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停2.4G手机支付:中国移动缓兵之计| 老杳吧:LAOYAOBA.COM

??? 近期有关中国移动手机支付标准骤然成为媒体热点,不断有媒体爆料中国移动已经发文确认暂停RFID SIM手机支付标准,以老杳得到的消息,至今没有任何中国移动内部人士收到过所谓的正式发文,不清楚这份没有出处的正式文件或者邮件出自何方?

??? 虽然没有正式消息确认中国移动是否曾经发过类似文件,不过老杳猜测李跃上任后倒是非常有可能暂停2.4G手机支付的大规模采购,倒不是因为李跃更看好NFC中国银联标准,而是李跃不看好手机支付短期内的发展,暂停2.4G手机支付标准只不过是中国移动的缓兵之计。

??? 单从技术方面分析无疑2.4G RFID SIM手机支付标准更具优势,至少对于运营商不用等待专门支持NFC的手机问世,今年年初NOKIA刚刚取消一款支持NFC标准手机的发布,理由很简单:没有市场或市场太小,如果使用2.4G手机支付标准,运营商并不需要专门的手机问世,普通手机除个别款式外都可以通过更换SIM卡实现手机支付功能。

??? 之所以李跃上任后立即传出中国移动暂停2.4Ghz手机支付推广,有业界朋友告诉老杳是因为之前李跃与负责技术部门鲁向东之间的意见分歧,因为鲁向东一直以来是RFID SIM卡手机支付的大力支持者,既然李跃已经成为中国移动的xxx,首先应当按照自己的意愿停止2.4G手机支付,以如此想法判断李跃显得过于狭隘,如果真的如此,李跃还真不配担当中国移动的xxx,李跃之所以如此,更根本的原因应当在于对手机支付前景特别是短期前景的不看好,如果李跃继续支持2.4G手机支付,中国移动势必将继续大规模投入,无论是RFID SIM卡还是读卡器,面对短期前景并不明朗的手机支付,如此投入显然要冒极大的风险,如果现在暂停,即可以让外界猜测中国移动转向NFC银联标准,又可以暂停在手机支付上的巨大投入,其实无论是银联标准还是2.4G标准,服务器端的配置差别并不大,一旦中国移动真的明确手机支付前景光明,再投入巨资实现2.4G手机支付标准也不难,因为采用RFID SIM模式,中国移动只要有足够的资金便可以掌控,而使用银联标准还需要终端厂商的配合,普及起来比银联标准要方便的多。

??? 以老杳前些年从事第三方手机支付的经验,手机支付在短期内很难被看好,中国移动其实也不是{dy}个这个领域的吃螃蟹者,单论移动支付其实香港的八通卡应当是市场运作最成功的典范,可惜这些年虽然大陆很多城市都在学习复制,除上海还算成功外真正大规模应用的并不多,以北京为例,即使都属交通系统,一卡通至今北京的出租车司机都以各种理由拒绝使用,更不要说利用一卡通缴纳水电、煤气等各种费用,其中原因关键还在于部门利益使然,香港之所以能够普及是因为八达通公司本身便是由各大相关公司共同注资成立,上海之所以不错也是因为政府出面联合各部门成立了合资公司,而中国移动如果没有当地政府的支持,很难与当地事业部门达成一致,更难与已经推出一卡通的各地公交部门实现合作,作为中国移动的xxx,李跃不可能不想到这一点。

???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即使中国移动暂停RFID SIM手机支付标准消息为真,其实并不影响RFID SIM卡技术的未来前景,真正影响RFID SIM标准能否被大规模推广是手机支付是否被消费者普遍采用。谈的更具体一点,对于像国民技术、江苏长电、东信和平这样的RFID SIM卡标准大规模推广的潜在受益者,未来能否在中国移动手机支付推广中受益,最主要还是取决于未来手机支付的真正前景,至于暂时中国移动是暂停还是继续并不是最关键的因素,老杳相信一旦中国移动明确手机支付前景光明,RFID SIM卡标准肯定还是中国移动的{sx}标准。(作者,老杳)

:集成电路社区–欲知半导体动态,速上

【版权声明】:本文为老杳原创,欢迎转载,但必须注明“信息来源:老杳吧”及其他相关信息(作者姓名等),并保留原文链接。

2条评论 to 暂停2.4G手机支付:中国移动缓兵之计

  1. 我有些不同看法。中移动叫停2.4G,短期市场不看好固然是重要原因,但更重要的另一个原因是,银联操控了绝大部分pos,移动即使有资金优势,也必然得通过银联,才能完成pos机具的改造,没有银联的配合是不可能的。而缺少了pos机参与的现场支付方式,手机支付也只能在公交、地铁等小额领域实现。这与中移动的宏大设想必然不符,因为资金量相差太大。

  2. 关注者 on
  3. 回1楼:
    就“手机支付”来说的话,我宁愿它xx于小额,
    如果它可以支付大额款项的话,那安全性就是值得担忧的了。

    从日本的经验来看,“手机支付”主要场景也是:
    车票、电影/演出票、便利店(不需携带零钱)、折扣券等小额场合。

  4. 路人 on
?
郑重声明:资讯 【暂停2.4G手机支付:中国移动缓兵之计| 老杳吧:LAOYAOBA.COM】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