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剩产能自产自销钢企意欲转战下游_中国铸造供应商联盟官方博客_百度空间

来源:中国机械网

    到下游去!在老本行挣不到钱的钢铁龙头们最近一窝蜂地向下游挺进。627上午,首钢京西重工房山基地减震器工厂落成,开始进行设备安装。到20113月,这个工厂将向吉利、北汽福田等国内汽车厂商供应减震器。

    向汽车行业延伸的,首钢并不是{dy}家。早在2005年,宝钢就对汽车零部件产业做了发展规划,在宝钢的战略规划中,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是其钢铁主业之外适度相关多元产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而完成改制不久的南昌钢铁,在方大集团接手后,也将发展目标定为——建成国内汽车零部件用钢精品生产基地,建成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建成世界{zd0}的弹簧扁钢生产基地。

    究竟是什么吸引了众多钢铁行业的纷纷下行。咨询公司AlixPartners的一份报告给出了答案。报告显示,金融危机肆虐的2009年,中国的汽车市场强劲增长,使得汽车零部件企业的产品始终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零部件企业的利润率普遍保持在8-10%以上,两倍于全球平均水平。

    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数据,2009年中国钢铁行业的销售利润率只有2.43%,不及全国工业销售利润率平均水平5.47%的一半。今年的情况仍未见显著好转,1-4月份,国内77户大中型钢铁企业的销售利润率为3.6%,仍然落后于同期的全国工业销售利润平均水平。

    但是,汽车零部件市场并非是只有国内钢企才看到的香饽饽,新日铁旗下的一家贸易公司日铁商事株式会社正在为进入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做积极的准备,其在上海的15亿日元的投资正是瞄准汽车零部件加工;欧洲钢铁巨头蒂森克虏伯已在国内拥有6家汽车零部件企业;韩国浦项也加大了在中国汽车用钢市场产业链的渗透力度,在中国共经营着16家汽车板加工中心。这意味着,国内钢企的触角刚延伸出去就将面临与国际大鳄的鏖战。

    问题的关键在于,国内钢企准备好了么?业内人士称,汽车用钢市场,除宝钢外,国内很多钢铁企业都缺乏技术积累。在发达国家,一辆新车的开发,70%的知识产权属于汽车零部件企业,而我国绝大多数零部件企业不具备产品开发能力,这意味着,对于缺乏技术积累的钢铁大佬来说,在竞争伊始就面临着致命的短板。



郑重声明:资讯 【过剩产能自产自销钢企意欲转战下游_中国铸造供应商联盟官方博客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