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开放中再创新优势(宁波)_陽光不銹_新浪博客

在大开放中再创新优势(宁波)       A走在宁波港长长的港岸线上,只见运输车辆往返穿梭,吊塔升降腾挪,一艘艘货轮在汽笛声中进出繁忙,呈现一派勃勃生机。

  然而就在一年多前,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国际市场急剧萎缩,出口外向度高达81.6%、外贸依存度高达118%的宁波经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对此,宁波市委、市政府反复调研分析得出结论:困难的根本原因在于旧有的发展方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和区域竞争新形势的需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宁波必须再创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巴音朝鲁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定要从一个地区发展的阶段特征和优势特色出发,既要确定“转”的目标、把握“转”的方向,又要开辟“转”的途径、找准“转”的突破口。宁波要牢牢抓住历史性机遇,以大都市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为突破口,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扎实成效。

  “宁波的特色和优势首先是开放型经济。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我们谋求做大平台,做强支撑,做优服务,达到做活市场,做火生意,做强企业,推动宁波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宁波市市长毛光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战略已定,宁波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作为改革开放后首批进一步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之一,宁波如今已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有贸易运输往来,世界排名前20位的航运巨头全部登临宁波港,宁波港形成了覆盖世界的近220条集装箱班轮航线,月集装箱航班已超过了1000班。2009年,宁波港货物吞吐量达3.84亿吨,居中国大陆港口第二,世界第四;

  2010年5月12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正式启动宁波—舟山港“三位一体”港口服务体系建设工程,进一步加大了宁波、舟山两港合并和资源整合的力度。宁波—舟山港作为我国港口资源{zyx}和最丰富的地区,必将发挥出深厚的整合潜力和优势;

  特别是随着2008年5月1日全长36公里的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成通车,宁波到上海的距离缩短120公里,到达长三角地区的苏州、无锡等地只需两个小时。现在跨海大桥车流量已达日均3万多辆次。杭州湾跨海大桥南翼的慈溪、余姚、鄞州、奉化、宁海、象山等市县,是宁波民营经济和制造业最为根深叶茂的地方。如今这里的产品正通过杭州湾跨海大桥源源不断地运到全国各地。打通进入长三角的便捷通道,无疑为宁波进一步扩大对内开放、促进产业升级提供了更广阔空间。

  借助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东风,宁波自信能在世界经济大调整、大变革的背景下,把握趋势,抢占先机,并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竞争中塑造新优势、赢得主动权。

  增强信心,加快行动。今年3月底,宁波在上海举行了融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推进会。13个高规格的金融、航运项目签约。宁波港集团和上海国际港务集团共同投资的上海港航投资有限公司成立揭牌,两个航运巨头首次进行资本合作引人瞩目。  

  据了解,在上海“两个中心”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宁波是长三角城市群中率先与上海开展类似推进活动的城市;

  宁波市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总体方案不久前获批,按照浙江省委、省政府总体要求,宁波到2015年将率先建立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内外开放的体制机制,率先建成内外联动、互利共赢、规范高效、接轨国际的开放型经济先行区;

  宁波民营企业再次发力,不少出口型企业借国家拉动内需的机会,内外并举,开始走上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发展之路。如宁波通用轴承有限公司加强与汽车厂商的合作,开发了一系列适合市场的新产品。宁波潘易卷尺有限公司坚持“以内养内,以内促外”,内销外销良性互动。有各类文具企业超过2700家的宁波文具行业,在广博、得力、贝发等xxxx带动下,大步走向国内市场,广布销售网络,图谋在国内市场异军突起;

  紧紧围绕发挥大港口优势,宁波临港工业则加快了对接国际{yl}的速度。坐落在宁波化学工业园区的镇海炼化100万吨/年乙烯工程龙头————乙烯裂解装置日前生产出合格乙烯,这个目前国内规模{zd0}、技术{zxj}、国产化率{zg}的乙烯工程一次开车成功,结束了浙江省没有乙烯工业的历史。宁波化工园区、宁波保税区、梅山保税港区、大榭开发区,犹如一颗颗镶嵌在宁波港周围的珍珠熠熠生辉。宁波化工园区管委会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他们迎来了大规模投资期,两个总投资分别为50亿元、60亿元的大项目即将动工兴建。目前,园区已落户镇海炼化、LG甬兴化工、阿克苏诺贝尔项目等一批重化工项目。去年区域内工业产值近900亿元,预计今年将超千亿元。

  从产业布局上,宁波依托临港大工业、现代物流业、先进制造业“三大基地”建设,着力构筑“xx型”、“集群型”、“生态型”、“创新型”、“开放型”的现代产业体系。其中,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开通而横空出世的杭州湾新区最为引人瞩目。这个原来只是交通末梢的滩涂地,成为宁波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培育新一轮竞争优势的大平台。举全市之力,聚全民之智,高水平建设宁波杭州湾新区,凸显了宁波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决心。宁波杭州湾新区管委会主任周江勇介绍说,“新区启动开发至今,累计投入近50亿元,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初具规模。”

  驱车在35平方公里的新区工业区,只见“九横十纵”主要道路已成框架,区内交通、电力、供水、供热、供气、通信、绿化等设施高标准配套,服务业区块首期10平方公里核心区已启动开发,如今已建成欧洲工业园、医疗器械产业园、国家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金属新材料分基地,引进工业项目259个,总投资410亿元。其中,开工企业214家,投产企业189家,包括美国库柏、韩国SK、日本岛津等3个世界500强企业的投资项目,以及吉利沃尔沃汽车、兆隆合金、金田铜业、雅迪车业等国内xxxx企业和优质项目。这些大项目、大企业落户后,新区将崛起汽车制造及关键零部件、智能家电、新材料、新能源、医疗器械等新兴产业。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这个转型升级的大平台必将绽放出艳丽的花朵。

  专家认为,鲜明的转型发展战略已使宁波成功站上了新的起点。宁波通过冷静地对开放型经济进行重新梳理,科学谋划,提出了建立完善内外对接的开放新体系,把已有的开放型经济优势转变成开放型经济体系优势。这充分说明,宁波已经摈弃了过去“境外国外才是外”的思维,树立起了“宁波之外就是外”的大开放理念。这正是宁波成功实现转型发展的关键所在。

  宁波市委、市政府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宁波经济要最终实现从单一面对国际市场向面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双重需求转变,开辟出“立足宁波,依托浙江,服务长三角,联合中西部,对接海内外”的开放新格局,还需较长时期持之以恒的艰苦努力,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要加快推进落实一系列保障体系建设:

  一是加快建设内外对接的自主营销新体系,包括鼓励宁波企业到境内外设立销售中心、直销基地、营销网点、贸易办事处和售后服务机构,通过合作、并购、租赁等方式参与进入较为成熟的国际国内营销体系等;二是加快建设内外对接的研发设计新体系,包括引进国内外研发设计企业(机构)、项目到宁波落户,推动境外研发机构与宁波企业开展多层次合作,加快“宁波制造”向“宁波智造”转变等;三是加快建设内外对接的生产制造新体系,包括支持宁波企业发展总部型经济,建立分支机构,兴办加工企业、制造基地和生产园区,更好地利用生产、人力和贸易资源,缩短宁波产品的生产销售环节,拓展新的发展空间等;四是加快建设内外对接的投融资新体系,包括加强境内外投资促进网络建设,在国内重要城市和境外重点区域选定一批专业招商机构和商务代表,组建内外互动的投资促进体系等;五是加快建设内外对接的服务外包新体系,鼓励广大企业积极开展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和知识流程外包(KPO)业务,提升宁波服务业发展水平;六是加快建设内外对接的服务保障新体系,包括构建政企协作机制,推进对外经贸业务全面便利化。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以境内外企业(机构)为平台,引进境内外决策运筹、技术研发、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人才,为打造总部型经济提供智力支撑。

  可以预期,随着这些立足对接、眼光向“外”的措施实施,改革开放前沿的宁波外向型经济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B进入新世纪的头几年,一个独具宁波特点的经济发展现象————“宁波活力”,曾受到社会各界瞩目。宁波经济如何能在经历长期高速发展后仍然活力四射,保持在一种“有水平、有深度、可持续”的状态?结论是:动力来自其内部的“结构竞争力”。

  专家认为,所谓结构竞争力,表面上看是宁波产业结构、产业组织结构、产业空间布局、产业群集以及专业化程度的协调合理,但奥妙则在于其结构内部总是能够源源不断地迸发出自我优化和主动完善的力量。

  如今,宁波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历史课题面前显得更为主动和迫切。“国际金融危机告诉我们,低成本的市场开拓时代可能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宁波必须重新审视自己,我们的经济机遇期就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宁波市市长毛光烈一语中的。

  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着力构筑现代产业体系,宁波市委、市政府鲜明地提出了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促进宁波三次产业在更高水平上协同发展,全面提升产业层次和能级。

  记者在调研时充分感受到,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被宁波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用宁波市发改委主任陈仲朝的话说,宁波就是要从工业“当家长子”的旧观念中解放出来。数据表明,2009年宁波市服务业增加值逆势增长了13.3%,对GDP的贡献率达到63.9%,占GDP比重提高到42.3%。服务业异军突起,对宁波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功不可没,更凸显其xx宁波未来经济发展的潜力。

  对照“力争两个过半、确保两个高于”的服务业发展目标,现在宁波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长高于二产增加值和GDP增长速度、服务业投资增长高于二产投资增长速度的目标已基本实现。

目前宁波正在向“到2012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接近50%,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接近50%”的目标阔步迈进。在具体方法的选择上,宁波紧紧围绕港口城市和制造业集聚的特色,努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着力提升生产性服务业,通过大力推进内外对接的营销网络体系建设,加快建设商务产业基地和运输物流基地。

  依托大港口,宁波的北仑、镇海、大榭开发区已成为物流业极其活跃的区域。宁波保税区在发展现代仓储物流业的过程中,逐步淘汰占地多、效益低、成长性差的企业,引进技术实力强、成长空间大、综合效益高的企业,逐步实现了从“依靠土地资源发展存量经济”,向“依靠功能优势发展流量经济”的良性转变。保税区内的宁波浙金钢材有限公司原来只从事简单的大宗钢材贸易和仓储业务。现在,他们看准国内进口葡萄酒市场的广阔前景,以及食品保税物流的高附加值,果断实施业务转型,走上了突出进口食品仓储特色、仓储报关业务xxx运作、逐渐向专业化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转变之路。在浙金等一批公司的带动下,目前国内外知名葡萄酒物流企业纷纷向保税区聚集,宁波保税区已成为华东地区有影响力的葡萄酒分拨交易中心。

  具有宁波特色的第四方物流,代表了宁波在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方面的国内{lx1}地位。第四方物流是宁波在国内xx,以信息化平台为载体,为第三方物流和各相关部门提供整合管理服务的全新模式,包括交易撮合、支付结算、物流全程跟踪等在内的全程服务。从理论创新、产品研发、平台搭建,到建立行业标准;从市长担任课题组长到市政府出台政策扶持,对第四方物流的强力推动,彰显了宁波引导特色服务业xx化的决心。宁波第四方物流市场自2009年3月运营以来,已有3050家企业实现网上交易3亿元,并且已建立起交易、金融、政务服务“三合一”的物流平台,目前其业务已覆盖海陆空多种运输方式,并逐渐拓展到长三角地区。

  在加速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同时,宁波大力发展金融服务、现代会展、科技与信息、文化产业、创意产业等生产性服务业,有力地促进了制造业优化升级。

  位于甬江东南岸滨江区,总投资额34亿元的和丰创意广场,被宁波人称为“工业设计巨人”。自2009年4月开工建设以来,目前仅先期体验区已引来荷兰indes设计公司、韩国设计企业协会、逸飞创作中心等xx设计机构38家,为宁波家电、文具、服装产业源源不断地提供功能性和时尚性的设计服务,为宁波实现由“制造名城”向“智造名城”转变提供强大的智力服务。

  除了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引导服务业走xx发展之路外,宁波赢取未来的另外三个结构调整重头戏,一是临港工业转型升级走循环发展之路,二是传统工业转型升级走集群发展之路,三是新兴工业转型升级走创新发展之路。

  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巴音朝鲁指出,改革开放30多年来,宁波工业实现了由轻向重的转变。在新的发展阶段,宁波要围绕调高、调优、调绿,走出一条xx化、集群化、生态化的路子。

  在能源、石化、造纸等行业,宁波选取24家重点企业开展“高碳产业走低碳路”的尝试。加强循环技术研发,开发推广副产品、废弃物、余热余能利用等新工艺,加快发展废旧物资综合利用产业链、能源梯级利用产业链、水资源重复利用产业链、生态型石化产业链。数据显示,北电三期、开发区热电、宝新不锈钢等多家企业的降耗水平已经居国内先进行列。

  石化产业是宁波港南端大榭岛的支柱产业。大榭岛开发建设伊始就十分注重招商选优引强,引进项目着力“拓链”、“补链”。2008年,韩国韩华石油和德国林德气体两家世界500强企业选择落户大榭,烟台万华MDI二期和东港电化二期也如期开工建设。目前,东港电化公司电解工业盐后的氯气可以供给宁波万华做MDI的原料,万华的副产品HCL可以提供给韩华石油做PVC的原料,林德气体则负责向各石化企业保障供应工业气体。上述几个项目前后相连,密不可分,既加强了上下游化工项目间的原料、产品(副产品)等综合利用,又促进了生产和废物产生等环节的物能循环利用效率,也进一步构筑和巩固了MDI循环经济产业链的竞争优势和集聚优势。

  目前,在宁波临港工业带内,各个产业内部、各产业之间已初步形成了循环经济体系,即涵盖“企业小循环”、“产业中循环”、“区域大循环”三个层面,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发展循环经济,不仅大幅降低了各自企业的生产成本,更促进了资源循环利用,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曾给宁波经济发展带来辉煌的传统工业,集中在民营经济领域。但近年来“产量顶到天花板,价格却趴在地板上”,成为不少企业的切肤之痛,究其原因就是设计和营销受制于人,产品技术含量不高。

  2009年底,宁波市鄞州区对外发布了两则消息:该区原创电视动画片产量达到11710分钟,位列浙江省第二;与此同时,全球动漫产业巨头华特迪士尼公司落户该区南部商务区,鄞州成为迪士尼在美国本土以外{sg}网络动漫制作基地。

  有“中国铸造之乡”美誉的鄞州区,变身为全国xx的动漫制作地基,着实令人感到惊奇。事实上,从2008年引进国内xxxx企业水木动画开始,鄞州区就把动漫软件产业作为新的现代产业集群来谋划发展。短短两年间,鄞州区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的动漫软件企业就达12家,成功进入全国动漫产业{dy}方阵。此次迪士尼的引进,将有望集聚1000名xx网络动漫制作人才,由此带动宁波新兴产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加速期。

  走产业集群化,发展总部经济是宁波民营经济转变发展方式的方向。在宁波,原来的“一乡一品”、“一村一业”的块状经济,正在政府的引导和企业的努力下快速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企业结构从低、小、散形态向以大企业为龙头的集群式转变,一批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和行业竞争力的大产业正在迅速成长。

  在有“中国小家电之乡”之称的宁波慈溪市,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如火如荼。方太、沁园这些技术和规模实力较强的企业已将眼光瞄向国际市场,力争逐步占据产业链中{zg}的两端————设计和营销。未来三年,慈溪市将整合、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汇集企业需求,集聚各类创新资源要素,在科研、贸易风险防范等方面提供xxx的服务,让慈溪中小民营企业在集聚发展中实现转型升级。此外,还将投资2000万元设立慈溪家电服务中心有限公司。这个以“慈电联服”为品牌的服务平台,将在全国设立2000个售后服务点,帮助慈溪家电企业解决售后服务难题。

  好风凭借力,奋飞正当时。宁波,这座敢为人先、活力涌动的城市,必将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场深刻的变革中迸发出新的活力!

已投稿到:
  • 评论加载中,请稍候...

验证码:

郑重声明:资讯 【在大开放中再创新优势(宁波)_陽光不銹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