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向阳院记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叶,随着电影《向阳院的故事》的放映,在上海各街道、里委(小区)兴起了创建“向阳院”的活动。在大街小巷,到处都可见到宣传此项活动的标语口号:
“学习向阳院,培养接班人!”
“‘向阳’精神人人颂,革命自有后来人!”
“学习‘向阳’好经验,创建革命向阳院!”
“‘向阳’精神人人学,革命传统代代传!”
尽管我没有观看过电影《向阳院的故事》,但从林林总总的标语口号中,大体知道创建向阳院活动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那个时期是大话连篇累牍、形式主义盛行的年代,说得多、做得少是当时干事的一大顽症,创建向阳院活动必然也停留在雷声大、雨点小上。在我的印象中,居委会几乎没有组织少年儿童开展过像样的向阳院活动,{wy}可以记在向阳院活动账上的,就是每天晚上七点给小朋友们播放黑白电视。由于当时绝大多数人都很穷,有能力添置电视机的家庭可谓凤毛麟角,一到晚上,放电视的场地上每天都挤满了人,而且好的位置都被大人们所占据。这也难怪,因为当时人们的文化生活十分单调,就拿看电影来说吧,放映的故事片除了八个“样板戏”和朝鲜的《卖花姑娘》(悲剧)、《鲜花盛开的村庄》(喜剧)外,越南的战争纪实片、中国的新闻纪录片占据了银屏的大半个空间。由此,当时民间流传着这么一段顺口溜:“越南电影飞机大炮,中国电影新闻公报,朝鲜电影哭哭笑笑。”大人们与其花钱去看电影,真的还不如与小孩子们挤在一起看电视要“爽”得多。
为了能抢到一处好的位置,小朋友们下午四、五点钟就拿着小凳子去“占领阵地”,春秋季节问题不大,小朋友们还能够承受。在夏季,四、五点钟的夕阳仍然是火辣辣的,播放电视的场地成了名副其实的“向阳”院,小家伙们一个个都被太阳烤得汗流浃背,冬天则被西北风吹得浑身颤抖,我的小儿子(晓)自然也在其中(大儿子因住在外婆家免遭此罪)。
这一情况我事先并不知道,有{yt},我因外出办事较早回到家中,看到晓汗淋淋的坐在小板凳上,我叫他赶快回家。有一名邻居告诉我,这些小朋友差不多每天都是如此。回到家中,我劝说晓从今以后不要再冒着太阳去排座位,并答应他,我会尽力解决他看电视的难题的。晓将信将疑起来,天真地问道:“真的吗?爸爸!”
“当然!”我认真地答道。
“不许耍赖噢!”晓仍然不放心。
“我是大人,大人怎么会跟孩子耍赖!不信?我们就拉钩。”我信誓旦旦地保证说。
“拉钩就拉钩,来!”晓伸出了右手,使劲与我拉了钩。
“什么时候解决?”晓仍然有些不放心。
“今天晚上!”我当场保证说,因为此时此刻,我心地已经产生了一个应对的办法。
“爸爸,这是你答应的,不许吹牛噢!”晓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了。
“吹牛?当然不会……”
吃完晚饭,我领着他到了播放电视的现场,只见已是黑压压的站满了人,晓又开始担心了:“爸爸,今天看电视的人比平日多了许多,怎么办啊?”
“没事,我保证……”,与此同时,我双手挟住晓的两肋,用力朝上一举,让他稳稳当当地骑在我的脖子上。
“看得清了吗?”
“看清了!爸爸真好,我比大人还要高哩!还是爸爸有办法,谢谢爸爸……”
“不用谢,好儿子!”
一个多小时过去了,晓想撒尿了,我带着他回家上了趟厕所,他突然提出不看电视了。
“为什么呢?晓晓。”
“不为什么,就是不想看了嘛!”
“真的?”
“当然。”
停了一会儿,他突然冒出了一句话:“爸爸,你累吗?”
“天机”终于泄露,原来晓是怕我累着了。多么懂事的孩子,我心里顿时一阵暖洋洋的。
“爸爸不累,真的,我不会骗你的。”在我一再动员下,我们父子俩又高高兴兴地回到了播放电视的现场。
这种看电视方式大约延续了二、三年的时间,当然,我们父子俩也并不是每天都光顾播放现场,有时候因工作忙我回家晚了就不去看了,有时候人觉得累了也就不去了,对此,晓从不无理取闹,有时候还主动向我提出“取消”。1976年,大儿子(明)到了入学的年龄,便搬回家与我们一起生活,从此,兄弟俩玩耍有了陪伴,晓很少去向阳院观看电视了。
1977年,车间工会知道我有两个孩子,给了我一张电视机票,我们将多年积累蓄的全部存款300元都取了出来,购买了一台9英寸的黑白电视机,给了两个孩子一个意外的惊喜。从此,两个孩子彻底结束了“露天向阳院”的生活。与此同时,一些家坊邻居带着小孩拥进我家来观看电视,一个新的、非正式的“向阳院”诞生了……
每天晚上,我家 16平方米的居室总是挤得满满的,特别是在播放南斯拉夫电视剧《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期间,邻居们把我家整得水泄不通,我和家人都被挤上了床,腾出空间以容纳更多的人来观看电视,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我和家人的娱乐或休息。对这种现象,日子长了心中难免会感到无奈,但看到大家那么地兴高采烈,我和家人还是不忍心“赶”他们走。再说,两个孩子从这样的环境中学会了礼让,这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在物质文明落后的那个年代,一台小小的黑白电视机维系了我家与邻居们的情感,平时,我的孩子也得到了他们的关心和照料,不断谱写出一曲又一的曲和谐之歌、友谊之歌。现在,每当我想起那段其乐融融的日子,会情不自禁地流露出怀念之情。
物质文明的发展从来就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提升人们的素质并给人类带来各种各样的享受,但也会“物化”人们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弱化人们的生存和奋斗的能力。在物质文明有了相当发展的今天,家家户户都有了彩色电视机,有的人家还添置了xx的液晶电视机;与此同时,一幢又一幢的高楼大厦把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隔离了、“物化”了,邻居之间的来往少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难以沟通了,人相对于社会越来越处于一种“有我无他”的状态,甚至“唯我弃他”的状态,正如有一句西方谚语所说得那样:“我们设计了机器,然后机器再来设计我们。”随着电子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上的物质文明程度空前提高,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方式变得越来越不由自主,人类对现代设备的依赖程度越来越严重{如有的人离开了电脑变得不会写字了},五花八门的按钮和开关构成了人们工作和生活的主要内容,不少人离开了这些就变得不会工作和生活了。在这种情况下,文明不仅剥夺了人们的自然行为能力,甚至剥夺了人们深入思维的权力,淡化了人们的是非观念,阻碍了人们正常的合作与相互帮助。如此发展下去,人类再不意识到这一变化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总有{yt}会给社会带来各种意想不到的麻烦……
我们必须学会未雨绸缪,我们必须冷静地想一想,在享受现代文明赐给我们快乐的同时,应传授给我们的子孙后代什么样的观念和能力,从而克服现代文明带来的种种弊端和麻烦,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待续)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