空间,对于纺织服装业来讲并没有太大的增长空间,只能基本维持正常生产状态,不至于亏损太多,微利经营。“出口退税的蛋糕,看上去很美,其实不然。国外客商、生产企业和贸易公司三家争利,留给生产企业很少。无论分得多少,有总比没有好。对企业来说,其实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作用。”{zh1},郑部长如是说。
为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家及时调高出口退税率,暂时缓解企业资金紧张的状况。提高信心的作用大于实际作用,但从根本上解决不了企业困难。从长期来看,调高的出口退税收益会被人民币升值、采购商压价所吞噬,居民企业并没有真正获得收益。这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政府补贴了外商,提高出口退税率的实际效果有限。 对许多企业来说,出口退税不能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国际市场需求量的下滑。如果没有订单,出口退税不过是一句空话。因此,企业不能单单依靠出口退税过日子,产品质量、技术性能调整才是进一步的发展方向。企业只有从自身转型入手,改变传统发展模式,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加强技术研发以及市场营销,才能在未来更为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