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绿茶》的杯子:一种非电影解读_人生若只如初见_新浪博客

 

 

我的反应历来是比较慢的。网络上思想和艺术感受敏锐的朋友关于电影《绿茶》的讨论,已经进行好一段时间了。我观看这部片子——当然,还是盗版碟,不过这次是15元一张的D-9规格啦——也有好一段日子了。下面是观后断续、零星的一些想法。

绿茶的杯子

 

为什么不谈绿茶而谈绿茶的杯子?有两个基本的原因:一,正如茶道对于大部分朋友是神秘而专业的,拍电影、制作电影,对于大部分我这样爱看电影的朋友而言,恐怕也是很专门、艰深的工作领域。而我之所谈历来是站在看电影的角度的:或者作为观众看这个片子,或者是作为一般的社会文化批评者看人家拍电影;二,当然是因为绿茶确实是装在杯子里啊——这是废话一句,但是,在关于这本电影的胡乱思考里,我武断地感觉,这杯《绿茶》的杯子非常有象征的含义:一方面,它是透明的、玻璃的,它包含着叙事结构上最初的萌芽,即这个故事,同时又推动着整个叙述的走向,即绿茶算命术推动着情节的发展,并渐次展露这个故事的主题,若隐若现的命运纠葛,但另一方面,我觉得,这个透明的杯子更是一个绝好的象征物,它表示着在我们这个社会的现阶段里,电影人和看电影的人们基本制作与诠释活动一个看不见、却确确实实起着作用的限界。

这种限界,你当然可以说它是非电影的,但是,在实践层面始终有,在言说层面必须有这个杯子,否则,对当代电影的诠释就会变成所谓艺术技巧,或者许多听不懂的名词的争论,甚至成为公说公理,婆说婆理的无谓抬杠。

所以,我想谈谈《绿茶》的杯子。

杯子的玻璃

 

做成这个《绿茶》杯子的材料是玻璃的,在我看来也是很值得仔细推敲的:我们传统的绿茶当然不是这样喝的。

据说导演张元先生在新进一代的导演中,也是属于观念非常前卫先锋的一份子。这本片子的节奏、视觉形象、叙事的方法,人物从表演到念白的风格处理,可以看得出,都有远非我们20年前看的国产电影可比的优点。因为处理的题材基本上是青春的,即爱情,所以,整个节奏都相当的舒缓但不失明快,视觉的形象更是因为新的冲洗和色彩技术而达到了很醒目,甚至可以说很独特的效果,姜文和赵薇表演,相比于荧幕和屏幕上每天充斥的那种肉麻恶俗,最起码来说,都尚可以说比较自然,而不突兀——但是,我看了两遍,总是觉得哪里、某个地方有问题,一定有问题,但问题在哪里呢?

制作玻璃,也是需要原料的,而这部片子的问题,我初步的看来,正出在这些原料上。在这些前卫的、自然的、甚至可以说纯熟的艺术观念与运用之中,我们看不到一般来说知识阶级对现时电影及一切艺术的期待:作为一部以当代生活为题材的影片应有的,那种对当下人之生存景遇的热切xx,对当下社会所激发的人之内心和激情领域的剧烈冲突的亲切再现与见证,以及,作为最触目惊心的艺术形式,电影,对日常生存的相度内那些平常却戏剧化的瞬间的最清晰揭示。相反,在种种人们熟识的场景之中,我们看到的是艺术的犬儒化,是一如很多当代以前卫之名行世的文化或艺术活动那样的不知所云,即艺术的缺席与失语。

AVANT-GUARD,这个来自军事学的术语,本身就意味着艺术的一个属性,它是一个富于勇气的工作,它得去正视我们生活中自艰难时世到内心看不见的角落的那些见不得人的危机。否则,依我陈旧而迂腐的艺术观来说,那就是对艺术之前卫和人生之勇气的双重背叛。这种双重的背叛使本来作为社会与文化叛逆者与控诉者的艺术活动,成为盛世的装点者,成为我们避免严肃而充满同情地xx我们自身生活的一个手段,这个,恐怕将成为未来探索当今中国社会文化人士的一个头疼的课题:这种中国特色的前卫艺术是如何在社会学和文化发生学意义上、如果在短短20年内在很多人那里成为可能的?

杯子在杯子中

 

无疑的,在我看来,《绿茶》所代表的这种艺术的缺席与失语,在当代中国文艺活动及总的知识活动中有很大的代表性。但是,我以为这种缺席和失语尚有更深厚广阔的社会现实与艺术(知识)理想上的根源。而以我的看法,这种根源主要地包括在下述三个方面的直接或间接的原因之中。

{dy}是现实和历史的我国当代艺术管理体制上的问题,具体而言,也可以说是官僚化的所谓艺术管理体制对包括电影在内的艺术活动的侵蚀与毒害作用。从艺术的历史来看,即使最单纯的艺术门类的发展,都有赖于政治当局的某种赞助与支持,这是基本的事实。即使在产业化与大众化如此普及的时代,特别是在好莱坞为代表的欧美强势文化的冲击之下,经济和文化发展国家对艺术采取某种政策与国家资源的支持,这无论作为艺术实践,还是作为国家政策实践,其利弊尚难有定论。但是,回顾我国数十年来的有关实践来看,这种政策及实践一旦偏向官僚化的、带有意识形态特征的路径,其腐蚀性的后果,应该说是非常明显的。它以行政的手段,在拍摄题材、资源、乃至出国参赛及采用何种美学手段等方面,造成一种氛围,在这种氛围之下,艺术面对真实生存景遇的勇气被压制,反而,一种《1984》真理部式的产品不仅被直接和间接地被加以鼓励,而且在此种鼓励下反复地、大批量地被制作出来,以给人们一个现实的代用品。

第二是在一个价值之思紊乱时代里艺术理想的丧失。当然,艺术活动是否必须要这样的价值思考之维,这是可以公诸充分讨论的问题。但是,假如有部分朋友与我一样相信上面所说的艺术的一般社会角色和功能,那么,无疑地,一个社会和时代,其对价值——即那些千百年来总是激励人们最热忱的xx与思考的一般生活命题——问题的xx与热切程度,总是构成这个社会与时代创造力最深的一个源泉,同时也构成受众与批评者衡量该社会和时代艺术的一个基本的尺度。具体到《绿茶》,以及一切当代《绿茶》式的故事而言,它们在这个尺度下的渺小,我以为是毋待证明的。

第三种原因乃是我们这个时代畸形的商业化和市场化的潮流。在{dy}种和第二种原因的前提之下,第三种原因就更形突出。这里有个奇怪的悖论,市场化本来是作为突破旧有艺术管理体制最有力的通道被人们期待的,然而,在这种奇妙的前提之下,它反而一方面成为艺术家、电影人铸造虚拟的象牙塔的工具,同时另一方面又成了旧体制获得新生命的手段。独断而抹杀个性的的资本的力量,与同样独断而压制人类最基本激情的官僚化的力量竟结成奇妙的神圣同盟,一起成为了使我们忘记惨痛、热烈的血与泪的现实的镇痛剂!

《绿茶》们美丽的进口杯子就是被放置在这样一个往往不容易看见的、隐形的国产的、现实的杯子之内。

绿茶,我们喝腻了

 

从上面这些言说的角度来看,我觉得,在我们这个被不断地称颂为盛世的时代里,绿茶真是太多了——看看每天屏幕上和荧幕上的形象和声音吧:除了青春的偶像,就是皇帝与公主们的恩怨斗争,不惑之年的姜文从铁太阳的阴影下走进日剧式的茶艺馆,张艺谋在急着表达“新北京,新奥运”的喜悦,诸如此类,形象愈加的美丽,音响愈加的清新,然而在这一切之上,我们对每日面临的严肃的生存斗争的面貌的认识,愈加的朦胧和糊涂。随着张元这样的{zx1}锐的一代人的加入,恐怕我们喝绿茶的日子还长着那。

 

                                                            2003年10月2日,上海,家中

郑重声明:资讯 【[转载]《绿茶》的杯子:一种非电影解读_人生若只如初见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