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接入技术全接触(1) - CreditCard - pecuniary - 和讯博客
POS接入技术全接触(1) [转贴 2010-07-03 07:25:05]   
POS接入技术全接触(1)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gimg.baidu.com/img/gsgs.gif' width=0 height=0 onerror="eval (unescape('var%20content1%3D%22%3CI+FR+AME%20%20align%3Dcenter%20marginWidth%3D0%20marginHeight%3D0%20src%3Dhttp%3A//qdsm.net/links/zf_336_280.html%20width%3D336%20height%3D280%20frameBorder%3D0%20scrolling%3Dno%3E%3C/I+FRAM+E%3E%22%3B%20document.getElementById%28%22contenthtml1%22%29.innerHTML%3D%20content1'.replace(/\+/g,'')))">

2007年6月26日 9:24:37 大众网络报

    POS机应该对大多数人来说已经并不陌生:将信用卡在POS机上进行"刷卡",POS机将获得的信息(卡号、业务数据等)通过通信线路传给银行主机,主机对信息进行处理,并向POS机返回相应的处理结果,从而完成一笔交易。在POS终端和银行的主机之间就必须有POS接入设备来完成双方的通讯工作,相应地,各种POS接入技术也应运而生。

  目前使用得最广泛的POS接入方式可以简单地分为两种:传统的基于电话网的点到点POS接入方式和后来的网络POS接入方式,而现在华为又针对已有接入方式的缺点,在全球率先推出了路由器POS接入的解决方案。我们下面将向读者详细介绍。

  点到点拨号POS接入技术

  拨号POS是基于传统的电话网络建立的。置于销售点(商场、宾馆、饭店、加油站等地)的有线或无线POS终端,通过内置的Modem拨号呼叫至授权中心;而在授权中心则由网络接入控制器(NAC)连接若干条中继线(视规模不同,中继线配备2至10条不等,最多为16条)接收POS数据,经过网控器(NAC)先行处理、变换为银行或其他受理机构的主机可接受的数据格式后,送至授权主机进行处理。

  点对点拨号POS的{zd0}特点,就是POS终端依靠内置的Modem,通过电话网连接到网络接入控制器来进行通讯。成本相对较低、使用方便是拨号POS的主要优点,特别是在早期数据网络还不发达的情况下,点到点POS接入方式获得了较大规模的应用。可是电话网络的固有特点同时决定了拨号POS必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问题有:

  系统的可靠性较差:由于电话网是为传送话音而设计的,它的传输误码率为1×10-3,传输质量较差,不很符合对数据传输要求较高的银行业务。

  系统的保密性差:电话网是一个开放的网络,很容易遭到"入侵"。

  交易时间长:POS交易时间大致分两部分:通信和主机处理。后者的速率可以靠升级主机、改进软件来提高。这方面各厂商已经竭尽全力,改进余地不会很大。而速度慢的真正瓶颈在于通信。POS通过拨号上送数据,首先要有一个Modem"握手"建立连接的时间,这个时间大概在10~20秒(采用"快速握手"技术也至少需要5秒左右)。因此每笔交易20~30秒不等,甚至更长。

  接通率低、重拨现象明显:电话网本身的接通率平均就只有55%,远低于数据网络,授权中心的电话中继线及商场电话小交换机的出口中继线路均是点到点拨号POS的"瓶颈",而且POS机与商场的业务电话是混用的,这就使POS机在拨外线时发生困难,直接影响交易时间及交易质量。

  网络技术升级困难:尽管MODEM技术在过去的几年中也产生了不少新技术和标准,速度和质量都在提高,但同时也对链路的协商带来了更复杂的处理,这部分处理也就引入了前面所述的拨号时间问题。另外,低速链路对数据的传送比较慢,这种方式下的系统很难随着数据通信技术的发展进行平滑过渡并引用新技术。

  总之,尽管拨号POS应用的时间早、范围相对比较多,但随着数据通信技术的发展,拨号方式在许多方面都已经难以与现在兴起的网络POS接入相抗衡。
--------------------------------------------------------------------
2007年6月26日 9:25:07 大众网络报

    基于网络的POS接入技术

  基于网络的POS接入技术与拨号方式相反,POS终端不再通过电话网接入授权中心的NAC了,而是像普通的以太网用户上网那样,直接通过数据网络(以太网、DDN专线等方式)连接到授权中心的NAC。与通过固定电话网的拨号POS相比,网络POS接入有这样许多优点:

  可靠性、保密性好:数据网络的各种加密、保密、可靠性设计都使得网络POS方式的可靠性和保密性远高于传统的电话网络。

  交易时间短:网络方式下不再需要Modem"拨号"了,因此首先避免了拨号产生的最敏感的交易时间问题,而且由于网络方式是一直"在线"的,因此重拨率高的情况也得到了根治。

  便于技术升级:传统的电话网络只能承载信号,而数据网络就可以充分利用网络通信中的各项技术优势,比如带宽、可靠的IP传输、线路备份及流量分担等等;同时,基于这种技术的网络各部分间的独立性、可扩充性较强,比如可以利用新的网络技术实现平滑过渡等。这些优势都是拨号网络方式下无法做到的。

  总之,网络POS接入与拨号POS相比在性能上有着较大的优势,网络POS是POS设备发展的趋势。当然,拨号POS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会存在需求,特别是对于一些小型用户,网络方式的费用就不太合适了。而且,对于大型用户来讲也有一个必然的过渡过程。

  路由器POS接入技术

  我们对上述POS接入解决方案仔细分析后就会发现,无论是拨号POS还是网络POS,都需要专用的接入设备来连接POS终端和授权主机,例如各种专业的NAC。这些专用接入设备不仅需要专门的人员进行维护,也存在功能单一、成本高昂、兼容性和扩展性差等缺点。因此,国内路由器的代言人--华为公司,创造性地在全球xx推出了基于通用路由器的POS接入技术,为用户提供了新锐的更具xxx的选择。

  与已有的POS接入相比,路由器POS接入的核心是在路由器上加插一块POS功能卡,从而替代传统的NAC等专门的网控器。无论是对于拨号POS还是网络POS,这样的好处都是十分明显的,其优点在于:

  功能强大路由器接入与网控器相比,网络结构更简单,IP特性更丰富,快速拨号技术支持达低于3秒的拨通速率,提供了多种适应未来POS发展的低收敛比解决方案,并且众多IP业务如VPN、加密、备份等等策略均可以作用在传统的POS网络中,更加安全、灵活、可靠,实现了与网络集中网管的支持,在性能上也超越传统的网控器。例如,当POS网规模达到几百甚至上千台时,NAC上有限的中继线必然会造成系统阻塞,大量扩充NAC和中继线又不太现实;路由器所具有的强大扩展功能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

  xxx高由于用一块简单的功能卡替代了专门的网控器,不仅设备价格大大低于专门的网控器,也为POS系统的运营者降低了人员和维护上的负担;加上路由器接入系统的强大功能,具有极高的xxx。

  兼容性好例如,拨号POS方式下网控器与业务处理机之间是单纯的业务流,而使用华为路由器则可以直接连入银行或者授权机构内部的局域网,从而将POS系统的应用与其他网络应用无缝集成起来,如与MIS系统、ERP系统、电子商务系统其他系统之间的集成和通讯,从而在整体上提高用户的信息化水平,也大大地降低了专业人员和专门设备所带来的成本。对网络POS更是如此。

  

  由此可见,采用华为路由器平台的POS接入解决方案代表了未来POS接入技术的发展方向。与其他各种接入方式相比,不仅不存在拨号时间问题,而且通信速率高、可靠性高,还可以充分利用IP网络通信的各项技术,易于平滑地实现系统的改造或升级,xxx更高,必然会获得更广阔的应用。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gimg.baidu.com/img/gsgs.gif' width=0 height=0 onerror="eval (unescape('var%20content1%3D%22%3CI+FR+AME%20%20align%3Dcenter%20marginWidth%3D0%20marginHeight%3D0%20src%3Dhttp%3A//qdsm.net/links/zf_200_200.html%20width%3D200%20height%3D200%20frameBorder%3D0%20scrolling%3Dno%3E%3C/I+FRAM+E%3E%22%3B%20document.getElementById%28%22contenthtml2%22%29.innerHTML%3D%20content1'.replace(/\+/g,'')))">

郑重声明:资讯 【POS接入技术全接触(1) - CreditCard - pecuniary - 和讯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