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后,大批国企改制,在南方当时有很多民营企业家受地方政府鼓动,也因为自我意识的膨胀,接手很多国企、集体企业,最终都兵败滑铁卢。受别人鼓吹,自我意识膨胀,衰败了的xx企业家,80年代名震全国的步鑫生,90年代巨人的史玉柱……
一段浮躁历史的产物。
在商言商语之1中提到的那位转型发展的煤老板,承包了一个频临倒闭的国营小橡胶厂,据说是受人鼓动之下就投资了,计划投入一百多万就要进入正常生产。
这家国营橡胶厂成立于上世纪50年代,以生产三角带、输送带为主,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有过短暂的辉煌。当时山西省委书记胡富国亲自为其题厂名,其产品品牌TSY在省内显赫一时。进入21世纪,由于各方面原因,橡胶厂开始逐步走向衰落,在07、08年承包给南方人,09年闲置一年多。橡胶厂内有几幢职工的宿舍楼,以前水电费一直都是厂里支付的,自停产后,由于按工业用电交费,电费价格高,而且变压器每个月都有固定费用,厂里入不敷支,在今年初改换成小变压器,变为民用电。
在这个小县城,作坊式的家族小橡胶厂有几十家,以生产再生胶为主。橡胶厂至今还欠着某家集体小厂子多年前的再生胶款,一个恶性循环高耗能、高污染、低利润的产业。我以前在文章中写过这个行业,这里不细说了。
讲一个做内胎企业老总的故事吧。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生存甚至小康问题早已经解决了,部分人完成了原始资本的积累,已经不是在为了生存和享受活着,更是为了成就某种的事业,崇高的理想,或者只是为了满足个人实现自身的价值。90年代初在这个小县城,摩托车兴起,有位靠着做维修到销售摩托起家的老总,掘到商业的{dy}桶金。在02年的时候,开始投资实体。和他在闲聊的时候,他说,‘以前卖摩托挣了不少钱,总想的做些什么事来实现自身价值,又不想身上充满铜臭味,做些与别人不一样的事情。’于是他选择了做内胎,另一个原因也许就是因为有这么多的小橡胶厂,可再生胶毕竟是辅料,质量还是通过主料xx胶来控制的。由于技术的不成熟、没有销售渠道等各方面原因,沦为替别人OEM的工厂。08年与客户分道扬镳,后因自己的资金短缺,只的停产。如果当时把上千万的资金投资到煤炭行业,或许他早就成为挥金如土的煤老板中的一位。
精诚科技磁材有限公司是从事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与重介选煤设备、磁选机、除铁器、磁滚筒等机械开发、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综合型企业。在09的时候,精诚曾经考察过这家橡胶厂。精诚的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属于山西省火炬科技项目,当时省、地区发改委申报项目,这个地区发改委有三个申报项目名额,只有一个县的一家磁材企业报上去,上面白给了三百万的项目扶持资金,还有三百万的无息xx。这家企业能把项目报上去的{wy}个优势就是有土地手续,报省发改委的项目除了要有土地手续,还需要专利技术,门槛相对较高,但是项目资金都在1000万以上,整个山西六十多家做磁材的,也只有几家申报省发改委的项目。
精诚一方面出于对土地手续的需求,考察了这家有土地的国营橡胶厂;另一方面精诚的永磁材料大多销售于做磁性设备的企业,相对集中的有河北的唐山、邢台、邯郸,河南的某两个县,山东的某个县,这几个地方都有几十家上百家的机械加工企业,除了磁性材料,三角带、输送带的用量也非常大;精诚在今年开始加工生产重介选煤设备,同时与唐山某企业合资了两条20万吨重介选煤过程中需要的铁精粉的生产线,重介选煤厂对输送带的使用量更是庞大,那么长的一条栈道,输送机将煤输送到顶端,对输送带消耗很大,业务中xx可以互补,销售的渠道、资源可以共享;还有一方面原因,精诚有价值150多万的两套再生胶设备闲置,如果能收购这个橡胶厂,自然可以盘活闲置资产。
综上所述,如果收购成功,是一个很好的资源整合的投资。不仅得到自己需要的土地手续,能直接打通下游销售渠道,而且盘活上游存量资产。可是最终收购没有进行。
精诚考察得出结论:这家橡胶厂改制过,但是不彻底,几百个工人协调解决是个很复杂的问题,没准每天大门都被堵上;生产设备老化,而且不配套,有的需要更换新设备,甚至还有半套买回来就成了废铁的设备;虽有土地手续,厂房结构建设的并不合理;在市区一环边上,环保手续上需要很大的投入;,精诚本想整合他的销售人员达到协同效应,在更大范围快速的发展客户,可是他的销售人员溃散;TSY产品品牌已经穷途末路,后期在质量出现问题,使其严重受损。设备的问题直接影响到正常的生产以及生产成本的控制,几乎失去全部的价值;财务上已经严重资不低债,土地抵押xx了,欠着工人的部分集资款,劳保等险金也未上缴,这个厂子瓤子全烂掉了,只剩一个空壳。除了厂子自身的问题,09年底,10年初,{wy}一家放贷的信用社只收不贷,精诚在资金上也很紧张,即使精诚会玩LBO,可是在这个小县城没有一家金融机构提供服务,这个收购顺利的流产了。
就这样这家橡胶厂被煤老板承包了。与其承包,不如直接去投资新建一个厂子,更高明的就是去控股投资一家成长较好的企业去。收拾一个烂摊子,处理不完破事都会把人拖垮的,即使正常生产了,品牌、销售渠道的建设还是一个未知。当身陷泥潭之中,越挣扎陷入的越深,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自救与被救,自己选择更快的方式结束吧。
中国收购的失败率高达90%以上,普通投资的失败率更高,如何控制风险慎为重要,期待战略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