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随笔- 王德禄- 职业日志- 价值中国网:中国{lx1}的财经商业新媒体 ...

     6月17日~6月19日,我们在莫斯科,这是我这次欧洲行的{zh1}一站,也是这次行程中,我呆得时间最长的一个城市。

     莫斯科位于俄罗斯的腹地,是欧洲{zd0}的城市,人口超过千万,平均每七个俄罗斯人就有一个生活在莫斯科。静静的莫斯科河横贯整个城市,绿树成荫,全市有11个自然森林区。和圣彼得堡不同,从机场到市区,两边的建筑鳞次栉比,到处都是大都市的味道。莫斯科号称是世界上最堵的城市,来接我们的Norilsk的人告诉我说堵车已经成为莫斯科人生活中的一部分。从机场到市区的距离和北京首都机场到马甸的距离差不多,但是我们高速路上走走停停,前后共花了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在机场高速路的两边,遍地都是烟头,这些烟头见证了每一次的堵车时刻。

     我们住在红场边的万豪酒店,是由苏联时期的三栋老房子改进而成的。酒店正门的斜对面是一个东正教的教堂,这个教堂只有xx的时候才对外开放。从酒店到莫斯科红场只要十几分钟的步行时间,处于莫斯科最市中心的地段。

在克里姆林宫大教堂边的合影

     在莫斯科的行程安排比较宽松,不像前面几个城市那样紧张。我们用专门的时间参观了莫斯科红场、克里姆林宫和莫斯科大学。我们还专门到莫斯科的一个有百年历史的马戏剧院去看马戏演出,这个马戏班子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每天都有专场的演出,每天的节目都不大一样。除了杂技演员的串场,我们还欣赏了狗、狐狸、海狮和老虎分别表演的精彩节目。

在马戏团剧院门口和剧团创始人铜像的合影

     在莫斯科,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各处的景点,而是每天的饭局。Norilsk公司的安排非常的周到,每天都在不一样的饭馆吃饭,这些饭馆各有特色,有俄罗斯最奢华的{dj0}米其林餐厅,也有俄罗斯最传统的xxx饭店,还有{zshy}的源自前苏联xx的电影《沙漠上的太阳》的乌兹别克斯坦餐厅,{zh1}{yt}晚上是在俄罗斯{zh0}的中国餐馆“中国饭店”、俄罗斯的正餐非常的隆重,整个过程至少需要三个小时。先是七八个冷菜头盘,每个人一些,基本上头盘吃完胃里就差不多了。然后是俄罗斯特有的蘑菇馅的面包,相当好吃,但绝不能多吃,因为真正的大菜还没有开始上。接下来是每人一份热汤,最传统的是俄罗斯红汤,也有蘑菇汤和鱼片汤,这些汤有助于消化和醒酒。喝完汤的时候基本上两个小时就已经过去了,这时候才开始上主菜,但对很多{dy}次到俄罗斯的人来说,由于缺乏经验,基本上已经吃饱了,只能望菜兴叹。当然,在享受一道道美食的过程中,伏特加是不可少的。俄罗斯人把伏特加酒瓶放在水桶里,然后把外面的水冻上。服务员倒酒的时候用毛巾裹着冰块,冰块裹着酒瓶。冰凉的伏特加要不经停留的直接滑到胃里,然后你会感觉从胃部开始,一股热量逐步的扩散出来,全身一下子暖和起来。莫斯科的伏特加非常的有特点,在热情的主人的款待下,我也喝了不少,席间我们还会不时的唱着俄罗斯的经典老歌。

     对我启发{zd0}的是那个俄罗斯的xxx餐厅,整个餐馆内部就像是在蒙古的大帐篷里,顶部是穹式结构的,内部装饰充满了东方元素。我想起了北京的莫斯科餐厅,那是何等的气派,要比这个餐厅好很多倍。但Norilsk的Andrew先生告诉我说这是莫斯科传统餐厅中{zh0}的一家。我忽然意识到,俄罗斯人骨子里头是非常东方化的,重面子,因此要在中国建造好得多的餐厅。后来我发现,越是传统的俄罗斯,东方文化的痕迹越是明显。在莫斯科大学边上的那个东正教教堂里,甚至有类似国内寺院那样的功德箱,教堂也卖蜡烛,不同的蜡烛有不同的含义,这一切都有东方文化的影子。

在莫斯科大学正门边上的据说全莫斯科香火最旺的东正教堂

     俄罗斯人崇尚力量,崇拜英雄,在克里姆林宫里,有象征俄罗斯沙皇力量的“炮王”和“钟王”,也有巨大的源自拜占庭帝国的双头鹰的国徽,只是我不喜欢俄罗斯国徽中间的那个屠龙的图案。回首过去的几百年,俄罗斯民族始终处于十分纠结的状态,“向东”还是“向西”的问题一直在困扰着他们。在表面上,俄罗斯一直在“向西”脱亚入欧,学习欧洲;但骨子里头,俄罗斯又从来没有放弃东方式的专制。他们一直在寻求一种平衡,希望能够在维持专制和脱亚入欧之间找到一种中间状态,但事实上这种矛盾使的俄罗斯一直不能够沉下来平稳发展。

在伊万诺夫广场边上的钟王

     在大宗商品价格日益飞涨的几天,俄罗斯越来越发展成为一个资源性的国家,这使俄罗斯的很多知识分子担心俄罗斯人会越来越懒,越来越没有进取心。对于这样一种担心,我是很认可的,可以说俄罗斯变成资源型国家,只是近一二十年的事情,也是全球化的一个结果。这次在莫斯科,我一直想去高新区看看,但是联系了很多人,都说莫斯科没有高新区,俄罗斯的高新区在西伯利亚!导游看我对这个事情很感兴趣,就告诉我,俄罗斯创业环境很差,要在莫斯科创办一个企业会遇到层层关卡。她说的情况让我感到现在莫斯科的创业环境相当于北京九十年代中旬。要知道,中国在九十年代,为了改善创业环境,作了很多的工作。经过这些工作,现在基本上在中国创办一个企业,从三个月的时间缩短到了一周的时间。

     在我写这篇博客的时候,我听说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到美国的{dy}站就是去硅谷,他在硅谷信誓旦旦的说要在莫斯科郊区创办一个高新区。在我看来,莫斯科创办高新区{zd0}的挑战是体制的改革,他们更需要来自中国的经验,尤其是发展高新区及其改善创业环境的经验。


 

2010-06-28 | 
2009-12-16 | 
2008-01-25 | 
2010-06-30 | 
2009-06-18 | 
2010-05-03 | 
2010-04-08 | 
2010-01-29 | 
2010-01-08 | 
2009-11-23 | 
2009-11-21 | 
2009-09-14 | 
2009-08-18 | 
2009-07-24 | 
2009-05-23 | 
2009-08-13 | 
2010-06-08 | 
2010-04-21 | 
2010-04-19 | 
2010-03-31 | 
2010-03-26 | 
2010-03-10 | 
2010-03-08 | 
2010-03-01 | 
郑重声明:资讯 【莫斯科随笔- 王德禄- 职业日志- 价值中国网:中国{lx1}的财经商业新媒体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