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眼光往往是独到的。前不久我读到xx作家叶梅主编的一篇博文,叶主编把两件看似不太相干但又热门的事放在一起评说:世界杯与青歌赛,此文让我多了一丝感慨和反思。
世界杯不是每场都好看,而青歌赛更是。但最让人烦心的不仅仅是输球的如英国、意大利和巴西的回家,也不是答不出题的如某男女xx,而是足球解说员的“贫嘴”和坐在台上“高傲并歪歪斜斜”的余秋雨(或许是镜头的缘故吧,余大文人总是歪着头,说话时嘴向上歪着)。
“看足球”一词由来已久,因为最早是在球场上看两支球队踢皮球,有了电视节目后,在电视机前看球队踢皮球。为了让不懂足球赛的人能够看懂足球,所以电视台请主持人开始说足球,主要是介绍球队的背景,球员的姓名,教练员是哪个国度的人,什么叫越位啦,犯规啦,手球啦……,但就足球本身而言,是看足球而不是听足球。现在的解说员满嘴是话,一会儿大喊“打门呀”,一会儿又大叫“太独啦”……其实他也很辛苦,整场都在一直喋喋不休地说呀说呀,既没有黄健翔的激情,也没有宋世雄的嘴快,看看晚报上迟子健、徐坤、赵大年他们那才是评球呢,而我们的解说员们,总在喋喋不休地自娱自乐地说着,既影响观众看球,又听着让人心烦!
这是世界杯。而青歌赛呢,原本是听歌,后来为了增加难度也是让xx提高素质有了问答题,所以余秋雨也就有了用武之地。余秋雨的点评往往把xx说得无地自容,让观众觉得这么简单的问题都回答不上来。其实这并不是xx的错,现在都是造星运动,年年青歌比赛,只要是得到名次的,就会有个好的前程,就会有人出你的歌带,请你唱歌,拍广告,挣得大钱。所以这些艺术生的孩子们,拼命地练习唱歌,由于从小练习唱歌,学习自然就不太好。举个例子吧,一般的孩子学习钢琴,老师教你一个小时的课,但你每天要拿出7至8个小时的时间练习,不然,一个xx的时间,你是练习不好一支曲子的。唱歌也是一样,所以学习的时间被练习唱歌给占了。我们现在注意特长生,注意学习英语,所以中文可以差点,知识可以少点,只要唱得好,戏演得好,琴弹得好就行。在现行的制度下,你很难让这些艺术特长生的孩子们能够既唱歌好,又学习好!所以嘴下留德是我们应该提倡的,多启发性地讲解,多善意地说些鼓励的话,因为他们还是孩子,他们还年轻,他们是没有你懂得多,知识广,因为你是教授,作为教授你就应该懂得多,知识广博,而他们也应该懂得多,你没有看见这些孩子们已经在进步了吗?
他们其实是可爱的,也是可惜的。从小为了心中的理想在奋斗不息,或者说是为了父母的理想在奋斗,他们的生活除了唱歌已经没有平常孩子们的快乐童年了,这是愿他们的父亲,还是应该愿谁呢?是谁制造了这一切?年年青歌赛,年年要出人才,他们不拼命能够速成吗?
过去是工人、农民最伟大,xxx让他们翻身做了主人,现在呢?他们生活如何?你余秋雨是作家首富,年收入上千万呀,多少万工人和农民的工资加起来才能够与你相比呢?他们买得起汽车吗?买得起房子吗?他们为了培养孩子不要再像他们一样受穷,所以让孩子拼命去学唱歌、跳舞、当明星,挣大钱,当你余秋雨这样的有钱人,生儿当如余秋雨呀!他们这样想,这样做有错吗?而参加青歌比赛的孩子们已经承受许多了,还要让他们承受多少才算是合理的呢?北京的房价每平米3万元,合理吗?中国足球在亚洲只是三流,可球员们年薪上百万,这合理吗?
……到是目前这种比赛似乎已经走入误区,服装华美,穿戴讲究,头发、化妆都是精心策划,大家都在追求什么?谁是推波助澜者?谁是{zd0}的受益者?青歌赛,每次能够出现多少优秀歌曲?
现在我们有多少人与事都是在上演着一出出的“化妆舞会”。
青歌赛结束了,世界杯也近尾声,他们留给大家的不仅仅是一时之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