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内外墙建筑涂料配色的原理与技巧

筑涂料是用于建筑物使其具有各种色彩及某些功能的装饰材料。显而易见,除了装饰功能外,色彩的应用对于建筑涂料来说也是最为关键的;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涂料工程师,他(她)不但要求精通涂料本身的配方设计,同时也要懂得涂料在不同的建筑物上使用时颜色的搭配及设计技巧。由于建筑涂料极强的装饰性能,首先得让建筑物装饰之后让人感觉变得美观、漂亮了。因而往往会选择几种不同的颜色使用在同一建筑物上,如果几种颜色配置在一起使用后看上去不协调,就会给人一种厌恶感。怎样才能使内外墙建筑涂料的颜色配置达到更协调?这也是本文所需阐述的旨意所在。

1 颜色的基本常识

1.1 光与色觉

颜色是光刺激人的眼睛产生的一种感觉。颜色不能离开光而单独存在,世界上没有无光的色。

1.2 可见光

在整个电磁谱中,能引起人眼视觉的只是一小部分。刺激人眼能引起视觉的光辐射称为可见光辐射,简称可见光。一般来说,可以取波长380~780nm作为可见光的范围。然而当光很强,人眼又在很暗的情况下,眼睛可感受的波长范围至少可扩大到350~900nm。可见光的波长不同,引起人眼的颜色感觉就不同。单色光的波长由长到短,对应的颜色感觉由红到紫。

1.3 颜色的产生

在太阳光照射下,不同物体呈现出不同颜色,原因在于物体对光谱成分有选择吸收和选择反射的性质。物体本身的光谱特性是物体产生不同颜色的主要原因。

1.4 视觉的色适应

不同波长的光引起人眼的感受是不同的,功率相同但波长不同的单色光,人眼感到的明亮程度不同。人眼的灵敏度与波长有依赖关系,人眼有明视觉和暗视觉二重功能。当人由暗环境进入明亮环境时,会感到睁不开眼睛,看不清物体,但经过一段时间后,人眼就适应了,能够获得清晰的视觉,这种适应过程称为明适应;反之,则称为暗适应。明适应与暗适应统称为亮度适应过程。在亮度适应状态下,视觉系统对视场中颜色变化也会产生适应过程,人眼对某一光强度适应后观察另一物体的颜色时,不能立即获得可观的颜色印象,而需经过一段时间适应后才会获得可观的颜色感觉,这过程就是色适应的过程。因此,在颜色视觉中如果先后在两种光源下观察颜色时,就必须考虑到前一种光源对视觉的颜色适应影响。另外在某一光源下观察颜色时,周围环境还有其他颜色光,则也要考虑周围光的影响。

1.5 颜色的描述

要合理的描述一种颜色,则必须同时表述出这种颜色的明度、色调、饱和度。

1.5.1 明度

明度是人眼对物体的明暗感觉。发光物体的亮度越高,明度越高;非发光物体的反射比越高,则明度越高。

1.5.2 色调

色调又称色相、色别或色名,是色彩最主要的特征,是色彩相互区分的特性,即红、黄、绿、蓝、紫等。不同波长的单色光具有不同的色调。发光物体的色调决定于它的光辐射的光谱组成。非发光物体的色调决定于照明光源的光谱组成和物体本身的光谱反射(或透射)的特性。

1.5.3 饱和度

饱和度亦称纯度、彩度、或艳度,是彩色的强弱之分。一种色不加其他的色为纯色,加入其他色就为复色。在红色中掺入白色越多,饱和度就越低,到一定程度时就变为无纯色。一定色调的彩色用不同量的白色或黑色予以冲淡后饱和度就会下降,冲淡后可以形成许多不同的颜色,并可以排列成一个连续的系列。在它的一端色彩很强,另一端色彩很弱,这一系列许多颜色就是在纯度或饱和度上有区别。可见光谱中的各种单色光是最饱和的彩色。物体的饱和度决定于物体反射(或透射)特性,如果物体反射光带很窄,它的饱和度就高。

2 配色的基本原理

2.1 色彩三原色

色彩配制可选取三种颜色,由它们相加混合产生任意颜色,这三种颜色为三原色。最常用的是红、黄、蓝三原色。

各种色彩不外乎由三个基本颜色组成,它们是相互关联的。将其中的两个颜色相互调合,则形成其中颜色,如红与黄相互调合形成桔色;黄与蓝相互调合形成绿色;红与蓝相互调合形成紫色。若再将这6个中间颜色与相邻的颜色相互调合,又形成12个中间颜色,这样继续调合下去就形成了无数不同的颜色。由原色相互调合成的彩色称为复色。原色或复色用白色冲淡,可得出深浅不同的颜色,如红加白配成粉红、浅红色系列。当原色或复色中加入不同分量的黑色时,可以得到明度不同的各种色彩,如棕色、灰色、墨绿色等等。

2.2 颜色的互补

配色时要注意调色、成色和补色的关系。在调色时,两种原色拼成一种复色,而与其对应的另一种色则为补色,补色加入复色中会使颜色变暗,因此需要注意三者的关系。如调色为红加蓝,成色为紫,补色为黄;调色红加黄,成色为橙,补色为蓝;调色黄加蓝,成色为青绿,补色为红。

2.3 颜色的色相

  调色时应注意颜色的色相,由于原色常常带有各种不同的色相,如蓝颜色有带红相蓝或绿相蓝,红颜色有带黄相红或蓝相红,黄颜色有带红相黄或绿相黄等等,所以配色时应选用正确的原色,否则配出的颜色在明度上有所下降。

  3 颜色的配置及注意事项

  3.1 近似调和法

  即在配置颜色时选择比较接近的几种涂料颜色,互相配合起来达到调和效果。在使用这种调和时,应该注意不同颜色的涂料使用不同的面积比例。平淡的颜色可用在较大的面积上,鲜艳的颜色可用在较小面积上,这样可以避免单调。

  3.2 对比调和法

  以两个相对的颜色,如蓝绿色和桔色相配置。在这种情况下,不同颜色采用不同面积就显得更加重要。应该以一种颜色为主色调,另一种颜色为陪衬,其主体颜色与陪衬颜色在亮度上应有区别,一般主体颜色就亮些、鲜艳些,而陪衬颜色可以在亮度上暗些,否则,两种对比颜色同样面积、同样亮度就会显得“跳”。

  3.3 单色调和法

  以一种颜色的不同色调和亮度相配,也可达到较好的调和效果。例如,采用绿色、绿灰及墨绿色配在一起,在一些小面积加上一个强烈的对比色就可达到好的效果,这种调和给人一种安静朴素的感觉。

  3.4 配置颜色还应注意的问题

  3.4.1 色彩的变化

来源:() - 浅析内外墙建筑涂料配色的原理与技巧_风下的落叶_新浪博客

  颜色有冷、暖之分,一般红、橙、黄色会使人感到温暖与欢乐,故称为“暖色”;蓝、绿、紫色使人感到安静与清新,故称为“冷色”。由于暖色与冷色在人们的心理上造成不同的温度感觉,因此在颜色的配置中要注意冷、暖颜色的对比及调和。比如在寒冷地区、冷藏库、地下室及不朝阳的房间一般采用暖色,这样可以达到温暖、明朗的效果;而在炎热地区、热加工车间、冷饮店及朝阳房间等,一般采用冷色,这样可达到凉爽、清净的感觉。另外,黑色和白色对于太阳能的吸收是不同的,目前,国外有些建筑物一年涂刷二次房子,冬天用黑色或深色的涂料以保持房子的温暖,夏天则使用白色或浅色的涂料,以保持房子的凉快。

  3.4.2 亮度的变化

  运用不同颜色的同时,应注意采用不同的亮度(或深浅)。各种物体由于它们表面颜色的不同,看上去使人感到轻重有别。一般来说,表面为浅色的物体看上去显得轻些,表面为深色的物体看似重些。通常,室内色彩的处理是自上而下由浅到深,如房间的天花板{zh0}采用较地板浅的颜色,给人以高爽的空间感觉,反之,就容易给人以压抑,在视觉上造成层高降低的感觉。

  3.4.3 表面材料的变化

  表面材料的毛糙和光滑也可造成对比,毛糙的材料如墙面涂刷真石型(仿石型)涂料,拉毛墙面刷涂料、凹凸花纹(浮雕状)、复层涂料等等;光的材料如大理石、花岗石、玻璃幕墙、彩钢板等等,墙面装饰毛糙与光滑的对比也可造成调和及美的感觉。

  3.4.4 色彩的配置

  还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传统和风俗、不同场合,色彩的配置都不尽相同,在选用时一定要慎重考虑,否则,一旦涂饰完毕便不易轻易地改变,就会破坏环境的协调,造成“颜色污染”。

  4 内外墙头建筑涂料色彩设计

  涂料与城市建筑,其实仅仅是色彩与城市建筑这个命题中的题目。我们仔细研究一下,我们的城市建筑物,就其使用的表面装饰而言,有许多品种和材料。正因为表面装饰材料质感与色彩不同,互相搭配后,每一种材料在发挥自身色彩效果。作为专业的涂料工程师,为了使我们的城市建筑更加美丽运人,在设计涂料配方的同时,也得设计好涂料的颜色。

  涂料色彩的设计技巧,其实也就是色彩的搭配技巧。内、外墙装饰中如何选择色彩,如何搭配颜色,首先我们就必须了解不同装饰材料本身的特性。因为我们在研究涂料颜色的时候,必须考虑到涂料同其他建筑装饰材料间的颜色相互作用问题。其次要根据各建筑物外观(形状、高低、大小)、风格、功能等各种因素及周边环境的协调而加以综合考虑。

  4.1 外墙建筑涂料颜色设计

  建筑物外墙立面的颜色应从建筑物本身的艺术风格和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两方面来考虑。外墙立面的颜色不同于室内,一经涂装就成为众人生活环境的组成部分,因此应能使大多数人喜爱和接受。一般来说,外墙色调不宜使人感到过于刺激,对比度不宜过于强烈。通常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一座建筑物的一个立面上颜色不宜过多。通常应以一种颜色为主,其他颜色处于从属地位。如果有几种颜色同时使用,应尽量采用同一色相的、深浅明暗变化的颜色。不同色相、对比度不宜过于强烈颜色应避免使用。

  2)大面积的外墙立面,应避免使用过纯、过鲜艳的颜色,如纯白、嫩黄、大红、翠绿等。采用暗一些的颜色,如灰色、浅咖啡色、驼色、土黄色、白色偏蓝、白色偏红,黄色偏绿、黄色偏蓝等,容易与周围环境协调,视觉效果较好。

  3)从长远的眼光考虑,外墙立面的颜色还应考虑到耐久性和耐沾污性。浅淡明亮、过于鲜艳的颜色容易沾污,蓝色颜色容易褪色,一般都应少采用。而土黄、驼色、灰色等颜料的耐久性较好。

  4)外墙立面的颜色还应根据建筑物所处的环境来考虑。环境开阔,面临广场和交通主要干道的建筑,颜色应适当深一些;而狭窄的街道、居民建筑群中的建筑,颜色应稍浅一些为宜。同时选用颜色时,应避免与周围已有建筑的颜色雷同或形成过于强烈的对比。

  5)除了颜色之外,采用适当的花纹和质感可提高外墙的装饰效果。如采用厚质弹性涂料或砂壁状涂料,可使装饰的墙面看上去厚质、粗犷,有良好的立体效果,并且可弥补外墙墙面不太平整的缺陷。但这种效果在较高的建筑部位一般不明显。

  4.2 墙建筑涂料颜色设计

  建筑物内墙的颜色与居住者的个人爱好有很大的关系,但从美学的角度来看,还是有一些基本的原则或参照:

  1)室内墙面的颜色一般采用自上而下浅到深的变化。如顶棚和墙的上部采用白色,墙裙可采用较深的颜色,而踢脚线应采用深色,这样可给人一种比较稳重的感觉。而如果顶棚为深色,墙下部为浅色,就会给人一种头重脚轻和压抑的感觉。

  2)不同的色调会引起人们对距离感觉的差异。通常,高明度的暖色调,如红、橙、黄等色调会使人感到距离较近,空间相对变小。而低明度的冷色调,如淡蓝、淡绿、淡紫等色调会使人感觉距离较远,空间相对变大。因此,如果房间较小,一般应用冷色调装饰。反之如果房间较大,可采用暖色调装饰,避免房间有空旷的感觉。

  3)红、橙、黄等暖色调使人感到温暖和欢乐;绿、蓝、紫等冷色调使人感到安静和清冷。因此不朝阳的房间和卧室宜采用暖色调装饰,而朝阳的房间和客厅宜采用冷色调。

  4)浅色显得明亮,使人感到舒适:深色显得阴暗,容易使人感到疲劳;过分鲜艳的红、黄等色容易使人感到急躁。因此家庭居室的装饰尽量采用白色或浅色。具体来说,常用色调分别具有下列使用特性:

  a.红色令人激奋。红色能造成一种刺激感觉的效果,它最适用于做装饰品或其他室内家具的附属物,它与白色、淡黄、金色相调合,与绿色产生对比的补色效果。

  b.橙色令人温暖。橙色也是属于激奋的色彩之一,但比起红色轻快和欢欣一些,它散发着一种强烈的温暖的感觉,它与白色、黑色、棕色相调和,与蓝紫两色互为补色的对比效果,在走廊或厅堂等空间,橙色是一种极好的应用色彩,它给人以活泼、温馨的感觉。

  c.黄色洋溢快乐。黄色是{zj1}舒适、愉悦的暖色,能充分反射光线。一般来说,黄色需要与大量的白色相混合来减轻它的强度,才能适合室内装饰的需要。黄色不能和过多的对比色接近,这样才能达到较佳的视觉效果。它与白色、浅色和棕色相调合,对比补色是紫色。

  d.绿色和睦宁静。严格地说,它是介于冷暖两种色彩的中间色彩。绿色显得和睦宁静,在明亮色彩和淡灰色的背景上,它是一种很好的暖色系列的衬色。它与金黄、浅白配合使用,能有很雅美的视觉效果。

  e.蓝色送来清爽。它是最凉快的色彩,在它的{zg}彩度上产生晴朗和凉爽的感觉。它与白色混调后能适合于用作光线充足的暖和房间的配色,使居室显得柔顺淡雅、清爽冷静。

  f.紫色象征神秘。它是{zj1}有神秘感的色彩,但也是最难使用的色彩,它是半暖半冷的色彩。在其{zg}的强度上,它产生压抑而带有神秘的气氛。如果用明亮的淡紫色,则会形成舒宁柔雅的感觉,造成豪华而不凡俗的气氛。

  5)除了上述选色原则外,还应根据房间的用途、室内家具的颜色和室内环境的具体情况进行考虑。从房间的用途来看,学校、医院应以白色为主;会议室、办公室、家庭客厅可以淡蓝色、湖绿色或浅灰色为主;影剧院、俱乐部、居家卧室可以橙色、淡粉色、淡黄色为主;歌舞厅、酒吧、饭店则可以驼色、橙色甚至红色等较为热烈的色调;一般的宿舍与居室就使光线柔和、色调淡雅,因此选用白色、奶色、湖绿、蛋青等颜色。

  6)墙面的颜色应与室内家具的颜色相互协调、层次分明。但应避免形成强烈的对比。如家具是深栗色或红棕色,墙面就不宜采用苹果绿或湖蓝等鲜艳的颜色,可选用灰绿、草绿或驼色;如家具为浅黄色,墙面则可选用苹果绿或蛋青色等。

  7)外界环境对室内颜色的影响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如室外种植了大量的树木,有较强烈的绿色反光,内墙就不宜采用绿色、蓝色或灰色。

  8)颜色与光分不开的,居室的朝向不同,室内的色调也应当有所差异。南向的居室常常有充足的日照,故室内的墙面和顶棚宜采用偏冷的色调;反之,北向的居室其室内的色调可用得偏暖一些。居室面积的大小与色调设计也有一定的关系,深色使人产生紧缩感,因此小居室不宜采用深色调;而浅色调则可扩大空间感,所以小面积居室采用浅色调就比较合适。但是,深浅色调的运用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可穿插使用。处理得当,可以从变化中改善和增强室内的空间感觉。

  9)内墙墙面除了采用单一色调的涂料外,也可采用具有不同花纹的涂料。如多彩涂料、辊花涂料、梦幻涂料、纤维状涂料、绒面涂料等等。采用花纹涂料即可提高装饰效果,又可避免内墙涂料容易造成的缺陷,如颜色不匀、发花等。内墙花纹应以素雅为主,花纹的颜色与底色应采用同一色相的深浅色,避免采用对比很大的颜色。

已投稿到:
  • 评论加载中,请稍候...

验证码:

郑重声明:资讯 【浅析内外墙建筑涂料配色的原理与技巧】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