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展的路径,能够回答“如何开始”的问题。例如培训管理整个体系告诉我们有两个方向:一是自上而下,如果一个公司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则可以建设完整的组织,成立培训部门,建设一个大的队伍,全方位开展培训工作;二是自下而上,如果一个公司采取谨慎的态度,则可以从教学层面开始,尝试开发几门课程教学看一看效果。
2、各类培训活动容易定义,能够回答“是什么”的问题。例如,“培训评估”是什么?对应四个层面,应该有几个层次:培训策略评估、培训运作绩效评估、项目评估、教学评估。我们大多数培训管理工作者一提到培训评估,就局限到4R的学员评估,这样的看法不利于培训整体工作的进展。
3、各类培训活动容易定位,能够回答“做什么”的问题。例如,提到“培训管理”,那肯定不能局限到项目管理或教学管理。“项目运作”又要做什么工作呢?从项目计划、项目实施、项目督导到项目评估。
4、各项培训活动的职责容易定向,能够回答“谁来做”的问题。一般地讲四层面的培训活动可以明确地对应岗位。例如“培训管理”统一由培训委员会负责,策略层由培训总监来负责,运作层面由培训经理来负责,项目层面由培训主管来负责,教学层面由讲师来负责。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形来调整。我们有许多企业认为组织几个培训项目就是培训经理做的工作,这是极其错误的。
5、所有培训活动的逻辑关系明确,能够回答“怎么做”的问题。模型给出了某一的活动,也就是说给出了这一培训活动的工作内容。例如“项目运作”中的项目计划如何做呢?结合年度培训规划,进行培训项目需求调查研究。
6、明确功能接口。培训策略、制度建设、年度规划是预设的功能模块接口。培训策略为人力资源战略服务,具体与人力策略结合:年度规划与人力策略中的职业生涯规划对接,制度建设与人力策略中的晋升制度等对接,等等。
7、容易扩展。能够回答“如何做得更好”的问题。如果要做得更好,还需要更多的培训活动,那么如何必须给予其明确的定义、适合的定位才能做的更好,定义回答做什么,定位回答谁来做、怎么做、如何做的好等问题。例如,“资源管理”会细化到讲师体系、课程体系、教学设施、信息管理、外部资源管理的建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