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的发展方向_網格_百度空间

出處:

清华大学 谢晓芹 王克宏

构件技术应运而生

在信息时代,新的技术革命正在改变我们日常生活的面貌,而这场技术革命的核心是计算机软件系统。在面向对象技术给解决软件危机带来曙光之时, 分布式网络计算的巨大压力又给软件开发提出了许多新的难题,使软件开发仍处于高风险状态。新的分布式网络计算要求软件实现跨空间、跨时间、跨设备、跨用户的共享,导致软件在规模、复杂度、功能上的极大增长,迫使软件要向异构协同工作、各层次上集成、可反复重用的工业化道路上前进。为适应软件的这种需求,新的软件开发模式必须支持分布式计算、浏览器/服务器结构、模块化和构件化集成,使软件类似于硬件一样,可用不同的标准构件拼装而成。具体地说可实现下列几点要求:
从抽象程度来看,面向对象技术已达到了类级重用(代码重用),它以类为封装的单位。这样的重用粒度还太小,不足以解决异构互操作和效率更高的重用。构件将抽象的程度提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它是对一组类的组合进行封装,并代表完成一个或多个功能的特定服务,也为用户提供了多个接口。整个构件隐藏了具体的实现,只用接口提供服务。这样,在不同层次上, 构件均可以将底层的多个逻辑组合成高层次上的粒度更大的新构件,甚至直接封装到一个系统,使模块的重用从代码级、对象级、架构级到系统级都可能实现,从而使软件像硬件一样,能任人装配定制而成的梦想得以实现。近几年来,构件技术的发展已证明了它的巨大威力,在这其中,CORBA标准和Java技术的突破,功不可没!
具体地说,将构件看做是一个可替换的单元时,单纯的对象技术就不够了。构件的各种定义中都或多或少地强调了构件的一个特性:对上下文的依赖性。这一特性能够通过在规范中定义一种“use”语句而实现,也就是对所需系统资源的一种声明。尽管对这种方式很多人持有异议,他们认为使用这种“use”语句,意味着接口描述就是一种实现机制,而不是一种对实现方法的抽象,但是,对象技术却根本不支持构件的这种特性,这样不利于进行设计层的抽象,特别是在试图使用已有的构件进行集成时,经常会遇到麻烦。



郑重声明:资讯 【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的发展方向_網格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