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on玩家必读!Part.01_つきよのこんぱく_百度空间
Content:
1. 感光元件
2. 镜头
3. 测光系统
4. 对焦系统
5. 内部核心
6. 影像处理流程
7. 操作与功能
8. 配件
9. 等级分类及机身进化表
10. 镜头与IS历代表
11. 配备非球面, UD, 萤石的镜头
12. Canon用家好评镜头

1. 感光元件
用家步入DSLR(Digital Single-Lens Reflex Camera)的其中一个原因, 应该是DSLR拥有大型的感光元件吧!!
感光元件的功能和以往的菲林相似, 都是把影像纪录下来,
不过储存媒介就不是感光元件本身了, 感光元件只是接收讯号的一项工具,
记忆卡就肩负起储存的责任, 那麽DSLR和DC(Digital Compact Camera)的感光元件有什麽分别呢?

Canon DSLR所用的感光元件:
1. FF (全片幅, Full Frame) - 36mm x 24mm (1Ds series, 5D series)
2. APS-H - 28.7mm × 19.11mm (1D series)
3. APS-C - 22.2mm × 14.9mm (1000D, 300D-500D, 10D-50D, 7D, D30, D60)

Canon DC所用的感光元件:
1. 1/2.3”-1/2.5” (IXUS series, PowerShot SX, S, A, D series)
2. 1/1.7” (PowerShot G, Pro series)

相对DC而言, DSLR的感光元件面积大许多
基本上面积愈大, 可容纳的像素就可以愈多,
但像素增加的时候同时也会令密度增加, 一粒像素与另一粒像素之间的距离(像素间距)就会愈近,
出现讯号互相干扰的情况亦会增加, 使照片出现杂讯(noise)和颗粒, 画质变得粗糙,
所以面积愈大, 像素间距就可以较大, 互相干扰的情况亦可以减少, 照片出现杂讯(noise)和颗粒的机会当然亦较少,
画质较为纯淨, 所以FF的其中一项尊贵之处就是低杂讯的影像了


* APS-H 面积只有FF 面积的63.45% (1D series)
* APS-C 面积只有FF 面积的44.44% (1000D, 300D-500D, 10D-50D, 7D, D30, D60)


由此可见, FF的面积与另外两款感光元件的面积有很大差距


感光元件的种类

1. CCD – Charge Coupled Device 电荷藕合元件
传统DC所採用的感光元件, 透过电荷接收光线的反应, 把光线讯号转化成影像,
由于需要高压电流驱动, 所以耗电量亦较大, 产生的热量也较多. Canon现时只有DC採用CCD感光元件.

2. CMOS – Complement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十分流行的感光元件, 是半导体的一种. 由于电压较少, 所以有低耗电的优点.
Canon一直致力发展CMOS, 大部分EOS DSLR都是採用CMOS感光元件.

焦距转换
由于APS-C / APS-H 感光元件的面积比FF少, 只会接收镜头{zh1}一块镜片的中央光线, 从而产生"焦距增长"的现象,
一般镜头标示的焦距都是以135mm(FF)的焦距作为标准, 所以APS-C / APS-H 机身必需利用焦距转换系数计算相对的焦距(实际焦距不变),

公式:
APS-C 机身: 镜头标示mm x 1.6 = 相对焦距 < 只适用于Canon !!
APS-H 机身: 镜头标示mm x 1.3 = 相对焦距
FF 机身: 镜头标示mm x 1.0 = 相对焦距 (没有任何转换)

formats.gif

ps_formats.gif

那麽焦距转换是好还是坏呢?
在广角端(即细mm), 焦距转换令相对焦距增加, 使镜头广角端不足 (即唔够wide)
在望远端(即大mm), 焦距转换令相对焦距增加, 对远摄十分有利
同时, APS-C/APS-H 感光元件只会接收镜头{zh1}一块镜片的中央光线, 镜头边缘的光线不会在APS-C/APS-H 感光元件上成像,
而镜头边缘的成像通常较差, 所以APS-C/APS-H 机身拍的相片边缘通常有较好的质素, 失光问题亦较轻微 (在理论而言)
但喜欢广角镜的朋友, 焦距转换令他们十分xx, 因此没有任何焦距转换的FF机身能发挥广角镜应有的视野

无缝隙微透镜设计
Canon CMOS的新设计, 应用在7D, 50D和500D的感光元件上, CMOS的集光能力比以往更高, 杂讯量大幅减少


2. 镜头
买一支镜头必须先了解镜头的特性和功能, 也要知道它们的焦距和光圈等资料

在此先举一例:
EF-S 15-85mm f/3.5-5.6 IS USM
首先, EF-S是镜头的种类; 15-85是镜头焦距, 15即是广角端焦距, 85即是望远端焦距,
广角端mm愈少就代表愈wide, 望远端mm愈大就代表可摄距离愈远;
f/代表光圈值, 之后的3.5就是15mm时的{zd0}光圈值, 5.6就是85mm时的{zd0}光圈值,
IS即是有防震功能,  USM即是有超声波马达

再举一例:
EF 16-35mmf/2.8L II USM

EF是镜头的种类; 16-35是镜头焦距, 16即是广角端, 35即是望远端; f/代表光圈, 之后的2.8就是光圈值,
由于此镜属于恆定光圈, 所以任何mm都使用f/2.8光圈,
L代表这是高级镜头, USM即是有超声波马达。

镜头焦距对比

- Focal Length Comparison

名词缩写解释:

非球面镜片=可以做到一般球面镜无法做到的将平行光线收纳于一点上的镜片,可以减少影像变形(桶形与枕形变形)、令镜头体积减小等优点。

移轴镜=CANON的移轴镜係TS-E镜,呢种镜头在影如建筑物时,可以修正由高低的差异而造成的变形。

增距镜=接驳后可增加镜头的焦距,但光圈亦会因此而缩小,一般的增距倍率为1.4X, 1.7X, 2X, 3X,当中以1.4X及2X最常用。

点测光=测光的范围以相机视窗中央5%以下为准则,令摄影师可以更好掌握想要的曝光程度。

EF=CANON 全幅镜头的型号。

USM=CANON的超声波对焦马达,又分为微形及环形USM。

Tele=指远摄镜头或镜头的远摄端。

Mount=接口。

MTF=光学质素图表,可作为一支镜头光学表现的参考数值。
*教你如何解读MTF图:点这里

RAW=相片未经后期压缩的原始档,所以比一般使用的JPEG档具备更大的后製空间。

Tiff=相片格式的一种,好处是后製空间比JPEG大,但容量惊人(比RAW档大三至四倍)。

CPL=环形偏光镜。

ND=减光镜,一般的係ND2, ND4, ND8.

MARCO=微距镜、近摄镜。

z镜=该指PANTEX的{dj0}ZX镜头。

TS镜=移轴镜。

EX镜=SIGMA的{dj0}镜头。

T*=蔡司的{dj0}镜头。

DX=指NIKON的aps-c数码镜头。

AF-S=NIKON的超声波自动变焦镜头。

IF-ED=NIKON的内对焦-具低色散镜片的镜头。

DG=镜头经针对镜码相机而作出优化处理的镜片。

Softfocus=柔焦。

EF-S=CANON用在APS-C面积感光元件上的镜头。

Notes:
若果mm只有一个数值, 即是定焦镜, 不能变焦(zoom)

* 若果f/后只有一个数值, 即是镜头有恆定光圈, 在任何mm都可以有相同的{zd0}光圈值, 定焦镜则只必定有恆定光圈


DSLR - Digital Single Lens Reflection 数码单镜反光相机
备有反光镜、副反光镜、棱镜、独立对焦系统等,
有高影像处理速度和优质的影像

360px-SLR_cross_section.svg.png

1. 镜头
2. 反光板
3. 焦平面
4. 菲林或感光元件
5. 磨砂取景屏
6. 凸透镜
7. 五稜镜
8. 取景器

EF – Canon EOS 镜头接环
Canon的接环系统, 于1987年面世, 取代了以往的FD接环,
当时研发此接环的目的就是要达到全电子化, 令所有用家都能享受电子化的各种好处,
例如全自动光圈控制, 全自动曝光系统等, 适用于所有EOS机身

EF-S - Canon EOS APS-C 感光元件机身专用镜头
EF接环系统的其中一员, 于2003年面世, 专为APS-C 感光元件的DSLR设计,
特点是採用短后对焦(Short Back Focus)技术, 它的成像圈(Image Circle)较小
只适用于EOS 20D, 20Da, 30D, 40D, 50D, 7D, 300D, 350D, 400D, 450D, 500D, 1000D

TS-E – Canon Tilt-Shift 移轴镜头
EF接环系统的其中一员, 于1991年面世, 属于特殊镜头类别, 移轴镜头可修正光轴偏移问题和创造极浅景深,
Canon TS-E移轴镜头系列的特别之处是拥有AE(Auto Exposure)自动曝光功能,
这是由EF全电子化接环系统所赐的优点, 但仍需要手动对焦
TS-E系列: TS-E 17mm f/4L, TS-E 24mm f/3.5L II, TS-E 45mm f/2.8, TS-E 90mm f/2.8

MP-E – Canon 高放大率微距镜头
EF接环系统的其中一员, 属于特殊镜头类别, 相比一般Macro镜头, MP-E镜头有高放大率的优点, {zg}可放大至5倍(1-5X),
只能配合EOS 1Ds Series提供AE自动曝光功能, 其他机身没有此功能, 而且镜头只有手动对焦

IS - Image Stabilizer 光学防震系统, 影像稳定器
由震动侦测迴转感应器及浮动修正镜片组件构成,
震动侦测迴转感应器以0.5Hz-2000Hz的频率收集位置数据, 当对焦时位置数据会在镜头CPU处理,
之后会发出讯号让浮动修正镜片组件自动补偿震动, 补偿因手震而导致的光轴偏移,
Canon EOS系统採用镜身防震, 现时{zg}防震补偿级数为5级

另外, Canon有两款IS装置, 一款是传统结构, 一款是微型结构,
后者应用于EF-S 18-55mm f/3.5-5.6 IS及 EF-S 55-250mm f/4-5.6 IS,
结构是以IXUS,PowerShot DC的IS结构作基础, 设计比较简单, 但仍有4级防震补偿级数

Image_Stabilizer.jpg
*EF-S 18-55mm F3.5-5.6 IS 的 IS 组件

Hybrid IS - 溷合型影像稳定技术
这项技术为全球首套可同时补偿倾斜式相机震动 (angular camera shake) 和平移式相机震动 (shift camera shake) 的光学影像稳定技术

IS Mode
大部分长焦的EF Lens都会有IS Mode选择键, Mode1和Mode2的分别:
Mode1: 修正xxx震动
Mode2: 仅修正上下方向的震动

EMD – Electro Magnetic Diaphragm 电磁光圈
利用EF全电子接环的优势, 把步进马达和光圈叶片结合起来, 使机身可发出电子讯号以控制光圈

USM – Ultra Sonic Motor 超声波马达
利用两组不同相位的交流电压及压电陶瓷, 令固定环以30000Hz震动, 再以行波方式转动旋转环, 以进行自动对焦.
超声波马达的优点是快速, 准确和无声, 另外, USM分为微形(Micro)及环形(Ring-type),
前者的成本较低, 但不支援全时手动对焦

FTM – Full-Time Manual Focusing 全时手动对焦
这是建基于超声波马达的特殊结构,所以只有採用超声波马达的镜头才拥有此功能,可在完成自动对焦后,自由调节焦点,
即使在AF模式下仍能手动对焦,可说是半自动对焦, 但微形超声波马达不能进行FTM (EF 50mm f/1.4 USM例外)

AFD – Arc From Drive 弧型驱动马达
早期EF镜头的对焦马达, 速度较慢和对焦声音较响亮

L - Luxury 尊贵
这是Canon高级镜头的标志,有一条红色线圈附在镜身,质素比一般镜头好,
只会在EF镜头出现,是所有Canon人梦寐以求的目标

DO - Diffractive Optics 多层衍射光学技术
这是Canon自行研发的光学技术, 有一条绿色线圈附在镜身,
以物理学上的衍射现象和相长相消干涉作为xx色散的方法,研发此技术的目的在于减轻镜身重量之馀维持镜头成 像质量,
但近年已再没有全新DO镜头发表,现时只有两支DO镜头: EF 70-300mm f/4.5-5.6DO IS USM和EF 400mm f/4 DO IS USM

UD - Ultra low Dispersion (萤石, UD镜片, Super UD镜片)
萤石为Canon率先採用的抵消色散物料,常用于长焦距镜头之中,
但xx萤石的数量是很少的, 故此氟化钙(CaF2)替代了xx的萤石,
而UD镜片则是超低色散镜片,是独立研发取代萤石以减低成本的镜片,
Super UD镜片就是强化了的UD镜片

官方表示:
1片萤石镜片 = 2片UD镜片 = 1片Super UD镜片
另外, 萤石其实是有缺点的, 它的耐热性较一般镜片差, 会导致变形
所以Canon用上萤石的长焦镜,都用上白色镜身涂层, 减少黑色镜身因辐射吸收过量热能的情况

Aspherical Lens - 非球面镜片
特殊镜片, 可将平行光线投射于一点上的镜片,
非球面镜片的优点是低色散,能改善桶形变形、枕形变形, 同时令镜头体积减少
Canon的非球面镜片分为以下4类
1.高精度研磨非球面镜片
2.複合式非球面镜片
3.玻璃模组非球面镜片
4.塑胶模组非球面镜片

SWC - Subwavelength Structure Coating
令镜头即使不支援使用遮光罩, 亦可大幅减少光线入射角度较大时的鬼影及眩光问题


郑重声明:资讯 【Canon玩家必读!Part.01_つきよのこんぱく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