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甜白釉印花花觚

              清康熙 甜白釉印花纹花觚(凤尾尊)

 

白釉是指白瓷而言的,白瓷给人的感觉是表面施一层白釉而成,因而在人们的观念上才有白釉的概念。其实所谓白釉是使釉料的含铁量降低在百分之0.75以下,再将透明釉施在胎骨洁白的器物上,烧成后即为白瓷,表面上的釉也就是白釉了,白色无非是映出白胎的色彩而已。由此,白釉瓷被约定俗成为颜色釉瓷,即单色釉瓷。

 

鉴赏要点:一,康熙白釉瓷有三类:一是主要仿明永乐,宣德,成化的甜白釉器,除素面外,以刻,划花装饰为多见。二是浆胎白釉瓷。器物重量较轻,以刻花,印花装饰为多,白釉中稍呈黄色。三是仿宋代定窑的制品。但不具备宋代定窑器特有的竹丝刷痕及釉面泪痕,因此较容易区别。二,白釉瓷总体上制作精细,胎质细白坚致,白釉厚润微闪黄或青,(雍正时达到纯白)。三,白釉瓷除人们日常所用外,也是祭祀的重要器物。因此,官窑和民窑都有烧制。官窑的器型如花觚,太白尊,水盂等都为康熙朝所独有。民窑主要有,碗,盘,各种瓶,笔筒等文房用具等。四,官窑落款主要有“大清康熙年制”,“永乐年制”,“大明宣德年制”,虽不及永乐,宣德甜白釉瓷名贵,但传世稀少十分珍贵。民窑有的落款“朗润堂”,“希范堂”等,有堂名款的一般都较精细。留存至今已甚为难得

 

 

觚的上下细印蕉叶纹,中间细印牡丹纹。(实物上印花纹饰清晰精细雅致)



底白釉浅刻“永乐年制”篆书款。在放大镜下可见。圈足火石红自然。

 

历史背景和美学意义:

 

白釉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可以说,没有白釉瓷,特别是优质白釉瓷,就没有后来的彩瓷如,青花,五彩,斗彩,粉彩,珐琅彩等。白釉始于唐代,有“南青北白”之说。邢窑为北方白釉瓷的代表,到宋代定窑白瓷,景德镇青白瓷,元代尚白,创烧出了枢府瓷(卵白釉),到了明代永乐烧制的甜白瓷,把白瓷推到了极为xx的境界,成为皇家祭祀所用的“红,蓝,白”极富盛名的三色瓷器的一种。另外,白色的圣洁,纯净也是文人企盼的另一种生活方式和情趣。至康熙时官窑民窑极力仿制永乐,宣德甜白瓷,使白瓷这原本单一的色感变得丰满起来。白瓷体现出的恬静冷艳,超然物外的特有色感,是一个收藏家和鉴赏者需要从美学角度慢慢品味的。这时,白色体现的就是一种生活习性,准则和审美境界。

 

清康熙白釉印花花觚(也称凤尾尊),高31.5  厘米。器型规整,白釉莹润,印花线条精细雅丽。圈足,底白釉浅刻“永乐年制”篆书款。

 

 甜白瓷:明代永乐年间创烧的xx瓷器。这种白釉瓷器釉色柔和悦目,似棉白糖色,给人一种甜静感,故称“甜白”。因在甜白瓷上可填以彩绘,所以又名“填白”。甜白瓷多为明代宫廷祭品,永乐制品为最上。明宣德,成化直至康熙,雍正,乾隆多有仿制,制作精湛。真正纯白釉瓷是雍正时期完成的。

 

 花觚:大口外撇,长圆腹,鼓腹下敛,有的足底外撇,底径约与口径相当。因其口外撇呈凤尾状,故亦称凤尾尊。花觚起源于明代,至清特别是康熙中晚期形制上有了演变,是康熙瓷器典型样式之一。品种主要有青花,五彩,三彩等,白釉瓷较少见。



 

已投稿到:
  • 评论加载中,请稍候...

验证码:

郑重声明:资讯 【清康熙甜白釉印花花觚】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