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车上的邂逅- 云樵的博客- 敏思博客

客车上的邂逅

闽南快运的豪华大巴在厦门海沧大桥上平稳行驶,几十个座位的车厢,只有七、八个乘客。我凭着车窗向外远眺,映入眼帘的是一碧万顷的大海,已经看不到帆影翩翩的景象,看到的是停泊的巨轮,那些劈波斩浪的机帆船,还有在海面上犁出一道道雪白浪沟的快艇。自从儿子在厦门购买了二手房,我和老伴已多次经过这横跨海面的雄伟大桥,往返于老家与厦门之间,对这海景,已是熟悉而又觉得亲切。

老师,好久没看到你了,退休好些年吧。”

我蓦然回顾,只见隔着通道的连座椅上,坐着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年夫妇,旁边有几大袋鼓鼓囊囊的行李,还有装着棉被的麻织袋。我已退休多年,对旁边的这位年过花甲的老汉,似曾相识,却一时又想不起他姓甚名谁。

老师,你学生多,家访见过的学生家长也多,难怪一时想不起来,我是林青松的爸爸呀,你到过我家的。咱家就在溪边村那株老榕树下。你还夸我的儿子书读得好,歌也唱得好。”

哦!我想起来了,林青松,高高的个子,人长得挺清秀。在那年的高中毕业班师生告别晚会上,他曾动情地唱起一首崔浩作词的歌《父亲》,

那是我小时侯
常坐在父亲肩头
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
父亲是那拉车的牛
忘不了粗茶淡饭将我养大
忘不了一声长叹半壶老酒
等我长大后
山里孩子往外走
想儿时一封家书千里循叮嘱
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
都说养儿能防老
可儿山高水远他乡留
都说养儿为防老
可你再苦再累不张口
儿只有轻歌一曲和泪唱
愿天下父母平安渡春秋”
 
林青松的音质很好,在校艺术节上他的独唱常博得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他是满含深情在唱这首歌的,眼眶里闪烁着晶莹的泪花。当他唱到“都说养儿能防老,可儿山高水远他乡留。都说养儿为防老。可你再苦再累不张口。”时,我发现有几个家在农村的同学眼眶也红了,因为,他(她)们来自并不富裕的农村家庭,如果被大学录取,虽然是天大的喜事,但高昂的学费也将使自己的父母再承受沉重压力。当年这一幕,我至今记忆犹新。我记得确实曾到过林青松的老家进行家访。他的父亲叫榕根,是个老实巴脚的农民,非常热情。摘来了自产的龙眼、荔枝让我尝鲜。记得当年榕根的身体还是挺硬朗,想不到而今须发皆白,皱纹满面,就象鲁迅笔下的闰土,而他的老伴也已是苍老许多。
   “哦!想不到在客车上遇到你,我已退休好些年了,常住在厦门孩子那里。今天想回老家看看。”我笑着回答。
“你的儿子我见过,模样长得挺好看的。在厦门工作,还买了房子,真有本事。应该成家了吧?”榕根的老伴是个心直口快的农村妇女,笑着与我搭腔。
我却难于回答。孩子虽在厦门买了房子,却是天价房,已耗尽我与老伴的多年积蓄和儿子工作多年积攒下来的钱,此外还得向银行还几十万的xx,连本带利得还上十几年。这使我心坎上总是如负巨石。相信许多家有“啃老族成员”的老年人,应当与我有相同的心情,实在难以开心舒眉。我正寻思如何含糊其辞应付过去,恰好客车颠簸了一下,榕根的老伴忙于收拾从座椅上掉落的行包,我忙岔开话题:“听说青松在省城工作,成家了吧?”
“是的,他理科大学毕业后,在省城一家外资企业工作,我的儿媳是江西的,也是大学本科生,也在外资企业打工。两个年轻人按揭买了一套五、六十平方的二手房,二房一厅。我的孙子也已二周岁了,挺可爱的。”榕根的脸上漾着幸福的光辉,看得出,这个憨厚的老农很为儿子自豪,两岁的孙子是他非常钟爱的心肝宝贝。
提到孙子,榕根的老伴也喜形于色,“老师,那孩子真是人见人爱,榕根六十多岁的人了,还常让孙子骑在脖颈上,孙子把尿撒在他的身上,他还乐得哈哈笑,亏他笑得出来,反正洗衣服的是我不是他,孙子也挺懂事,见爷爷奶奶要离开,硬是抱着爷爷的大腿不放,哇哇哇直哭……”说着说着,榕根的老伴用衣角拭着滚动泪花的眼睛。我想,老人家舍不得宝贝孙子,这是人之常情。我忙安慰他们:“离开孙子只是暂时的,用不着伤心。”
“哪里是暂时的,以后孙子要送托儿所,今后用不着我们照顾了。”榕根老伴说。
“回一趟老家,也用不着大包小包带这么多,以后再去省城,多麻烦呀。”我插话。,
榕根似乎有难言之隐,欲言又止。
“我们这次回去,就打算长住了,所以把衣裤被褥全部带上。”榕根的老伴不顾榕根一再使眼色,就象竹筒倒豆子,哗哗往外倒。“谁教我们两个没有退休金,留在省城,不但帮不了儿子的忙,还成了累赘。自己的孩子倒不敢说什么,但儿媳整天阴沉着一张脸,对我煮的饭菜嫌东嫌西。有时还摔盆砸凳的,无缘无故地骂孩子出气,其实是指桑骂槐,对我们下逐客令。你说,我们不走,还好意思赖在那里受窝囊气。”榕根的老伴看来有些文化,说起话来滔滔不绝。
老师,我的老伴讲起话来三锄头两畚箕,这不能全怪孩子。不瞒你说,青松和他的妻子辛辛苦苦。赚的总共就是四五千元钱,扣除购房每月的按揭还款,所剩的只是可怜的一点钱,米、菜、油、盐、煤气、电、水,坐公交,哪一项不要钱。孙子的奶粉要钱,孙子的玩具要钱,将来上托儿所或幼儿园,,上小学、中学,都得一笔吓死人的费用。如果上司、同事的乔迁、嫁娶等等红白大事,一张帖子送来,怎不得往外掏钱。孩子是满腹愁烦呀。股市坐滑梯似的往下跌,物价又火箭般往上窜,说实话,我与老伴也想在省城找些工做,多少赚点钱,为孩子减轻负担。但每一张招工启事都要求是18岁至35岁,我们是闲牛剩力无处出,想想倒不如回老家去。”榕根把我当成倾吐心事的知交,也打开了话匣子。
“你们两位老人家回去,孩子每月给你们多少生活费?”前座的一位中年女子转身过来,好意地问。
榕根摇摇头,说:“孩子负担够重的,我与老伴都还能劳动,老家还有田园,可以栽种庄稼,蔬菜,可以养猪、养鸡鸭。听说村里每个年纪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每月还能发五十元钱的退休金,如果是真的,就足够我们零用了。我想,如果能积攒一些钱,我们还准备帮孩子还按揭xx。给孙子帮补上学的费用。”
 
那位中年妇女说:“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你们拖生拖死,培养儿子大学毕业,如今老了,不但得不到孩子的赡养,还想着怎样再赚钱为儿子还债,值得吗?你们年纪这么大,天有不测之风云,人有旦夕之祸福,万一有了辛苦病痛,到时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你们要怎么办?谁来顾你?”
“老一辈的人还记得乌鸦反哺,羔羊跪乳。现在一些年轻人,真不象话。什么尊老敬贤,孝顺双亲,全抛到九霄云外。好象当”啃老族”是理所当然,好象老爸老妈是天生的佣人、奴才,讲话横眉竖眼,不但把老人的善言规劝当成耳边风,还动不动恶声恶气,这等忤逆儿女,依我看,既然不顾念父母亲情,当父母的也大可象丢弃破草鞋一样抛弃。管他作甚!!!”一位戴着金线眼镜的老先生愤愤不平地说。
 
榕根夫妇默然无语,我也默然无语。我的耳边。似乎又响起那深情的歌声:“都说养儿能防老,可儿山高水远他乡留。都说养儿为防老。可你再苦再累不张口……”

郑重声明:资讯 【客车上的邂逅- 云樵的博客- 敏思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