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新主张:" 低碳生活"就在我们身边

 尝试" 低碳生活"「低碳生活 (low carbon living)」,正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 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油、节气,从点滴做起。
  在中国,年人均CO2排放量2.7吨,但一个城市白领即便只有40平居住面积,开1.6L车上下班,一年乘飞机12次,碳排放量也会在2611吨。节能减排是在必行。
  如果说保护环境,保护动物,节约能源这些环保理念已成行为准则,低碳生活则更是我们急需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
  简单理解,低碳生活就是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包括以下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
  冰箱
  冰箱内存放食物的量以占容积的80%为宜,放得过多或过少,都费电。
  ■食品之间、食品与冰箱之间应留有约10毫米以上的空隙。
  ■用数个塑料盒盛水,在冷冻室制成冰后放入冷藏室,这样能延长停机时间、减少开机时间。
  空调
  空调启动瞬间电流较大,频繁开关相当费电,且易损坏压缩机。
  ■将风扇放在空调内机下方,利用风扇风力提高制冷效果。
  ■空调开启几小时后关闭,马上开电风扇。晚上用这个方法,可以不用整夜开空调,省电近50%。
  ■将空调设置在xx模式工作,此时即使室温稍高也能令人感觉凉爽,且比制冷模式省电。
  洗衣机
  在同样长的洗涤时间里,弱档工作时,电动机启动次数较多,也就是说,使用强档其实比弱档省电,且可延长洗衣机的寿命。
  ■按转速1680转/分(只适用涡轮式)脱水1分钟计算,脱水率可达55%。一般脱水不超过3分钟。再延长脱水时间则意义不大。
  微波炉
  ■较干的食品加水后搅拌均匀,加热前用聚丙烯保鲜膜覆盖或者包好,或使用有盖的耐热的玻璃器皿加热。
  ■每次加热或烹调的食品以不超过0.5千克为宜,{zh0}切成小块,量多时应分时段加热,中间加以搅拌。
  ■尽可能使用“高火”。
  ■为减少解冻食品时开关微波炉的次数,可预先将食品从冰箱冷冻室移入冷藏室,慢慢解冻,并充分利用冷冻食品中的“冷能”。
  计算机
  ■短时间不用电脑时,启用电脑的“睡眠”模式,能耗可下降到50%以下;关掉不用的程序和音箱、打印机等外围设备;少让硬盘、软盘、光盘同时工作;适当降低显示器的亮度。
  ■用笔记本计算机要特别注意:对电池xx放电;尽量不使用外接设备;关闭暂不使用的设备和接口;关闭屏幕保护程序;合理选择关机方式:需要立即恢复时采用“待机”、电池运用选“睡眠”、长时间不用选“关机”;电池运用时,在WindowsXP下,通过SpeedStep技术,CPU自动降频,功耗可降低40%。
  燃气
  ■用大火比用小火烹调时间短,可以减少热量散失。但也不宜让火超出锅底,以免浪费燃气。
  ■夏季气温高,烧开水前先不加盖,让比空气温度低的水与空气进行热交换,等自然升温至空气温度时再加盖烧水,可省燃气。
  ■烧煮前,先擦干锅外的水滴,能够煮的食物尽量不用蒸的方法烹饪,不易煮烂的食品用高压锅或无油烟不锈钢锅烧煮、加热熟食用微波炉等等方法,也都有助于节省燃气。
  ■开短会也是一种节约,照明、空调、扩音用电都能省下来。即将过期的香水,可喷洒在塞入枕头的干燥花里、洗衣服的水中和拖过的地板上
  ■任何电器一旦不用立即拔掉插头
  ■尽量选用公共交通,开车出门购物要有购物计划,尽可能一次购足。多步行,骑自行车,坐轻轨地铁,少开车。
  ■开车节能:避免冷车启动,减少怠速时间,避免突然变速,选择合适挡位避免低档跑高速,定期更换机油,高速莫开窗,轮胎气压要适当。
  ■多用电邮,MSN等即时通讯工具,少用传真打印机
  ■植树。

为什么要提出“低碳生活” ?

    “低碳生活”是个新概念,提出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世界对此问题的共识日益增多。

    目前的主流看法是,导致气候变化的过量碳排放是在人类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出现的,要减少碳排放就要相应优化和约束某些消费和生产活动。笔者以为,对占主流、有共识的“低碳生活”理念主旨可以概括为“适度吃、住、行、用,不浪费,多运动”。如以中国传统文化来解释这一理念的主要内涵,还可再简化为“勤、俭”二字。

    “低碳生活”这一理念着眼于人类未来。近几百年来,以大量矿石能源消耗和大量碳排放为标志的工业化过程让发达国家在碳排放上遥遥{lx1}于发展中国家。当然也正是这一工业化过程使发达国家在科技上{lx1}于其他国家,也令它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长期以来习惯于“高碳”模式,并形成了全球的“样板”,最终导致其自身和全世界被“高碳”所绑架。在首次石油危机、继而在气候变化成为问题以后,发达国家对高耗能的生产消费模式和“低碳生活”理念才幡然觉悟,有了新认识。尽管仍有学者对气候变化原因有不同的看法,但由于“低碳生活”理念至少顺应了人类“未雨绸缪”的谨慎原则和追求xx的心理与理想,因此“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低碳生活”理念也就渐渐被世界各国所接受。

    世界被气候问题所困扰,但世界是由不同地理环境、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和地区组成,我们必须各自做出努力在这一理念上达成共识,共同行动。在目前阶段,我们还必须在全面、公正、有区别的原则下处理如下难题:短期与长远利益的协调,国家与全球利益的冲突与共赢,行业经济与整体经济利益的博弈与调整,国家意志与社团利益的对立统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共享与互助等。由此足见,要将“低碳生活”理念真正转化为现实,会带来怎样的挑战。

    “低碳生活”最根本的挑战是,它要求人类改变自工业化以来形成的生产消费理念,特别是那种消费至上的消费文化。现有世界流行的主流经济理论基本建立在消费至上、消费者至上、竞争优先的基础上,它提高了社会生产的高效率,却也一度导致了生产与消费领域不受控制的高碳排放。虽然消费至上看起来是美好的目标,但以“低碳生活”理念看来,它却是牺牲人类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短视行为。所以,选择“低碳生活”理念,就意味着我们必须拿出足够的政治勇气来进行一次资源和利益的再协调和再分配,而且我们还必须要有足够的能力,并准备相应的行动手段来审视我们的消费习惯。

    “低碳生活”向人类提出的是前所未有的问题,没有现成的经验、理论与选择模式,我们{wy}的选择就是创新,创新我们的生活模式,以保护地球家园、为人类未来造福为宗旨。(廖先旺)


哥本哈根牵动全球 气候变暖呼唤“低碳生活”

    新华网济南12月7日专电(记者吕福明、袁军宝) 随着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的召开,如何降低碳排放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围绕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减排指标的争论可能还会持续,但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做一名“低碳生活”的践行者,改变固有的生活习惯,是延缓全球气候变暖的迫切需要。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关系每个人

    哥本哈根吸引了人们前所未有的目光,因为它关系到我们每一个生活在地球上的人。

    南极冰盖的冰山融化得比以前快了,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开始消融了,沙尘暴来得比以往更猛烈了……我们脚下赖以生存的地球正在承受着气候变暖所带来的不适。济南市环保局科技标准处处长孟克非说:“温室效应、全球变暖产生的后果并不只是体现在气温上升上,还有大雪、飓风等极端恶劣天气。”

    作为发展中大国的中国,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前夕就已向世界作出了负责任的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

    “工业减排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手段,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节能,也能为碳减排目标做出非常大的贡献。”孟克非说。

    在芬兰航空公司的一张中国上海至丹麦哥本哈根的机票上印有这样的碳排放信息:上海浦东-芬兰赫尔辛基7380公里,780公斤;赫尔辛基-哥本哈根893公里,133公斤,这意味着乘客的这次旅行将向大自然排放913公斤碳。

    “除了飞机旅行外,开车、用电、吃肉、吸烟、装修等都会增加人们对自然的碳排放。”山东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所长孙立说,正是人类工业及日常活动用能增加,使固化在地面上或地底下的煤炭、石油等资源被大量开发,排放出大量碳物质,而森林又被大面积破坏,导致自然循环失衡。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每一个人践行“低碳生活”来减少碳排放。



让“低碳”伴童年快乐成长

    新华网沈阳11月15日电(记者王军、王莹)“……骑单车、坐公交、购绿电、认绿标……”在沈阳市皇姑区宁山路小学,这首节能三字经已经和校歌、校训一样,成为孩子们最朗朗上口的歌谣之一。

    “低碳”,这个一度连成年人都要理解半天的环保新名词,近年来却通过多种形式走近广大青少年,在培养一代人环境价值观的同时,也带给他们更健康、快乐的童年。     

    一个小学生的“低碳”生活    

    每天临睡前,关好所有电器,断开电源;每天起床后,洗脸刷牙用过的水都收集到一个桶里,留着冲马桶……一年多来,这些连成年人都难以持久的生活习惯,六年级小学生高歌执行得一丝不苟。

    高歌是宁山路小学节能小分队的成员,这个小分队有24名成员,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内外宣传节能减排知识,义务为周围居民计算家中碳排放量,开展活动的同时自身也在发生变化。

    在妈妈赵玉英眼里,女儿的变化甚至有些令人心疼。“她坚持要求把每天上学放学的车接车送变成步行或爸爸骑自行车接送。东北的下雪天,气温零下20多摄氏度,12岁的孩子坚持要步行上学,家长能不心疼吗!”

    高歌父亲是公务员,母亲做生意,家庭条件优越。但是,不管是在家中还是在学校,高歌已经养成了节约的习惯。

    在学校,高歌的作业纸都是两面利用,密密麻麻写满了字;只要是晴天,光线够用,教室里的灯从来不开;学校食堂午餐时,少量多次盛饭,以免浪费。

    吃完饭、洗完手,用纸巾擦一下,是成年人最随意的动作,但是在高歌和同学们的眼里,这却是一种最浪费的行为。

    “纸也是用树木做成的,纸巾用多了,我们的树木就少了。”高歌说,她早已把纸巾改成用手绢,“这可以反复多次利用,只要洗干净就行了。”如今,她的同学们已经基本上都是手绢随身带。

    不过,这么一个简单的生活习惯,个别小学生改变起来也不容易。“我的一个同学每次都不记得用手绢,我们每天都要提醒他,两个月他才改过来。”高歌稚嫩的脸上挂着丝丝成就感。     

    3年带动三百万青少年     

    辽宁是我国的重工业基地。长期依赖增加投资和物质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让辽宁的能源和其他资源的消耗增长很快,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日益突出。“这样的城市尤其需要开展节能减碳活动,从少年儿童做起,引导父母、亲友、邻居,让减碳行动立足学校,进入家庭,融入社会。”辽宁团省委书记曹爱华说。

    从2008年开始,辽宁团省委联合BP(英国石油)公司、清华大学等部门开展“辽宁省百万青少年手拉手减碳行动”,力争用三年的时间创建1000个减碳环保绿色学校、10000个青少年减碳行动小队,覆盖全省350万名中小学生。

    活动中,孩子们学会了如何计算家用电器、采暖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知道了世界水日、无车日等环保节日,他们开始节约身边的每一份资源,包括水、电、粮食、纸笔…… “虽然我现在做的只是一些微小的事,但是我坚信要是人人都有保护环境的责任心,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携手保护我们的家园,自然会给人类应有的回报。”一名少先队员在环保征文中写道。

    让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让一个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是活动的最终目标。

    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在孩子的带动下,减少了私家车出行的次数,家里换上了节能灯泡,随手关灯、关紧水龙头的习惯已经养成。在公共场所,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环保袋购物和可循环使用的餐具,购买本地的时令果蔬。     

    低碳更应从孩子抓起     

    “孩子是未来的{ldz}和主人,低碳教育更应从他们抓起。”BP公司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经理张磊说,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从现在开始,使每一个孩子都具有爱护环境的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将带来深远影响。此外,孩子能有效影响家庭,影响父母甚至祖父母两代人,进而影响周围更多的人参与环保。

    由教育部、世界自然基金会和BP公司共同发起实施,今年正式结束的“中国中小学绿色教育行动”,10年间,已辐射到全国近50万所中小学和2亿名中小学生。

    项目虽已结束,留下的是环境教育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据了解,在现在中小学的学习内容中,无论是语文、数学、地理、化学等都渗透了环境教育。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过程中,在各种课程标注里已经把对环境教育的要求渗透到各个学科中。

    但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不少挑战,对如今富裕起来的中国家庭的少年儿童来说,意识、行为的改变绝非易事。“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对孩子的溺爱心理使一些家长放松了对孩子的要求。”辽宁团省委少年部部长傅刚说。

    “低碳生活不能以降低生活质量为代价,否则只能是短期行为。”张磊说,降低碳排放并不是减缓社会前进的步伐,而应该充分发挥孩子的主动性、创造性,从力所能及的生活细节做起,拒绝浪费、xx污染,低碳生活其实是一种更好地提高生活质量的方式。

    她建议,在学校节能减碳,校领导、教师应身体力行,把减碳与学校现有的活动、特色相结合,变成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比如随手关灯,这不是一句口号,不需要死记硬背,而应该成为孩子们最自然而然的习惯。”

    傅刚说,辽宁“手拉手减碳行动”的下一步,将在学校教育、引导孩子的基础上,更大程度地发挥共青团、社会的力量,组织优秀青年企业家、大学生、退休劳模代表担任校外辅导员,用他们的专业知识,亲身经历教育孩子,进一步扩大覆盖面。


教你过健康低碳生活 其实不难

  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自12月7日开幕以来,就被冠以“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会议”、“改变地球命运的会议”等各种重量级头衔。这次会议试图建立一个温室气体排放的全球框架,也让很多人对人类当前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开始了深刻的反思。温室气体让地球发烧

  200多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大量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出,使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了。12月8日,世界气象组织提前公布的“2009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指出,近10年是有记录以来全球最热的10年。此外,全球变暖也使得南极冰川开始融化,进而导致海平面升高。芬兰和德国学者公布的{zx1}一项调查显示,本世纪末海平面可能升高1.9米,远远超出此前的预期。如果照此发展下去,南太平洋岛国图瓦卢将可能是{dy}个消失在汪洋中的岛国。

  美国媒体12月5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地球发烧也给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机。{dy},过敏加重,研究显示,随着二氧化碳水平和温度的逐渐升高,花期提前来临,让花粉生成量增加,使春季过敏加重。第二,物种正在变得越来越“袖珍”,随着全球气温上升,生物形体在变小,这从苏格兰羊身上已现端倪。第三,肾结石增加,由于气温升高、脱水现象增多,研究人员预测,到2050年,将新增泌尿系统结石患者220万人。第四,外来传染病暴发,水环境温度升高会使蚊子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登革热、疟疾和脑炎等时有暴发。第五,夏季肺部感染加重,温度升高,凉风减少会加剧臭氧污染,极易引发肺部感染。第六,藻类泛滥引发疾病,水温升高导致蓝藻迅猛繁衍,从市政供水体系到xx湖泊都会受到污染,从而引发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肝脏和皮肤疾病。低碳生活从细节开始

  二氧化碳给全球带来的危机,扣动了人们忧患意识的扳机,纵然世界各国仍就减排问题进行着艰苦的角力,但低碳这个概念几乎得到了广泛认同。

  低碳,英文为low carbon,是指较低或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对此,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任官平告诉《生命时报》:“节能就是{zd0}的减碳。”首先,减碳主要落实在生产上,如大力开发水能、核电、风能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任官平强调,减碳是每个人的责任。对我们来说,生活方式描绘了每个人的“碳足迹”(编者注:产生、使用和消费这些东西共排放了多少二氧化碳),低碳生活就是简约的生活方式。任官平还指出,从衣、食、住、用、行都可体现低碳生活。

  衣:少买不必要的衣服。一件普通的衣服从原料到成衣再到最终被遗弃,都在排放二氧化碳。少买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就可以减少2.5千克二氧化碳的排放。另外,棉质衣服比化纤衣服排碳量少,多穿棉质衣服也是低碳生活的一部分。

  食:多吃素。生产1千克牛肉排放36.5千克二氧化碳,而果蔬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仅为该数值的1/9。另外本地的果蔬和水也比外地运输来的排放二氧化碳量小。此外,低碳饮食还包括适量喝酒,如果1个人1年少喝0.5千克酒,可减排二氧化碳1千克。

  住:选择小户型,不过度装修。减少1千克装修用钢材,可减排二氧化碳1.9千克;少用0.1立方米装修用木材,可减排二氧化碳64.3千克。

  用:节电、节水。以11瓦节能灯代替60瓦白炽灯、每天照明4小时计算,1支节能灯1年可减排二氧化碳68.6千克;随手关灯减排二氧化碳4.7千克。如果每台空调在26℃基础上调高1℃,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21千克。此外,少用1个塑料袋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0.1克;只要少用10%的一次性筷子,每年就能减碳10.3万吨;少用电梯,合理使用电视、冰箱、电脑等电器,及时切断其电源。工作时,单面纸要重复利用,能电子化办公的少用纸张。

  行:少开车,选小排量车。每月少开{yt},每车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98千克,如果出行选择公共交通工具或自行车,二氧化碳排放量将会更少。此外,排气量为1.3升的车每年减排二氧化碳647千克。通过及时更换空气滤清器、保持合适胎压、及时熄火等措施,每辆车每年减排二氧化碳400千克。不仅要低碳还要碳补偿

  本次峰会上,不少国家纷纷宣布自己的减碳目标。中国外交部公布消息称,经过国务院决定,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减少40%—45%。

  此前,为了减碳,中国一直在行动。2008年,“中国低碳发展项目”启动,低碳城市建设在我国正式起步,上海和保定两市成为首批试点城市。此外,日前中国国家林业局副局长祝列克说,从1980年到2005年,中国通过植树造林等工作减少的碳排放超过50亿吨。

  在民间,也有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加入到低碳生活的队伍中来了。不久前一项涉及1.5万人的网络低碳调查显示,73.08%的人有双面使用纸张的习惯,83.33%的人自备购物袋,79.49%的人能自觉地把空调温度调到26℃,83.34%的人愿意参加环保志愿者组织的环保活动。而且,不少人会记下自己的“碳足迹”,并由此督促自己减碳。有的人会与别人分享自己的减碳小妙招,而且还经常参加“旧物交换”、“绿色出行”等活动。此外,低碳房屋、低碳服饰、低碳汽车等也更多地融入到生活之中。

  此外,国外的一些减碳做法也值得借鉴。日本和欧盟已经全面禁用白炽灯了,以欧盟为例,家家户户使用节能灯后将减排3200万吨二氧化碳。在英国,剩饭菜的处理也成为减碳的重要一环,政府有关部门给每个家庭配备了专门处理剩饭菜的垃圾桶,这样做等于减少了英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5。另外,日本发起了“碳中和”行动,在挑选住房时会选择有保温层、双层玻璃、防风装置的减碳型住房,而且还倡导国民计算自己的排碳量,并为此埋单。

  {zh1},呼吁老百姓过低碳生活的同时,还要呼吁碳补偿。所谓碳补偿就是你产生了多少二氧化碳就补偿多少。树木利用植物光合作用来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是碳补偿的{zh0}办法,一棵树生长40年,平均每年可吸收465千克二氧化碳。因此,除了过低碳生活外,还要多种树。(尤蕾)


乐活: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文凡今年29岁,在澳大利亚悉尼留学后回国,在南京一家跨国公司工作,收入不菲,住在一个xx小区内。

  文凡家的客厅地板是一种树皮制成的,这种树的树皮可以再生,树皮被剥去后,树并不会死亡;她家书房的地板是用竹子制成的,竹子生长得极快,砍掉后不久,就会长出新竹子;她家的桌子和柜子是用粉碎后的葵花子壳制成的;文凡没有私家车,每天乘公交车或骑自行车上下班;文凡和丈夫通过绕着小区快走的方式锻炼身体;为了节水省电,文凡每晚睡觉前都把所有水龙头拧紧,将插头拔出插座。文凡说,这就是她的“乐活生活”。

  2006年底以来,一个新兴的名词“乐活族”,正在讲究时尚和环保的人群中蔓延。要说控制个人碳排放,乐活族追求的生活理念是近乎xx的。

  乐活族是一个新新族群。乐活的英文全称——Lifestyle of Healthy and Sustainability,直译过来就是“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它的缩写“LOHAS”——就是乐活。

  他们吃有机的、xx食品,买当季蔬菜水果,避免过多的农药和化学肥料,购买本地食物,降低运送燃料和多余包装;他们穿衣简单朴素,衣料多选择棉、麻等自然质地,也没有过多的色彩,{zh0}没有进行过工业加工或染色,并且减少衣服干洗的次数,因为化学溶剂对环境有害;他们出行尽量步行或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增加运动量;能不买车就不买车,一定要买,则买混合动力的新型燃料车,还要定期保养,达到车子{zj0}性能又不浪费油;他们甚至热衷于使用二手货。LOHAS这个概念的出现,无形中给既要享受现代技术生活又要对自然环境负责的态度倾向下了定义。

  据统计,在西方都市社会,“乐活族”已超过一亿。当下的美国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是乐活族。在欧洲每三个人中有一个。而在中国,他们也正迅速壮大,网络上我们随处可见他们的群落和宣言。“乐活族”大多是白领,但文凡并不认为“只有有钱人才能‘乐活’”。“乐活”是一种生活态度。

  做营业员的阿敏以前没听说过“乐活族”,可她感觉自己就是一个“乐活族”:她非常节约用电,她在买家电时会仔细对比挑选,节能是{dy}选择;早就使用了太阳能热水器;她还非常节约用水,家里自动洗衣机里换下来的3趟水,都会被她合理有效地再次利用;还选择有节水功能的马桶;去超市买东西少用塑料袋,家里所有的塑料袋统统收起来做垃圾袋备用,垃圾尽量分类。

  购物:给自己

  定一个原则

  “乐活族”也许是新新族群,但“乐活行为”已如星星之火。

  朋友小卢告诉记者,去年他把买回的二手房全面改造了——墙体装上了隔热保温材料,窗户换成双层真空隔音玻璃,结果,整个冬季,他几乎不用暖气,家里还很暖和,省掉了不少空调费。

  其实,老百姓的衣食住行都与气候变化直接相关。比如一张A4纸的能源含量是0.1度电,生产每只塑料袋、每双鞋子所要消耗的能源含量,也是可以计算的。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姜克隽研究员透露,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正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他们从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产品中,包括牙膏、鞋子、皮包、矿泉水在内,分析其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所消耗的能源。人们了解各种产品的能源含量,知道什么样的产品节能,就能选择更环保的产品,减少能源的浪费,又不降低人们的生活水平。

  你知道吗?从碳排放的角度说,矿泉水的“污染”是自来水的一万倍。矿泉水本是非常清洁的,但把它从很深的地下取出来,然后要经过一系列加工、运输、销售以及空瓶回收,还要算上各种包装,瓶子、易拉罐、纸箱、塑料袋等等,所耗费的资源和能源非常之多。这样算下来,喝矿泉水产生的碳排放可就太多太多了。

  所以想减少自己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购物要有“原则”:购买季节性的水果和蔬菜,因为用来培育非季节性作物的温室需要消耗大量能源;购买包装简单的产品,因为包装的过程中消耗了较少的能量,还减少了垃圾;购买本地生产的产品,因为外地产品在运输中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购买再循环材料制造的产品。

  绿游:我们一起来承诺

  “出去旅游我尽量坐公交车,或者和别人拼车;住旅馆一定用自己的洗漱用具,坚决不用一次性洗漱东西;山上的垃圾不仅自己不扔,别人丢下的我能捡多少就顺手捡多少;不止旅行结束,平时我就会多养绿色植物。”23岁的王益供职于上海一家外贸公司,她“五一”去了苏州和杭州享受假期。与以往的度假不同,出发前她先和同伴一起在网络上做出自己的“绿游承诺”。

  五一黄金周前夕,一个名为“绿游”的网络平台正式开通。网站呼吁全国游客做个“绿客”,留住美好自然。任何网民只要在网站的中国地图上选择自己的旅游目的地,并在线做出自己的“绿游”承诺,xx的国际环保机构“保护国际”就将捐出0.5元钱,用于种树。

  树,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并通过光合作用使它转化成氧气,可以平衡地球上的二氧化碳含量,减弱温室效应。而且有20%的温室气体排放,是因为森林面积减少和土地利用方式变化造成的,这是全世界所有车辆排放的两倍!“保护国际”组织就致力于通过种植健康多样的森林,恢复xx植被,缓解气候变化。“保护国际”采用碳计算器计算出此次“绿游”网站新闻发布会的碳排放总量为4280.2kg,并承诺将在中国西南山地以多重效益造林的方式种植32棵树,抵消本次活动的碳排放。

  “绿游”要承诺的内容包括:“我会选择提供环保信息的景区、旅行社、旅馆和导游;我将计算我的碳排放并尽量选择用低碳的方式旅行;我一定不吃野生动物,不购买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我会支持购买当地生产的工艺品和食品;我会携带自己的书包,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我一定不随意丢垃圾和电池,并减少使用洗涤剂”等。

  “绿游”的号召发出至今,已经有1600多人上线做出了承诺。

  北京大学教授、“保护国际”中国代表吕植说:全球气候变暖,和我们每个人的旅行方式也有关系,这不仅仅是关系北极熊和企鹅生存的事情,而是我们大家的事。每一个人,都可以帮助减缓气候变化。


  ■“低碳”达人

  小行为大改变 “低碳族”悄然兴起

  “走路还是开车?”“爬楼梯还是坐电梯?”“室温28度还是27度?”……这些选择题,逐渐成了时下越来越多年轻人认真考虑的问题。这批以实际行动减少生活中的碳排放,支持中国政府刚刚提出的碳减排目标的年轻人,也因此得到了一个共同的雅号——“低碳族”。

  在哥本哈根气候峰会召开前夕,本报记者提前探访就在我们身边的环保新人类。

  一算吓了一跳

  我一年产生4吨碳

  在南京一家大银行工作的刘小姐告诉记者,自己会愿意尝试“低碳”生活并非突发奇想。一个月前的{yt},她偶然在网上发现有种“碳排量计算器”,出于好玩她决定计算一下自己的碳排量。

  点开“碳排量计算器”的页面,会冒出一堆问题,比如,你家里是否使用节能灯泡?你每年搭乘长途飞机的总次数是多少?……只要耐心回答完问题,计算器即会算出一定时期内你制造的二氧化碳数量。“真是只是觉得好奇,才给自己算一下的,结果,我一年竟然要制造4吨二氧化碳,比我们中国人每年2.7吨的平均水平高出了不少。”刘小姐坦言,这个实在有点超标的结果,让她蒙了,她开始意识到自己生活中的确存在很多浪费行为,“我的一些生活习惯必须改变,比如提前淘米并浸泡10分钟,然后再用电饭锅煮,可减少4.5度电,算下就能减少4.4千克二氧化碳排放呢。这些都是举手之劳,如果不做就成了浪费之源。”

  四年没买新T恤

  减少185.6千克碳排放

  31件环保T恤轮流穿,平时吃饭自带筷子……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班的戴小建用自身行动带动了周边一群同学共同倡导低碳。

  自进入学校,戴小建就参加了学校的寸草环保协会,并成为协会核心骨干。因为积极参与了很多的环保活动,他得到了不少件活动纪念T恤。“每次活动一结束,环保T恤就基本都不穿了,我觉得这个很浪费不环保,后来我想,我把它当做夏天的T恤穿,既减少了碳排放,又能多次利用环保T恤上的宣传信息,何乐而不为呢?”

  4年下来,戴小建一共攒到了31件T恤,除了入学开始买了2件外,其他夏天穿的都是这样的衣服,仅仅衣服一项,戴小建4年来就减少了185.6千克二氧化碳排放量。“夏天的衣服都是环保文化衫,不是为了省钱,少买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可节省6.4千克二氧化碳排放,我要用行动呼吁大家‘低碳生活’。”

  认养7棵香樟树

  以此抵消员工碳排量

  位于河西泰山路的帝斯曼(中国)公司在“低碳”问题上,更加直接了。他们认养了自家门前7株香樟,以此抵消员工的碳排放量。

  公司老板唐江生是个地道的英国人,他说,在欧洲很多大企业都会做“碳抵消计划”,就是计算每位员工日常活动中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然后付相应费用给专门机构,通过植树、购买环保器材等途径,来抵消公司员工的“碳排量”。

  他还真就算了一笔账:公司共有40名员工,走路和骑自行车不产生碳排量,而坐公交每公里的碳排量是0.069公斤,骑摩托车是0.094公斤、电动车是0.043公斤、地铁是0.042公斤,开私家车{zg},每公里达到0.11公斤。每位员工的交通工具,出行路线一一统计,然后通过地图计算公里数、全年264个工作日,每天一个往返……唐江生{zh1}得出全体员工使用交通工具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是9.381吨。然后再加上办公室里电脑、办公用电、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UPS电源等产生的碳排放量,公司员工出行和办公器材所产生的碳排放量一年为80.821吨。而一株乔木每天大约可以吸收0.033吨二氧化碳,一年就可以吸收12.045吨,这样算下来,他认养了7株行道树。

  “低碳”是种境界

  核心就是节电和节能

  “在工作中,尽量少用打印机;平时多走路上下班,这些都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南京理工大学毕业的张衡同样也是个“低碳生活”先行者。

  节电节能的理念充斥着他的生活。“我尽量不用打印机,而是用电子邮箱传达,这样可以‘无纸’办公。相机里的照片我不会全部打印出来,都是备份到电脑里。”

  对于电脑的使用,张衡也严格按照节电方式操作。比如将电脑显示器进入睡眠模式的时间设定在1分钟;此外,如果外出有事,他也会在电脑上设置自动关机时间,以防当天忘记关闭电脑。将这些小细节都使用上,张衡每天可以减少约2公斤碳的消耗量。

  “我家的家电几乎都是节能电器,空调只有在极端天气下才会开。”张衡说,“低碳生活”充斥着家庭生活的每一个细节。“用拖地的水冲厕所,或者浇花;用淘米水洗菜。”每一个节约的想法,都可以为减碳作出贡献。 本报记者 王娟

  ■“低碳”最前沿

  请二氧化碳到地下沉睡

  东大科学家正在研究这个看似疯狂的课题

  作为工业文明的副产品,大气中浓度越来越高的二氧化碳让享受着文明成果的人类伤透了脑筋。可再生能源、新能源要取代化石燃料尚需时日,依靠绿化来“减碳”也不可能一朝一夕完成,二氧化碳“加热”地球却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发生——有没有更快捷的“治碳”方法?

  答案是将二氧化碳赶入地下——这个看似有些疯狂的主意正成为目前世界的热门课题。引人注目的是,东大科学家也在参与这一课题的研究。

  捕获技术日臻成熟

  “在目前的环境下讨论二氧化碳的捕获与封存意义重大。”东南大学热能工程研究所赵长遂教授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学校课题组从2001年起就开始关注这一课题。

  赵教授介绍,目前采用液态吸收剂从发电锅炉尾气中吸收二氧化碳,获得高纯度的二氧化碳已经成为可能,国内已完成工业示范,研究水平与国际相当。

  “不同的燃煤发电方法有不同的CO2捕获方式,比如我们在973计划资助下进行的氧燃烧循环流化床燃烧发电技术,可以实现较低成本捕获CO2。与此同时,通过添加价廉易得的石灰石等,发生循环煅烧和碳酸化反应,在提高发电效率的同时,得到高纯度的二氧化碳,为下一步利用或封存做准备。”赵教授介绍,这些新型发电技术的国际合作目前已在洽谈中。

  封存二氧化碳是趋势

  被捕捉的高纯度二氧化碳去向何处?这才是解决温室效应最关键的一步。赵教授透露,目前对收集的二氧化碳有利用和封存两种处理方法。利用方面,华能北京热电厂,就将燃烧后烟气中捕集的二氧化碳提纯精制后,用来制作碳酸饮料,年捕获量为3000吨。但这种方式只是将二氧化碳暂时封闭,一旦易拉罐开启,捕获的二氧化碳又重新回到了空气中。

  对彻底封存二氧化碳,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展开研究和试验,通过输气管道或罐车,将高纯度二氧化碳输入地下,使其永远不能为祸人间——这项技术已经可以实现。据了解,采空或接近采空的油气田、不可采的煤田以及千米以下的咸水层都是较理想的封存地点。

  “从长远看,封存二氧化碳是大势所趋,但降低成本和确保安全性仍是关注的焦点。一旦封存的二氧化碳发生泄漏,密集的窒息性气体必定会引起人间灾难,这个后果将可能由我们的子孙后代来承担。”赵教授补充说,国内多个碳捕获项目正相继上马,但要在中国xx走通“捕获-输送-封存”全过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低碳”建议

  防止全球变暖的举手之劳

  关掉不必要的电灯难道不是举手之劳吗?事实上我们往往忘记了这一点。白天少开或关掉电灯,夜晚家里人尽量在同一个房间里活动,进出家门时随手关灯……想加入“低碳生活”一族么,不妨看看以下建议。

  ●及时关电脑

  统计数据显示,家庭中75%的用电都耗在使电视、电脑和音响等保持待机状态上。平均一台台式电脑每天耗电60至250瓦。如果一台电脑每天使用4小时,其他时间关闭,那么每年能节省约500元人民币,且能减少83%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多乘公交车

  交通产生的二氧化碳占温室气体排放量30%以上,减少此类排放量的{zh0}办法之一是:乘坐公交车。美国公共交通联合会称,公共交通每年节省近53亿升天然气,这意味着能减少15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网上付账单

  在网上进行银行业务和账单操作,不仅能够挽救树木、避免在发薪日开车去银行,排放不必要的二氧化碳,还能减少纸质文件在运输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

  ●选择小房子

  人们都向往大房子,但大房子在无形中会增加碳的排放量,还需要更多的能量来加热和制冷,就拿暖气供应来说,大房子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来维持温度。房子越大,对环境的影响也大,现在美国每户家庭每年平均要排放18吨温室气体,要消耗大量的燃料和非再生能源。

  ●舍弃牛排

  联合国数据显示,全球肉制品加工业排放的温室气体占排放总量的18%,甚至超过交通业。地球上共有15亿只家养牛和野牛,17亿只绵羊和山羊,而且它们的数量还在快速增长。如果你转做一名素食主义者,每年的二氧化碳排量将减少约1.5吨。

  ●打开一扇窗

  我们每年人均排放约25吨二氧化碳,怎样减少这个数字?有一些简单有效的方法:打开一扇窗户,取代室内空调;夏天使用空调时,温度稍微调高几度。数据统计表明,只要所有人把空调调高一度,全国每年能省下33亿度电。

  ●挂根晾衣绳

  研究表明,一件衣服60%的“能量”在清洗和晾干过程中释放。需要注意的是,洗衣时用温水,而不要用热水;衣服洗净后,挂在晾衣绳上自然晾干,不要放进烘干机里。这样,你总共可减少9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自备购物袋

  每年全球要消耗超过5000亿个塑料袋,其中只有不到3%可回收。塑料袋都由聚乙烯制成,掩埋后需上千年时间实现生物递降分解,期间还要产生有害的温室气体。下次去杂货店的时候,别忘记自备购物袋。

  ●种一棵树

  谈到全球变暖,如果你不了解复杂的碳捕捉(CCS)技术,那也不必慌张。事实上“捕捉”二氧化碳的能手就是树木本身。要是你嫌自己种树太麻烦的话,至少可以捐钱给环保组织,让他们代劳。



郑重声明:资讯 【健康新主张:" 低碳生活"就在我们身边】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