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校杂志社前景堪忧的一些设想- 。·成追憶﹌ - 博客大巴
  • :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


          现在我终于能体会80后与90后的区别了。80后的孩子诚实、勤奋,脚踏实地;90后的孩子喜欢推脱,特别会找借口。80后的孩子做什么事情都很认真用心,90后的孩子只专注做自己的事情,没有利益驱动是不会纯粹的干的。从某方面讲,现在连孩子也越来越“国际化”了,越发我行我素以及个人主观。

          对于学校的杂志社,确实存在许多陋处。{dy},人员散杂,不精。杂志社的成员是面向全校招收的,只要是有兴趣的,都可以入社,导致了一些人只是觉得好玩进来,然后发现没意思,又不干了,这大大影响了杂志社工作的进程,尤其是那些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没有责任心,xx自顾自。当然,你无法强迫他,哪怕是条例之类的约束,也达不到效果。第二,组织机构不成熟。原因当然是杂志社不够壮大,影响力不够,每次我们的发放量只有几百份,学校还会扣除一些,使得看得到杂志的人少之又少。第三,校园杂志没有突破。形式拘泥,还要考虑各种审核因素,不符合当代大学校园的潮流趋势。第四,经费问题。这个问题最重要。因为是校园杂志,不能做太多的广告,因此,经费有限,使得杂志印刷的质量也有限,当然包括杂志社其他活动的开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学校拨的经费少之又少,连最基本的海报都需要手绘,很汗颜,真节约。

          所以,曾经社长大人说有{yt}可能学校的杂志就做不下去了,以后就没有机会做这么纯粹的东西了,顺便提到学校有意向要改成DM杂志。个人认为这个设想是十分好的,我自己也曾这么想过。我们应该要顺应趋势的,杂志社本来就应该多元化发展,如果成为DM杂志,细想来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倒不是我商业化了,相反,如果纯粹的东西有人欣赏,那就可以一直纯粹下去,关键在于,各种局限使得我们的杂志永远没有突破,人才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堂堂一个大学,连word都不会用的人大有人在,并不是批判北方的教育体系,或许这个大背景是无法改变的,不过话说回来,如果在上海,可能这个想法直接被ignore,不屑一顾了。毕竟人才太多也是件愁人的事。-。-

          回到正题上,如果杂志改成DM,那么……(思路被打断,去看毕业午会了……下次再说)





郑重声明:资讯 【对于校杂志社前景堪忧的一些设想- 。·成追憶﹌ - 博客大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