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古玉皮壳之变系列六_玉润墨香_新浪博客

红沁与黑沁

     籽料的红皮沁一般有枣红皮、虎皮、鹿皮等颜色。这些籽料一般蕴藏在新疆玉龙河的中下游的段,在没有人为翻动以前,有皮色的一面均在玉料的阳面,当旱季时皮色部分沐浴着阳光的照射,而阴面由于长期泡在水中一般不宜受沁。在此必须强调的是玉质质地的紧密程度决定了玉料受沁的时间和浓淡。透闪石的主要成分是含水的钙美硅酸盐,其杂质的成分决定了玉的色泽类别。我们把玉质内部含铁所发生色变称为原生色,把外部物质沁入的称之为次生色。

那么,红沁的生成又是什么原因呢?应该和铁的矿物质有其密切关系。用化学的方式来解释(这里不注明元素结构了),二价铁进一步氧化生成三价铁是产生红沁的直接原因。而我国含铁的地域辽阔,只要有合适的环境和条件,在玉质的疏松和绺裂部分极易受沁。我在许多专著中看到都提到羊血、狗血玉我在这里可以认真的对大家说,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概念。前几年我委托老家兽医做过这类的实验,根本不可能,因为无论是狗还是羊都在创口发炎溃烂,就是经过xxxxx,也无法xx。根本无法长期将玉料埋于动物体内。但在蚌埠工厂内采用“提油”、“扣锈”的方法仿古染色的确是可以的。

    古玉的次生沁色形成,除其玉质的结构关系外,和其环境所含的物质以及水分、温度、有氧量以及前期加工工艺等有着不可分割的相互关联。红沁,在古代称为“血沁”也有人认为是尸体血液沁入成色,故亦称“尸沁”。陈俗的区分有“宝石红”、“鸡血红”、“朱砂红”、“樱桃红”、“撒金红”、“枣皮红”等。真正受红沁的古玉器,除了玉质老熟外,要么绺列严重,要么侵蚀厉害,而且这种红沁往往是由表而里,浓淡深浅变化的层次感极强 汉代的墓葬中有放朱砂的习惯,以防尸体腐烂,在玉器上也就有了朱砂的存在,一般这种红沁在玉器的表面沁入很浅。铁器的使用是在春秋以后,但是铁锈沁则早于此前我认为这与玉器所处土层中含铁元素有关。古玉表面粘很厚很坚实的锈,那基本可以断代为春秋以后,其表现为与器物结合十分紧密厚实,侵入玉质内不易xx,和生俘叩锈有很大的区别。  



    再说说黑沁。清·徐秦基撰《玉谱类编》中说:“黑者为水银沁。古者殓用玉,以水银在尸腹内,遇玉即凝,故用玉塞之。水银随地皆生,故非葬玉而亦有水银沁。”清·刘大同在《古玉辩》中著说:“殉葬之水银,有大坑、小坑之别。大坑水银所沁者,即成黑漆古矣。”现代“玉”学泰斗——杨伯达先生,在所著《传世古玉辨伪的科学方法》一中说:“黑沁,古人称为水银沁。因水银既不能附着玉表,更不能深入玉肌,所以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迄今笔者所见{wy}一件黑沁玉器,是黑龙江省出土的金代玉鱼藻。其黑沁密封表层不露青玉原色。经反复观察,从鱼尾尖部磨损处隐约可见已露出的原玉色,可以确认青玉鱼藻上的黑色是在墓中产生的沁色,即黑漆古。”

综上所述,现代对黑沁的认识和古人是相的。由此我们先来探讨一下,古人为什么要把古玉黑沁称之为水银沁,又为什么把战国、两汉、唐时期的古铜镜上那种表面呈白亮状态的,也称其为“水银沁”或“水银古”。现代科学考古在大量模拟试验基础上,已经把铜镜的白亮表面这种“水银沁”,经过分析得出结论:是古人用“玄锡” 在铜镜的表面处理工艺所为。“玄锡”就是磨镜药——由汞、锡及含有Ca、K、A1、S等元素的多种材料组成的混合粉剂。由于磨镜药的作用,使镜表面产生了富锡层。具备了良好的装饰效果和反光性能,其抗氧化变色及耐腐蚀性能也提高。古玉经历千百年的埋藏或暴露于大自然中,仍然光可鉴人,未遭锈蚀。由此不难发现器物入土色变后的状态,似乎不是古人认识“水银沁”的本质条件,而有可能是古人已经意识到水银接触不同物质后的反应特性,才下此结论。

我国在公元前6世纪或更早,提炼水银的技术在已经非常成熟。在大自然中,汞有时以少量的游离态存在,而更多的是以硫化汞固体的形式存在。硫化汞俗称辰砂、朱砂。晋·葛洪《抱朴子·金华丹》有曰:“凡草木烧之即烬,而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即指加热红色硫化汞(丹砂),分解出汞,而汞加硫黄又能生成黑色硫化汞,如再加热便又变为红色硫化汞的整个经过。由此可知我国古代的炼丹家们,早已熟悉硫化汞加热成水银,再把水银还原成丹砂的化学反应是可逆性的全过程湖南长沙市郊马王堆汉代古墓中,尸体的半身是泡在带红色的水中的。据分析,这水中的红色物质便物含有硫化汞。那么古玉黑沁如果是水银沁的话,似乎只有与发黑色的硫化汞有关。可硫化汞是固体的,又怎么古玉上形成黑色沁斑的呢?

下面不妨看看几例出土报告对玉器的表面状况来分析
  南阳桐柏县月河M1墓是春秋晚期大墓。主墓室由外椁、内椁、外棺、内棺四部分组成。外椁有近50cm厚的青膏泥密封。内棺里外都髹黑漆,板间榫卯结构,顶板与底板上都铺有朱砂,底板上朱砂足有2cm厚。主墓室出土玉器最多,分生产生活、礼仪、装饰、象生四种类型,近40种形制,计700多单件;北器物室也出土了少量玉器,有青膏泥密封,但没有朱砂铺垫。主墓室出土的大小器中,具有黑色沁染的玉器占很大的数量,且具有贴近身躯的玉佩饰被黑沁染的特征。而北器室出土的玉器却少见黑色沁染。细分析这些黑色沁染玉器,都具有沁染面大,块状或者索条状以及细牛毛纹弥散状,由外缘向内沁染的特征。由主墓室和北室有无朱砂铺垫分析,黑色沁染玉器的上述特征,似乎与水银的黏度小、流动性大,汞珠易碎无孔不入,一滴汞珠入地,汞化面大的特性相似。但这是否能支持朱砂(硫化汞)便是黑沁的直接原因?我们知道朱砂是固体硫化汞,不溶解于水,现实中与玉器相沁产生的表面附着朱砂沁是红色的,与黑沁不是一回事情。要使朱砂变成水银,只有把朱砂加热,硫被氧化成二氧化硫蒸发了,才能使朱砂还原成金属汞。很显然,墓葬里不具备加热条件,也就不能使朱砂成为水银。那么只有倾水银为池才能在墓室里存在汞。至于要使汞变黑,只要有硫化过程就可以。墓葬含硫浓度越大,汞化面变黑的时间就越会变得越短。

    桐柏县一带存在大量的金银多金属矿床同时泛存在金属形成的硫化物及各种硫酸盐类含的硫所以墓室中的泥土也自然存在硫。桐柏县月河M1墓主人,是春秋晚期的一个国君,是否如同文献记载齐桓公墓葬那样倾水银为池?清·刘大同《古玉辩》中说水银博中沁“三代之物为最多,秦汉次之,两晋以后,即不多见矣。”如此分述清楚,当不是一时诓语。从我国商代曾经利用汞的化合物,xx癞疾防腐烂的实例观察,古人用汞防尸腐是有可能的。汞熔点-39.3℃就可以蒸发,因此在墓室的仅有空气中,一部分汞与空气化合成氧化汞物,蒸发弥散在墓室中,由此加速墓中缺氧形成,最终下降在器物表面而作用于那些陪葬品金银铜器的表面器,形成汞合金,致使器物色变色发黑,便是遇氧化汞使然。汞有“金属的溶剂”之称,它能溶解许多金属,形成柔软的合金“汞齐”。铅、金、银、铜也都能被汞溶解,因此大量的水银是不可能与有色金属器物存放在一起的。南阳桐柏县月河M1墓物中,主室内出土大量玉器,而南室出土铜器、漆器等,北室主要出土兵器和少量玉器。由此可见,不排除古人已经认识到“汞齐”的作用,将陪葬品分室而置,而在主室盖棺前倾水银为池的所为
  因此,如物果说玉器的黑色沁染就是水银沁,那么首先应该是在墓葬环境缺氧的条件下,使墓葬含汞量不再被氧化消耗,而使汞直接对玉产生接触面,开始晶体间浸润形成。或是通过玉材中金属阳离子与金属汞阳离子间的电解阳离子交换的过程产生汞化面,再随着尸体的腐烂和土中释放出的硫,对玉器汞化面实施长时期硫化,慢慢变成黑色。文章至此似乎依然是假设。其实我们做个非常简单的实验就可以知道玉器是否受水银所沁。我们利用汞容易升华的原理,即将有黑色沁染的玉器与一小片适量的碘同时放入合适的玻管中,或微型蒸发皿内,用文火缓缓加热,如有汞,则玻璃管上部冷却处及覆盖于微型蒸发皿的载玻片上,会有碘化汞结晶形成,热时为黄色菱形片状结晶,冷后变红色。或者,用不容易被汞齐的铁罐将玉片和水银一起存放,在水银上注入水,使水银不再氧化蒸发,经过一段时期后,将玉片取出用硫磺粉附着硫化,看是否能产生水银沁。这种实验对我们认识水银沁可以启发的作用
     黑沁的演化和表现形式从远近器物的呈现观察中,我们大致可以看到四个特征;(一)沁色是由深入浅,从绺裂,白化处向内扩散,色变层次鲜明清晰,从黑色  黑褐  褐红变化渐进。(二)在黑沁层下面是早已变质和白化的部分黑色沁只不过是进一步侵蚀的结果。(三)明代以后的玉器很少出现黑色沁,有也是呈点状,黑色沁下面不会出现白化。(四)一般古玉凡有黑沁,其上面很少有其他沁色。由炭化物沁进玉肌里而成的,与汞化面经过硫化产生的黑是不同的。玉肌受高温烧烤,必然会受热后,使表面原渗入矿物和矿物集合体中的水分子细裂纹处晶格吸附水,随热而蒸发掉。这样,一旦细裂隙的人工黑沁色积聚起来,玉表的晶格也受到了破坏,由此同时也会出现沁色死斑不活的现象。即使再怎么盘玩也现不出原来玉肌的润泽。这个就是真假黑沁的本质区别。

探索古玉水银沁的奥秘,目前玉文化研究中仅仅是一个开始。我们可以在上述的表述中得出一个阶段性的结论:“真假黑色沁染皆由外界物质浸入玉体所形成。而在古墓中,只要玉器接触水银,就能使汞化面在接受长时期的硫化过程中,形成黑色沁染面。”

   下图为黑漆古









                                玉润墨香拙笔

                                  10.06.30

 

已投稿到:
  • 评论加载中,请稍候...

验证码:

郑重声明:资讯 【浅析古玉皮壳之变系列六_玉润墨香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