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x}大路走
开车上班,可以走大路,也可以抄小路走捷径。在平日,可能抄小路是好选择;但是在雪后,请走大路。
城市的扫雪、铲雪设备是有限的,它们的工作效率也是确定的。大路扫雪、除冰的优先级一定超过小路何况,走胡同小路还要提防戴帽子的行人和骑自行车者。
试试二挡起步
车被雪堆包围,轮下是光滑的黑冰,驱动轮已经打滑,却不是四轮驱动也没有差速锁……
缓缓踩下油门,先尝试左右扭动方向盘,以增加轮胎的附着力;如果是手动变速箱,可以使用二挡甚至三挡起步,以减小扭矩输出,削减轮胎的滑动趋势;如果车后有空间,还可以尝试先倒车再前进,配合方向的转动,寻找较大附着力的地面,彻底脱困。
开灯“照亮”自己
自己的车灯当然不能“照亮”自己。但是,在低能见度的环境下、低附着力的道路上,打开车灯可以让前面的车注意到己车——让前车在匆忙的并线、制动前,考虑后车的制动和躲避能力。
在低附着力的道路上,减少制动和变线,可以降低事故发生的几率。
收油门须温柔
雪天行车,都知道踩油门要渐进,其实收油更要温柔。
收油减速,车辆的重心会后移。对于前驱车,是驱动轮上的压力降低,表现为方向变“灵活”;对于后驱车,虽然驱动轮压力提升,但前轮变得很“贼”。
无论前驱还是后驱,这样的变化都是不友好的。如果驾驶者稍稍转向、车辙方向与重心方向不重合、两侧车轮有花纹差异或气压差异,都可能导致车辆滑移甚至失控。
踩刹车也是同样的道理。
提前做出判断
雪天开车并不可怕,城市的市政、交通部门已经高效率地展开工作。需要驾驶者主动承担的,是通过风挡、后视镜观察周围环境,对周围车辆的动作趋势提前做出判断。当前车盲动时,心里不会慌乱,空间、时间已有预期。
选路不“偏心”
雪后,即使是同一条道路,也可能有多种状态——有的路已经干了,有的还有积雪;有的路已经结冰,有的是洒了融雪剂的黑雪。在这样的路上行车,两侧车轮尽量选择同样的路面上,以保证两侧附着力相同,驱动、制动时减少侧滑的几率。
要求同轴车轮使用相同花纹的轮胎,也是基于同样的道理。这一点,对于雨雪天气行车尤其重要。
离“小面”远点儿
市售的“小面”——八座厢式微型客车,多采用前置发动机、后轮驱动,但少有安装电子稳定系统。低附着力道路,起步、上坡容易打滑;紧急制动,经常转身就给后车一个“扫堂腿”。
离小面远点儿。不是歧视,只是实话实说。
ABS不是{wn}的
雪天驾驶,车子能不能站住,与ABS无关。
ABS(Anti-locked Braking System)制动防抱死系统,在制动时保持车轮转动,使驾驶者控制车辆行驶方向。与抱死的车轮相比,防抱死系统可以有限地提高制动效率,但其主业并非减少制动距离。
“哪”滑向哪“转”
如果已经失控,发生旋转,请收油,千万不要踩刹车;正握方向盘,车尾向哪里转,就像哪里转动方向盘——如果车尾向左甩,就逆时针转动方向盘;车尾向右甩,就顺时针转动方向盘。转动要温柔,转角也无需过大;可视车尾响应的情况,再做调整。
喇叭不怕“勤”
冬天气温低,行人、骑自行车者都有帽子护耳,发动机声音容易被屏蔽。在胡同里和机非混行的道路上开车,看见行人、骑自行车者,提前鸣笛,不怕烦。