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柿子》:姥姥的故事和反身离开的历史– 《红柿子》影评

《红柿子》:姥姥的故事和反身离开的历史

影片资料:

片名:红柿子(1996年)

导演:王童

主演:陶述、石隽、王瑜、张世、刘若英

王童

王童导演曾任台湾金马奖评委会主席,他作品四度获得金马奖{zj0}影片,次数上仅少于六七十年代拿奖拿到手软的李行。王童的代表影片首推台湾近代史三部曲《稻草人》、《香蕉天堂》和《无言的山丘》,这个三部曲与侯孝贤的台湾历史三部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加上拍摄时间上相近,堪称影迷观看台湾电影的入门级必修。相较之下,1996年的另一大成之作《红柿子》显得低调无闻,王童仅凭影片获得了1996年金马奖的{zj0}导演提名。那一年的金马已显疲态,风光尽属姜文《阳光灿烂的日子》。《红柿子》最终只在{zj0}美术设计上有所斩获,提名{zj0}女主角的陶述和导演王童都两手空空,看起来影片并不算成功。然而日本xx电影评论家佐藤忠男的个人xx里却有《红柿子》的一席之地,它也是选单{wy}一部华语作品。虽是一家之见,却也证明《红柿子》有值得挖掘的地方。

对王童的创作生涯来说,两岸往来和解时期,{dy}时间出现的影片就有《香蕉天堂》,《红柿子》的出现恰好赶逢两岸关系开始恶化,所以影响力被弱化。即便在时间跨度上,《红柿子》与《香蕉天堂》有大部分板块重叠,然而《红柿子》的意义实在非凡,因为这是一次带有自传色彩的阶段性总结。王童谨慎梳理出的成长往事,大部分是关于姥姥和父母一辈人。身为作者本人的王童却被隐没在人堆当中,充当不起眼的观察者之一。父亲王仲廉于1991年入土为安,遗留给王童一个机会甚至是责任去认真、全面地审视父辈。不同于侯孝贤早在80年代就xx了自传的人生难题,王童只有拍完《红柿子》,心口石头方才落地。完成于90年代的《红柿子》散发着熟透的气息,晶莹亮泽、红艳欲滴。此后十年王童都没有恢复到旧有水准,与台湾电影一般江河日下,无处谈复兴。


姥姥

红柿子是齐白石的一副画,也是河南老家院子里的柿子树。红柿子这一意象在片中多次出现,具有不同含义。最浅的一层,它是维系姥姥与故土原乡的中间物。不过那棵挂满果实的柿子树只能是在记忆画面里,表现在影片中,柿子树的出现有着很工整的首尾呼应。具体于齐白石的画,那是追求柿子的寓意本身。柿字谐音世、事,五个红柿子就意味着五世其昌、家和事兴。姥姥是这么大一家子里德高望重的长者,她随身收藏着这幅画,画里画外都带有深层的情感,一朝被无奈转手时更是爆发出强大的故事感染力。

红柿子的期望来自姥姥为代表的老一辈人,对于王童这帮小字辈。大陆的印象是残缺的,毕竟他们成长于台湾。对姥姥来说却不一样了,他们迁到台湾是为形势所迫。身在台湾这片热土,没有生活无虞却不至于晚年潦倒,但客死他乡总归是触目惊心的几个字眼。《红柿子》巧妙地建立了老少两代人的一种情感纽带,姥姥对于大陆的思念与牵挂,影响了孙儿们的成长。关于这一要点,侯孝贤的《童年往事》更有温暖感人的情节描述。在小孩子眼里祖母与姥姥总是能带来快乐,垫板铅笔锦旗甚至学校杂事,《红柿子》用了太多细节去讲述有姥姥陪伴其乐融融的成长时光,虽然结局饱含无奈但全片却不会哀婉。这名老人思想传统,慈祥有趣还带有些严肃,对待子孙尽心尽力,她觉得只有把孩子拉扯大才是真的,自然处处护着他们。与此同时,父亲与母亲是缺席的,他们忙于解决一家的生计大事。


郑重声明:资讯 【《红柿子》:姥姥的故事和反身离开的历史– 《红柿子》影评】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