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三夏”_laosun_新浪博客

长安的“三夏”

“三夏”者,夏收,夏播,夏藏。公社化时,没有实质上的“夏藏”,只有名曰:公购粮,即交公粮和购余粮。

龙口夺食的夏粮收割

夏收,开始在二十四节气的芒种前后,农作物,主要是小麦成熟,需要开镰收割的过程。割麦,在长安视为龙口夺食,所以,农人们特别重视。割麦又分自家人割及顾麦客割,麦客——一支赶场收麦的外地农民兄弟,在长安赶场的麦客多是商州客。

自家人割麦,在当日“恰不楞登”——一种鸟的叫的声,响起时,就要起床赶到麦田收割,按现在的钟表计时,约在上午两三点钟起床,割到天亮六点钟,一个人至少要放倒半亩,随割随手捆成麦捆,麦捆的大小,适合小孩能抱一个,大人胳臂肘能夹一个,手上再提一个为合适。七点吃早饭。自家人割麦,多是仔细地割,抛撒散落少,只是速度慢些。麦客割麦是走着割,长安人叫“走镰”,速度快,抛撒多,整块地割完后,还需用耙子耧,把抛撒的收拢。麦客割麦是按亩计算工钱的。

中午约十二点午饭,后半晌约在下午四点多钟加一顿饭,叫做吃干粮。吃干粮特别重要,因为割了多半天,体力消耗大,急需补充,所以,这顿饭不是锅盔就是蒸馍。当天所割的麦捆子,长安人叫麦个子,必须运回场里,如遇到天气不好,还要连夜堆成垛,长安人叫摞稷子,稷子摞好后,还要苫好。

麦子运回到场里,只是完成了一大半,紧接着是在太阳(日头)好时,晒麦个子,摊场,翻场,碾场,收场,扬场等工序。其间,还穿插着夏播等农活。

夏收实际在“小满”过后,准备工作就开始了。农业合作化前,农村的集市上摆满了杈耙扫帚,笸篮簸箕,推板木锨镰肘镰刃,磨刀石等夏收的农具,农人们争先恐后地挑选购买。备齐了农具,接着是“光场”。场是农家夏收的主要场地,场“光”的好不好,也会影响夏收。“光场”一般在雨后场面湿润时,先在要光的场面上撒上稍许麦糠和麦笕灰的混合物,然后,套上牲畜,拉着光面石磙,长安人叫碌碡。碌碡是石质的园柱体,说成是圆柱体只是外形上近似,实际上是两端的直径不同,因为无论是光场还是碾场,都是牲畜拉着碌碡在场内转圈,碌碡外圈的直径大于内圈,相当汽车后桥差动齿轮的作用。把场面“光”光。给场面撒灰是使光好的场不裂,不然,“日晒水泥卷”的场不能用。

在长安,夏收前还有一个过程是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看看,叫“看麦”,以示对娘家和对父母收麦的关怀。

晒麦个子是在阳光下把一捆一捆的麥个子栽在场里暴晒,使麦粒和麦穗干透便于脱粒。摊场是上午八点多钟,把要碾的麦捆摊开,并让麦穗摆放在一头,在场里晒一上午,中午两点多钟,把上午摊的麦子在原地翻个过,叫翻场。翻场后再晒两个钟头,约四点多钟开始碾场。

碾场用的碌碡与光场用的碌碡的外形相近,但在长度方向凿成一道一道的浅槽,便于把不同层次的麦穗都碾着。碌碡装在方形的框架中,框架的前端装着牲口套把可拉的环,套好牲口后,碾场的人左手拉着牲口的缰绳,右手拿着鞭子,吆喝着牲口在场里转圈碾麦穗,碾场是半场半场的碾,估计上层的麦穗颗粒脱的差不多了,喊叫:“翻场了”,这时,其他人,拿着杈开始翻碾过的上半场,牲口拉着碌碡转向下半场。当下半场碾的差不离时,再喊:“翻场了”,重复以上过程,直到全部颗粒脱完,卸牲口,开始收场。

收场是把麦笕和麦粒麦糠分开的过程。收场用的农具是:杈,木锨,扫帚,推板。杈把麦笕挑起,收拢,堆积。推板把麦粒麦糠推成堆,扫帚和木锨辅助。

扬场,是把麦粒和麦糠分离的作业,也是夏收的{zh1}的工序。扬场的工具是木锨,扫帚和推板。扬场是个把式活,首先要看风向,便于木锨把麦粒和麦糠的混合物扬起时,风把麦糠吹远些,麦粒分量重,落在内层。二是每扬一锨必须与上一锨相接,麦粒是麦粒,麦糠是麦糠,三还要看场地的大小,选定扬程。扬场完毕后,用推板把麦粒推到一起收藏,待再暴晒一次后入仓。

繁忙的夏种

夏种,分为旱田播种和水田插秧。

旱田播种在长安主要是玉米(包谷)和穀子(出小米的),还有在玉米地里间种绿豆,江豆,在穀子地里间种黄豆。旱田播种较为简单,用犁趁着割过的麦田有墒时,把田地轻轻地浅犁,撒上种子,用耱(一种用藤条编成的长方形农具)耱一遍即可。

水田播种是栽稻子。长安是在清明前几天,就收拾秧田:灌水,施底肥,撒稻种,复地膜,扎稻草人驱赶鸟雀。到夏收时,秧苗长成,收拾稻田准备插秧。

农业合作化前,水田内多种着青稞和大麦,是早熟作物,赶收麦前,稻秧已插完毕。合作化后,稻田里全种了小麦,故夏收更加繁忙。收完小麦的稻田,先用犁把田地深翻一遍,再往田里放水,叫泡稻地。泡好稻地,用凿(唸zao)子凿(一种长方形木框上装着皂角形的长约一市尺铁刺的农具),凿稻地的凿子木框的前边,装着两个可套两个牲口的装置,赶牲口的人 一手拿着鞭子,一手拽着缰绳,走在凿(zao)子的后边,吆喝牲口在没脚脖子深的水田里凿(zao)地。直到稻田里的泥块,xx成泥浆,方可栽稻子。

栽稻子的{dy}道工序是起秧子。起秧子的人坐在一个丁形的木凳上,起出的秧苗扎成小捆,插秧的人一小撮一小撮的把秧苗插入稻田里,待一块地插完,站在田头埂上看着一排排一行行的整齐的秧苗,心情十分地和悦。栽稻子这天的中饭,一定要吃大米饭,副食还有每个人加一个剥了皮的煮鸡蛋。

种完苞谷和穀子,栽完水稻,才是夏种的起始,更繁忙的田间务作将一项一项地接踵而来。

旱地是锄草,间苗,再锄草间苗,到八月江豆和绿豆成熟时,还要拾成熟的江豆和绿豆,在拾绿豆时,因成熟的绿豆壳发黑,一不小心绿豆就会洒落在地里,所以,看到外壳黑色的绿豆时,要把篮子放到绿豆蔓的下面再摘豆角。摘逐渐成熟的江豆角和绿豆角要持续到苞谷成熟。水田要捞稻子,捞{dy}遍稻子,是双膝盖跪在稻田里爬着一边除草,一边把稻苗扶正;捞完{dy}遍稻子后是“塞上底”,就是给稻子上底肥,底肥是油渣,油渣是压榨食油的剩余物,油坊把油渣制成直径半米的圆饼,在使用前要把圆饼切成核桃枣大小的块。在每一撮稻子的根部塞一块。捞第二遍稻子时,要把混在稻子中的稗子拔掉;第三遍是站着用钉耙捞。

这些劳作是在最炎热的烈日,骄阳似火下进行的。

夏藏

农业合作化以前,农户家的收藏,小户家用瓦甕,瓷缸或着板柜。大户家用蓆包,最小的蓆包也放三五石小麦。生产队时期,每碾完一场,先留公粮,再留购粮,又留牲畜饲料,然后给社员按人口分口粮。公购粮占去一大块,每人的口粮全年也只一百来斤,就没有藏的必要。所谓的公购粮饲料粮的多少,都是生产队长和生产队的会计说了算。

当前,已经不交公粮,每个农户家都有几年的存粮。国家粮库的工作人员上门收购粮食,已非往日可比。

巨变

时光进入二十一世纪,长安农村的夏收夏种xx采用了机械,联合收割机进到地里把小麦收割,麦穗脱粒,麦笕粉碎,犁地,苞谷,穀子下种一次完成。

 

 

 

 

 

已投稿到:
  • 评论加载中,请稍候...

验证码:

郑重声明:资讯 【长安的“三夏”_laosun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