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技术(四)_瑞丰电梯_新浪博客

十八、管路、线槽敷设原则

1. 与可移动部分的最小距离:机房 50mm ,井道 100mm 

2. 线管、线槽应用阻燃材料。

3. 线管弯头超过 只应设接线盒。

4. 水平、垂直偏差不大于 2/1000 ,全程{zd0}偏差不大于 20mm 

5. 水平支承点间距 1.5 米,垂直支承点间距 米。

6. 软管弯曲半径大于软管半径的 倍。

7. 软管支承点间距不大于 1000mm ,自由端头长度不大于 100mm 

8. 线管内导线总面积不大于线管内净面积的 40% 

9. 线槽内导线总面积不大于线槽内净面积的 60% 

十九、接地接零

1. 电气设备金属外壳应有易于识别的接地端。

2. 接地电阻值不大于 Ω。

3. 接地线应用铜芯线。

4. 接地线截面积不应小于相线的 1/3 

5. 接地线截面积对裸铜线不应小于 4mm 

6. 绝缘线不应小于 1.5mm 

7. 线槽接头、电线管弯头、束结、分线盒应跨接接地线。可用 5mm 钢筋作跨接线。

8. 轿厢接地线如用电缆线不得少于 根,截面积大于 1.5mm 

9. 接地线应用黄绿双色线。

10. 零线与接地线应始终分开。

11. 保护接地与保护接零不得混用。

二十、井道

1. 当相邻两层门地坎间的距离超过 11 米时,其间应设置安全门。

2. 检修门、安全门和检修活板门均不得朝井道内开启。

3. 门和活板门均应装设用钥匙操纵的锁,当门、活板门开启后不用钥匙也能将其关闭和锁住。

4. 检修门与安全门即使在锁住的情况下,也应能不用钥匙从井道内部将门开启。

5. 只有检修门、安全门以及检修活板门均处于半闭状态时,电梯才能运行。

6. 电梯运行部件之间水平距不小于 0.3 米,隔离栏贯穿整个井道高度。

7. 电梯提升高度大于 30 米,应装对讲装置,应有补偿装置(绳或链)。

.电缆线移动弯曲半径

芯不少于 250mm 

16~14 芯不少于 400mm 

如多种规格共用,以{zd0}弯曲半径为准。

安全要点:

   1. 多人配合维修电梯时,要做到思想集中,相互之间有呼有应,做好配合工作。

    2. 如果要用三角钥匙打开厅门,一定要看清楚轿厢的位置,不要想当然地认为电梯一定就在什么位置。

    3. 打开厅门进入轿顶时,不能立即关门,首先要把检修开关置于检修档,按下急停开关,打开轿顶灯,在轿顶站稳后方能关上厅门。

    4. 出轿顶时,首先要打开厅门,再将轿顶检修开关,急停开关,照明开关等一一复位,到达厅外后再关上厅门。(如果人站立在厅外能操作到以上开关,应站到厅外后再复位以上开关)

    5. 轿厢运行时,不要把身体探到拦杆之外。不要在骑跨处作业。

    6. 在轿顶时,万一遇到电梯失控运行,千万保持xx,应抓牢可扶之物,蹲稳在安全之处,不能企图开门跳出。

    7. 在地坑工作时,应该切断地坑检修箱的安全开关。爬出地坑时,一定要保证厅门在打开状态下,方能接通地坑的安全回路,然后迅速爬出地坑。(如果在厅外能操作安全开关,应在人爬出地坑后再接通安全开关,然后再关门)

    8. 如果必须要短接门锁检查电梯门锁故障时,千万要保证电梯处于检修状态。检查完毕后,务必先断开门锁短接线后才能让电梯复位到正常状态。

    9. 检修有应急装置的电梯,在使用应急开关时,务必保证厅门处于关闭状态,防止他人跌入井道。进入地坑工作,如果1楼门要开着,必须在厅门外挂警戒标志或专人看护,切实做好防止他人跌入地坑的措施。

    10. 当需要切断电源检修电梯时,应挂上“有人操作,禁止合闸”的警示牌。在进行带操作或使用电动工具时,要切实做好防止触电的安全事项。

技术要点

安全回路

作用:

   为保证电梯能安全地运行,在电梯上装有许多安全部件。只有每个安全部件都在正常的情况下,电梯才能运行,否则电梯立即停止运行。

   所谓安全回路,就是在电梯各安全部件都装有一个安全开关,把所有的安全开关串联,控制一只安全继电器。只有所有安全开关都在接通的情况下,安全继电器吸合,电梯才能得电运行。

常见的安全回路开关有:

   机房:控制屏急停开关、相序继电器、热继电器、限速器开关

   井道:上极限开关、下极限开关(有的电梯把这两个开关放在安全回路中,有的则用这两个开关直接控制动力电源)

   地坑:断绳保护开关、地坑检修箱急停开关、缓冲器开关

   轿内:操纵箱急停开关

   轿顶:安全窗开关、安全钳开关、轿顶检修箱急停开关

故障状态:

   当电梯处于停止状态,所有信号不能登记,快车慢车均无法运行,首先怀疑是安全回路故障。应该到机房控制屏观察安全继电器的状态。如果安全继电器处于释放状态,则应判断为安全回路故障。

故障可能原因:

   1. 输入电源的相序错或有缺相引起相序继电器动作。

   2. 电梯长时间处于超负载运行或堵转,引起热继电器动作。

   3. 可能限速器超速引起限速器开关动作。

   4. 电梯冲顶或沉底引起极限开关动作。

   5. 地坑断绳开关动作。可能是限速器绳跳出或超长。

   6. 安全钳动作。应查明原因。可能是限速器超速动作、限速器失油误动作、地坑绳轮失油、地坑绳轮有异物(如老鼠等)卷入、安全契块间隙太小等。

   7. 安全窗被人顶起,引起安全窗开关动作。

   8. 可能有的急停开关被人按下。

   9. 如果各开关都正常,应检查其触点接触是否良好,接线是否有松动等。

   另外,目前较多电梯虽然安全回路正常,安全继电器也吸合,但通常在安全继电器上取一付常开触点再送到微机(或PC机)进行检测,如果安全继电器本身接触不良,也会引起安全回路故障的状态。

门锁回路

作用:

   为保证电梯必须在全部门关闭后才能运行,在每扇厅门及轿门上都装有门电气联锁开关。只有全部门电气联锁开关在全部接通的情况下,控制屏的门锁继电器方能吸合,电梯才能运行。

故障状态:

   在全部门关闭的状态下,到控制屏观察门锁继电器的状态,如果门锁继电器处于释放状态,则应判断为门锁回路断开。

维修方法:

   由于目前大多数电梯在门锁断开时快车慢车均不能运行,所以门锁故障虽然容易判断,却很难找出是哪道门故障。

我的维修建议:

   1. 首先应重点怀疑电梯停止层的门锁是否故障。

   2. 询问是否有三角钥匙打开过层门,在厅外用三角钥匙重新开关一下厅门。

   3. 确保在检修状态下,在控制屏分开短接厅门锁和厅门锁,分出是厅门部分还是轿门部分故障。

   4. 如是厅门部分故障,确保检修状态下,短接厅门锁回路,以检修速度运行电梯,逐层检查每道厅门联锁接触情况(别忘了被动门)。

   注意:在修复门锁回路故障后,一定要先取掉门锁短接线,方能将电梯恢复到快车状态。

   另外,目前较多电梯虽然门锁回路正常,门锁继电器也吸合,但通常在门锁继电器上取一付常开触点

再送到微机(或PC机)进行检测,如果门锁继电器本身接触不良,也会引起门锁回路故障的状态。

安全触板(门光电、门光幕)

作用:

   为了防止电梯门在关闭过程中夹住乘客,所以一般在电梯轿门上装有安全触板(或光电或光幕)。

   安全触板:为机械式防夹人装置,当电梯在关门过程中,人碰到安全触板时,安全触板向内缩进,带动下部的一个微动开关,安全触板开关动作,控制门向开门方向转动。

   光电:有的电梯安装了门光电(至少需要两点),一边为发射端,另一边为接收端。当电梯门在关闭时,如果有物体挡住光线,接收端接受不到发射端的光源,立即驱动光电继电器动作,光电继电器控制门向反方向开启。

   光幕:与光电的原理相同,不过是有许多发射点和接收点罢了。

故障状态:

1. 电梯门关不上

现象:电梯在自动位时不能关闭,或没有关完就反向开启。在检修时却能关上。

原因:

   安全触板开关坏,或被卡住、或开关调正不当,安全触板稍微动作即引起开关动作。

门光电(或光幕)位置偏或被遮挡。或门光电无(光幕)供电电源,或光电(光幕)已坏。

2. 安全触板不起作用

原因:

   安全触板开关坏,或线已断。

维修:

  查明原因后修复。

关门力限开关

作用:

   有的电梯门装有关门力限开关,当门在关闭过程中如果受到一定阻力门却仍然关不上,则该开关动作,门向开门方向旋转。

   有的变频门机虽然没有这个开关,但也有类似的功能。在关门时如果遇有一定的阻力,通过变频器的计算门机电流超过一定值时仍不能关上,则向反方向开启。

故障状态:

   当关门力限开关有误动作时门会始终关不上。

开关门按钮

作用:

   自动位时,如果按住开门按钮,则电梯门长时间开启,可以方便乘客多时正常进出轿厢

 按一下关门按钮,可以使门立即关闭。

   检修位时,用来控制电梯的开关门。

故障现象:

   有时开关门按钮被按后会卡在里面弹不出来。如果开门按钮被卡住可能会引起电梯到站后门一直开着关不起来。关门按钮被卡住会引起到站后门不开启。

维修:

   查明原因,保证按钮动作灵活可靠。

厅外召唤按钮

作用:

   厅外召唤按钮是用来登记厅外乘客的呼梯需要。同时,它有同方向本层开门的功能。如电梯向上运行时,如按住上召唤不放,则电梯门会长时间开启。(有的电梯被设计成超过一定时间后就强制关门)。

故障现象:

   有时召唤按钮被卡住时电梯会停在本层不关门。或过一段时间强制关门后运行,然后每次都要驶向该层停留一段时间。

维修:

   查明原因,保证按钮动作灵活可靠。

已投稿到:
  • 评论加载中,请稍候...

验证码:

郑重声明:资讯 【电梯技术(四)_瑞丰电梯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