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新农合信息化建设提高监管工作效率_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合作医疗网_ ...
广水市位于鄂北边陲,是一个农业大县,全市总人口92万,农业人口76万,该市自2006年启动合作医疗工作以来,每年的参合人数均在45万以上,2009年,参合农民达69.85万人,参合率91.28%。如何管理好众多的参合对象和由此产生的业务数据,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自2007年5月该市全面启动信息化管理以来,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已初步实现了网上结算、网上审核、网上监管、网上转诊和网上办公的预定目标,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平稳、持续、健康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该市合作医疗于2006年元月1日正式启动,在各项政策亟待出台,合作医疗工作千头万绪当中,领导将合作医疗信息化建设列入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一是专人负责。市合管办在组建之初,就把网络建设作为头等大事,首先确定了合管办的网络管理人员,并要求网络人员通过培训、学习等途径尽早熟悉网络管理知识,尽早启动网络信息化管理。二是配齐设备。在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该市卫生局挤出资金为合管办配备服务器和网络办公设备,并接入10M光纤供合管办专用,为各乡镇合管站配备了合作医疗专用电脑,确保每点1M专线联网,要求各医疗机构配专机用于合作医疗网络结算。三是经常培训。合作医疗启动以来,该市合管办先后组织软件操作知识、网络知识、计算机操作等各类知识培训15余场次,培训人员达600余人次。通过培训,合作医疗管理人员和医疗机构结算人员的计算机水平和软件操作技能有了大幅度提高,为该市合作医疗信息化管理全面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四是专班督导。参合人员的基础信息健全是合作医疗信息化管理的根本,几年来,合作医疗基础信息录入已经成为该市卫生局、合管办每年合作医疗工作督导的重要工作之一,每年资金征收工作结束后,该市卫生局、合管办都要例行成立工作专班,分片驻点督导各乡镇及时完成基础信息录入工作,确保合作医疗信息网络化管理按时启动。
    为使合作医疗信息化管理发挥应有的作用,2007年,该市与武汉某软件公司联合开发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医疗救助信息系统”(以下简称新农合系统)。在严格遵照卫生部颁布的建设标准前提下,本着“方便实用、提高效率、利于监管、功能齐全、便于拓展”原则,积极开发新农合系统的各项功能:一是操作程序智能化。通过不断优化模块功能,减少操作环节,尽可能多地增加智能操作,如更换某一个参合农民的亲属关系后,其家庭成员的亲属关系能自动转换;输入疾病名称,项目名称、结口对应时,用模糊查询快速定位;输入合作医疗证号后,自动显示该证号对应的家庭地址;单项审核扣减后,系统自动合并单项扣减情况;超标收费项目以红颜色标示出来,提醒审核人员等等,通过这些智能化的操作,减少了录入人员上机操作的时间,提高了监管、审核和操作工作效率。二是门诊台帐电子化。启用了门诊家庭台帐信息化管理后,使困绕合管人员的手工台帐得到了彻底解决,与手工下帐相比,下帐时间平均节省了7-10天的时间,电子台帐的启用,相关报表、帐户余额的统计变得轻松自如,同时避免了手工统计的误差和帐户的风险,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三是住院审核网络化。随着功能的不断改进和完善,网上审核已经成为该市的主要审核方式,新农合系统具备的明细审核、自动汇总的功能,使得网上审核xx可以替代手工审核,只有在遇到有疑问的时候才需调阅纸质资料或医疗机构的病历资料。网上审核的实现,使得审核工作随时随地即可进行,既节约了时间,又节约了资料的存储空间,医疗机构也可随时了解医院的扣减情况,以便于及时改正。四是统计报表程序化。我们将日常所需的各类报表,如财政公示、参合报表、审核报表、指标控制报表都设进软件,通过信息技术对合作医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制定政策提供依据,并动态反映医疗机构每日在院人数、出院人数、住院费用、报销费用等,为该市合管办工作人员组织查房提供了一线资料。五是业务操作痕迹化。住院信息、参合信息的修改,各类业务数据的删除、取消、召回,住院、门诊、转诊、慢性病等模块的操作登记时间,各类业务的初审、复审、审批的具体操作人员,都在新农合系统中留下了“痕迹”,通过“痕迹”追踪,既利于明确责任,也便于追究责任。
    通过几年的运行,该市新农合信息化建设得到不断巩固和提高。一方面新农合系统功能得到加强。该市新农合系统从最初仅具备门诊、住院功能的单一系统发展到门诊、住院、慢性病、健康体检、门诊统筹、单病种付费、特殊病、网络办公和磁卡管理以及民政医疗救助相结合的多功能系统。如慢性病模块的推出,为慢性病患者就诊后即时报销和磁卡管理提供了可能;门诊统筹模块的推出,并将相关控制措施设进新农合软件后,为门诊统筹监管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制证模块的推出,加强了对参合农民的管理,减少了人为xx行为;网络办公的推出,为合作医疗信息、政策的及时发布创造了一个良好的互动平台;磁卡功能的推出为下一步推行磁卡管理创造了条件。这些新功能的推出,为该市新农合工作的顺利推进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管理念的不断渗透。推广和使用新农合系统,不仅仅只局限于满足日常的工作需要,更重要的是能融进合作医疗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和手段。几年来,新农合系统不断注入管理“思想”,先后将例均费用控制警戒线、超标收费红色标示、目录外用药比例控制、三级审核制度、限时登记、限时录入、项目对应控制、结口数据导入规则、各类数据修改权限、转诊登记与费用报销联动,各类业务操作的“痕迹”跟踪等等,通过在系统中融入管理理念,使不好监管的工作变得轻松自如,个人行为无处藏身,暗箱操作成为历史,有力地促进了监管工作,保障了基金安全,维护了农民权益。又一方面合作医疗信息网络成功启用。为更好地对外宣传政策和该市合作医疗工作的动态,2008年3月该市开通了“广水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网”站,通过这个电子政务平台,将该市的合作医疗政策、工作动态、信息、补偿公示发布到互联网上,让网民朋友随时随地都能了解合作医疗政策。截止目前,网友们通过网站向该市合管办提出政策咨询10余起,申请网站会员30余人,网站点击10000余人次。在较大层面上发挥了网络平台宣传“直通车”的作用。再一方面新农合系统与医院管理系统无缝对接。减少工作量,实行信息资源共享是合作医疗信息化管理的最终目的。在这样的原则指导下,根据湖北省卫生厅有关文件要求,该市对已上医院管理系统(以下简称HIS系统)的医疗机构,全部按要求与新农合系统进行对接,实现资源共享,并对项目对应一次性审定完毕后进行锁定,医疗机构新增项目必须经市合管办审批后方可进入新农合系统,否则不予补偿。通过结口数据的实时导入,将医疗机构真实的项目完完整整的导入到新农合系统中,既为网上审核提供了数据,也促使医疗机构的监管由事后控制变为事前和事中控制。
    新农合系统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提高的系统工程,只有充分挖掘其潜力、发挥其作用,才能更好地为新农合工作服务。下一步,该市将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拟投资80余万元,对全市未上HIS系统的医疗机构全部实现信息化管理,在村卫生室推行信息化管理,配备电脑,逐步在全市实行网络化管理。加快推进市外定点医疗机构HIS系统与新农合系统对结工作,积极推行磁卡管理和省级定点医疗机构即时结报工作,促进广水新农合信息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郑重声明:资讯 【加快新农合信息化建设提高监管工作效率_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合作医疗网_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