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察布的绿色变奏——发展设施农业综述_长征_新浪博客
    再有半个多月,卓资县梨花镇东壕赖村的大棚马铃薯就要上市了,村民们此时已是喜上心头。去年这个季节的大棚马铃薯就卖到了2.4元1公斤,今年早已经有蔬菜商来到村里出高价定货了。“马铃薯提前两个月上市,不愁卖不上好价钱。”村民们聚在一起异口同声地说。

    这几年,乌兰察布市的农民们不仅见识了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农业的威力,也尝到了大棚、温室带来的甜头。更为重要的是,“设施农业”的概念已经在农民们的头脑里深深扎下了根。

    十年九旱催生绿色梦想

    近年来,乌兰察布市旱情接连不断且愈演愈烈,干旱已经成为常态。据统计,乌兰察布市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约为16亿立方米,其中可利用量约为10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600多立方米,不足全国人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干旱缺水成为制约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农业生产向何处去?市委、政府经过深思熟虑,确定了将发展设施农业作为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项基本方略,增强抗灾避灾能力,走高效、节水、精准农业之路。

    设施农业投入高,农民难以负担,为此,乌兰察布市及各旗县不断加大补贴力度,扩大补贴范围。全市每年争取和筹措各类资金约2亿多元,用于对设施农业的补贴:购买大中型喷灌机补贴一半,软管微喷每亩补贴200元,旱作覆膜每亩补贴20元。设施蔬菜则采取“三三制”原则,即农户筹、银行贷、政府补三个渠道筹集资金,比例各占三分之一。

    与此同时,乌兰察布市为农民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保障。他们采取专家牵头、双向选择、分组负责、市县联合的方式,抽调科技人员组成马铃薯、蔬菜科技特派小组,深入到马铃薯、蔬菜种植点开展灵活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技指导和培训工作,许多旗县还从山东寿光、河南洛阳聘请有设施蔬菜种植经验的农民专家扎根当地,一边搞生产,一边进行技术指导。

    有了政策、资金、技术上的保障,一批敢于“吃螃蟹”的农民首先受益了。2009年,乌兰察布市大旱,大面积土地颗粒无收,而四子王旗大新地村的曹爱民,却从他种的70亩膜下滴灌马铃薯地上收入了十几万元,老曹高兴地说:“种了60来年地,从没挣过这么多钱。”

    看得见的效益让农民们发展设施农业的劲头高涨。去年秋冬,全市计划推广20万亩膜下滴灌,许多农民听说后干脆要自己打井加入项目区,到目前,计划建设的20万亩一下子扩展到了30万亩。据统计,截至2009年底,乌兰察布市已拥有喷灌面积50万亩、软管微喷5.7万亩,全市旱地覆膜马铃薯面积稳定在100万亩,覆膜玉米稳定在100万亩。

    突破瓶颈带来连锁效应

    乌兰察布市的农业技术人员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当前,乌兰察布市的高效节水农业以大型喷灌圈、膜下滴灌、软管微喷、地下渗灌等形式为主,与传统灌溉相比,大型指针式喷灌机亩均节水约50%以上,软管微喷亩均节水约60%,膜下滴灌和地下渗灌亩均用水量是传统灌溉方式的八分之一,而且实现了浇水、施肥、施药的一体化和可控化,使肥料利用率大大提高。

    另一笔账也让记者感受到了高效的含意:以乌兰察布市种植面积{zd0}的马铃薯为例,旱作马铃薯亩产750公斤左右,膜下滴灌马铃薯亩均产量可达2300公斤,喷灌马铃薯亩均产2000公斤。设施蔬菜上的表现更是突出,近年来,随着日光温室、大棚的更新换代,每年可种3-4茬,亩均纯收入8000多元,比种植露地蔬菜高出近5000多元。

    节水突破了乌兰察布市农业生产的用水瓶颈,而高效则强力推动着设施农业的发展步伐,由此,一系列的变革也在这片土地上悄然出现了。察右后旗当朗忽洞苏木农民自行调整土地联户建设喷灌机25套,在喷灌机的管理上,全村成立了用水协会,制定了用水制度,用水协会以每台喷灌机为单位成立了用水小组,负责协调管理维护喷灌机及倒茬种植、规范用水秩序等,为农民自我经营、自我管理提供服务。

    这种联户经营的形式,只是设施农业给传统经营方式带来的改变之一。目前,乌兰察布市已经形成了以公司加农户、个体户承包经营、农户联合经营等多元化的设施农业发展方式。                

    多元化的发展,又加快了土地流转,推动了农业集约化经营。设施农业的建设,将大量闲置或低产土地以及其他农业生产资料,通过合法流转向农业企业或生产经营能手集中,使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农业产品优质化,逐步实现着农业生产资料和资源利用效益的{zd0}化。

    与此同时,设施农业的发展,也推动着市场销售体系的日臻完善。近年来,乌兰察布市先后引进了北京大地恒通、石家庄亚雄、河北金鹿、山东神大、内蒙古东邦等一批企业,建设了一批蔬菜加工厂和大型蔬菜批发市场,有效带动了当地订单蔬菜和销售网络的发展。一些地区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生产模式,并形成了以xxxx、批发市场为中心、以乡村集贸市场为网点、以个体经销为主体的市场营销体系。各类蔬菜销往北京、上海、山东等20多个省市区并出口韩国、日本、蒙古、俄罗斯等国家。

    菜卖得好,马铃薯更是卖得俏。全市已建成大型的马铃薯交易市场11处,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的大中型马铃薯加工企业有12家,遍布全市城乡的粉皮、粉条、粗淀粉加工点1.2万多个,全市年加工转化鲜薯可达10亿公斤。建成贮存能力在200吨以上的储窖2700座,加上农户土窖,总储存能力达20亿公斤,形成了产加销贮一体化的格局。

    丰富内涵拓展增收之路

    设施农业不仅带来了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更重要的是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据统计,2009年,全市喷灌、膜下滴灌、软管微喷马铃薯总产达到13.5亿公斤,实现总产值8.1亿元,实现增加值约4.8亿元;设施蔬菜实现总产值4.5亿元,实现增加值约3亿元。两项合计实现总产值12.6亿元,实现增加值约7.5亿元,仅这两项使农民人均增收500元左右。

    为了使设施农业这一增收之路惠及更多农民,乌兰察布市已经作出规划:将坚持大力发展以节水增产技术为核心的设施农业,把喷灌、软管微喷、膜下滴灌、地下渗灌作为今后节水农业的发展重点。全市将在三年内根除大水漫灌的浇灌方式,喷灌机覆盖面积达到100万亩,滴灌等其它各种高效节水面积达到40万亩以上,实现全市农村常住人口人均拥有1亩以上稳产保收的节水设施田的目标。

    在此基础上,乌兰察布市提出了农村工作的“三三制”工程。即通过技能培训,通过工业化、城镇化建设,促使三分之一的农民进城,实现由农民变市民;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那些有水源条件的地方、交通便利的地方,搞好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发展设施农业和现代畜牧业,使他们致富达小康;还有三分之一,就是把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老人,通过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供养起来,确保他们衣食无忧。

 

已投稿到:
  • 评论加载中,请稍候...

验证码:

郑重声明:资讯 【乌兰察布的绿色变奏——发展设施农业综述_长征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