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话说盆景》获了个小奖_白炳安_新浪博客

 

此文获得2010年全国散文作家论坛征文大赛二等奖

 

话说盆景             稿号:5743

 

盆景,作为一种独特 的艺术形式,据说始于唐代,后经历代发展和不断完善,成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因此,树桩盆景也好,山石盆景亦罢,不少人皆爱之赏之。

盆景,这种由盆栽发展而成的古老而奇特的艺术产物,不仅仅展现于园林花圃,而且进入了千家万户中,成为居室风雅的衬托物,成为挂历的风景画,成为阳台的绿化展览。

我喜欢盆景,尤其是树桩盆景。有人奇而问何故。我说:山石构造的,凝固若死物,缺乏生气;而树桩育的,四季常青,宛若生命,给人更多的启迪与联想。

其实,一个人喜欢抑或欣赏什么,必然有自己的感情在里面。盆景是美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喜欢盆景,并非只出于其造型优美、奇特。在欣赏的同时,希望通过自己的观察挖掘出一些与生活有联系的东西,或寄托以言志,或咀嚼而思想,或抒情而浪漫……

小小盆内,栽下活生生的树桩,经数年精心护养:修剪、绑扎、造型,点上一石而传神,铺上绿苔而生色,让茎干粗矮,枝丫曲虬,露根显老,把荒郊野岭的孤树缩影为盆中一景,再现大自然的风貌,颇有诗情画意。难怪宋代诗人陆游说:“寸树蹙密九节瘦,一拳突兀千金直”。(《菖蒲》)

我在观赏树桩盆景时,有一个发现:树愈刚直的,则无姿态,缺少神形之美;树愈奇丑的,反有态势,婀娜多姿,妩媚动人。这对于一个人将意味着什么?

我忽然想起一个朋友,他性格外向而刚直,说什么,做什么,总是直言不讳,不善于转弯抹角,结果被视为带刺的仙人球,很少人亲近。

这便是不幸。

太直立的树桩被认为不宜做盆景之材料,弃于一隅,而曲来拐去的丑树桩却往往培养为盆景佳品。刚直而不阿附者在尘世喧嚣的环境中,所遭受的往往是冷遇,更为孤独。树木跟人是两种不同之物,但遭遇有时甚为相似。

我苦苦思索:有什么能改变这种怪现象呢?

以前我不明白被誉为“有生命的艺雕”的盆景的含义,也悟不出盆景的美在于什么。有{yt}进入盆景园欣赏盆景时,觉得形态多变,姿态万千,好看而已。几年之后,自己也培植盆景,研讨了一些有关盆景书籍,才知道树桩盆景着重表现树干、树冠、树根及枝叶的整体姿态,而美的艺术就从这些有规则的构图里体现出来。我想,一个简单的树桩被盆景艺人植下数年之后,怎么变得古朴秀雅,苍劲健茂呢?奥秘何在?

深入分析,结论似乎是:树桩盆景不是自然的生长,而是人为的造型,枝干蓄的蓄,枝叶剪的剪,原干直的则弯了,而曲干的则更曲,其自然风貌及姿态已被改变。简言之,树桩能成为盆景艺术,在于变形,而美通过变形之后显露而出。

这使我惊愕。如果有人为了得到一种肯定或抬举,而改变自己的一切去适应他人,成为一个不是“自己”的自己,从而受到他人的赞美或喜欢,那不是可悲吗?

透过事物看本质,世界上有些人的确跟树桩盆景无异,都是通过改变自身,而适应环境,达到他人欣赏的目的,从而显示出“神采”。

 

 

 

散文《话说盆景》获了个小奖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散文《话说盆景》获了个小奖_白炳安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